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书架     
<正>美国军控政策中的政党政治樊吉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梳理了政党政治从低度介入到全面介入军控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政党政治影响军控政策的途径,探讨了民主党和共和党军控基本政策理念,国内政治环境,资深议员、突发事件等影响政党介入美国军控政策的变量,总结了政党政治影响军控政策所产生的各种后果。本书还通过两个案例诠释了美国政党政治影响军控政策的具体体现,以验证书中的决策理论假设。樊吉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樊吉社 《美国研究》2006,20(4):7-28
本文试图考察美国军控政策在冷战结束后的调整与变革,探究调整的根源,及其与美国整个安全政策变化的关联。文章依据美国对待全球、多边和双边军控机制的态度、政策和行动,分析美国军控的调整与变革过程;根据军控机制产生和存续的战略安全环境状态、军控本身在消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构成的安全威胁方面存在的价值,以及推行军控机制建设所产生的效用等三个方面探究美国政策调整的原因。冷战期间及冷战结束初期,美国大致支持并推动了三类军控机制的建设。布什就任总统后,美国对战略安全环境认识的转变、军控机制内在的缺陷及推动军控机制建设的困境推动美国进行政策调整,突发事件、决策者的政策倾向和国内政治环境则加速了这个调整过程,美国军控政策逐步完成了从制度建设到志愿者同盟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布什政府的军控政策仍在制定之中,并将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国已经开始的全面战略评估的结果;二是布什政府同其他相关国家谈判、磋商的结果;三是布什能否在国会获得两党对其军控政策的支持.这三个因素将很大程度上塑造布什政府未来四年的军控政策.美俄有关<反导条约>和NMD的谈判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一种是美国不修改<反导条约>、不部署NMD,军控机制不会遭受破坏;一种是美俄达不成妥协,美国退出<反导条约>、部署NMD,军控机制崩溃;最后一种是美俄能够在修约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上达成妥协,军控机制受到损害,但不至于崩溃.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伊始,美国对中国发起了汇率外交攻势,这既有敲打中国的战略谋划,也有利益集团政治的复杂背景。国外学者从开放、制度和国家一社会的视角研究了利益集团的汇率政策偏好、利益集团将其转化为政策产出的机制及所面临的约束,但其研究方法、对象、层次和视角存在一定的不足。利益集团之所以能影响美国对华汇率外交,是因为基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汇率政策决策。实践中,美国保护性经济利益集团和"院外援华集团"围绕人民币汇率展开了激烈博弈,中国相关经济利益集团也通过本国政府寻求影响。为化解汇率外交压力,中国需在微观层面巩固和扩大"相容利益",以争取更多美国利益集团的支持;在宏观层面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有理、有据、有节地坚持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相似文献   

5.
利益集团政治是美国政治的本质,美国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政治必然引发美国经济利益集团的高度关注。在美国与中国发生大规模贸易摩擦期间,美国各类涉华经济利益集团的立场虽然不同,但均通过各种方式对白宫和美国国会施加影响,其游说的规模和力度可以与20世纪90年代围绕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游说相提并论。反对加征关税的利益集团未能阻止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这与美国总统和国会的权力分配、利益集团对中国的集体抱怨、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调整等因素有关。在中美经贸磋商的过程中,特朗普政府极力压制美国商界的诉求,但不得不安抚和照顾利益受损的农业集团。美国跨国资本的逐利性、中国巨大市场的吸引力、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举措等,将不断扩大美国国内支持和中国达成经贸协议的"赢集"。同时,中美竞争关系的加剧将对美国涉华经济利益集团产生更大的影响,而后者也将从不同的方向持续塑造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底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利益的平衡.本文从政府部门间、利益集团闻及部门机构与利益集团闻相互博弈的角度,对影响美国海洋政策转向的因素进行探讨.文章认为,1945年<杜鲁门公告>是美国首次海底权利声明,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关于是否扩展大陆架权利的争论.从美国政府内部关于宽狭大陆架界限的分歧到利益集团关于经济利益与军事利益的争论,其中的分歧或趋同主导了尼克松政府在海底界限问题上的两次政策转向.最终美国将海底问题交由联合国,回归国际海洋体系.这反映出美国国内部门、集团利益在美国海洋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峰  吴进进  邵东珂 《美国研究》2015,(2):132-149,8
农业是美国经济中受政府干预最强的产业之一。纵览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经历了从间接推动农业发展,到市场干预与价格支持、农业补贴,再到农业福利政策收缩的过程。这一演进过程的背后,政治经济利益的博弈错综复杂。农业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制度的互动,推动了美国农业政策的不断变化,是美国农业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主办的"美国军控政策年度回顾与评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学者与会。与会者围绕中美关系中的军控问题、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中美关系中的军控问题与会者认为,军控议题在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2007年农场法立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超民 《美国研究》2007,21(1):107-119
美国国内目前正在激烈辩论2007年农场法案,主要农场利益集团已经相继提出延长《2002年农场法》一年和在2007年农场法中增加“农场整体收益安全网”等农场收入支持政策,新的农场法还将涉及水土保持政策的大幅度修订,以及中西部等农业州发展生物能源等重大农场经济转型问题。美国农业部则提出2007年农业法要更多关注农村整体发展。美国国会除了支持延续现行农场经济保护政策,认为2007年农场法还要反映非农场利益集团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美国国内对2007年农场法的辩论和未来法律内容的变化,不但对美国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关系是一个新的调整,而且对参加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谈判各方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于 2 0 0 4年 9月 1 5日在京主办了“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军控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研讨会。会议由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军控中心主任顾国良主持 ,来自商务部、宇航学会、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军控协会、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的 2 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就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 )新国际安全环境下的美国军控与防扩散政策顾国良首先分析了新国际安全环境下美国军控与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