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6-24岁青少年的就业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青少年失业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棘手难题。应运而生的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调节劳动力市场、保护人力资源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探讨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对青少年就业影响效应,本文选取江苏省199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就业的影响是正向的,但效应是滞后的;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对青少年就业的影响较弱。鉴于此,笔者建议加快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频率,规避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就业的滞后效应,选择适当时机建立青少年最低工资制度并适当调整教育结构等。  相似文献   

2.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连锁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缘起:社会学者与经济学者的争论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收入较低,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4 年农民工年平均务工收入为6471 元,与国有企业职工年均收入 16729元、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年均收入9814元相差2.6与1.5倍。部分企业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支付标准,按其确定所有农民工的工资,明显压低了农民工应有的工资水平。如广东省东莞市农民工每月500元的收入相当普遍,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大致相同。还有一些农民工的实际收入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深圳市部分农民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10元/月)。 (《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08.10)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李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待业指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没有得到就业安置的人员。在这部分人员中,年龄在16至25周岁的被特指为待业青年。青年是人生成长的特殊时期,尤其在16至25周岁阶段,已经历了相当时间专门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正面临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新的人生阶段。若在这转折期内不能够顺利地就业,不仅将影响到青年的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还将给青年个人成长和走向社会,给青年的父母与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秩序、社会治安及社会经济发展等诸方面带来重大影响和压力,因此青年待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多且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大国,就业问题受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进城务工人员收入低的原因俞莉红(上海市闵行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进城务工人员是一个低收入群体,造成他们收入低的原因有:(一)劳动力供过于求问题。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低层次的劳动力供大于求,造成了这部分人员的收入低下。但是,当广州、深圳“民工荒”后,当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而这部分人员的收入相对于其他人员,还是低收入。(二)进城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以接受农村的初中教育为主;工作缺技能,基本上没有从事专业所需技能;社会阅历和管理能力差。在普遍实行“以技能定岗位,以岗…  相似文献   

5.
安心 《侨园》2005,(1):43
如果你“工作勤奋、品行端正,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相应的资格技能证书,年龄在18至40周岁之同,有一定经济能力、家庭负担不重、身体健康、无不良生活习惯、有较强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国内从事与境外要求一致的专业”,你就可以考虑去境外工作,开创一番新事业。为了提高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管理水平,保护出境人员的合法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出台了《境外就业中介机构业务示范流程(草案)》。  相似文献   

6.
2009年我国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下滑,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必须一方面注意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鼓励创业活动,以防止经济减速期失业人员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注意保障就业岗位的质量不恶化,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薪酬管理、职业安全和基本社会保险能够兑现。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在城镇中的就业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青年在城镇中是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他们虽然从事非农职业,但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与城镇青年在就业机会、就业类型、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天壤之别。本文在讨论了农村青年在城镇中就业的总体状况之后,认为农村青年在城镇中就业的主要问题是就业行为短期化、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强、职业稳定感差以及劳动权利得不到合理保障。这些问题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的户籍制度,农村的土地政策、城镇的劳动制度等一些问题。也反映了进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将农民土地开发成商业用房交给农民自住自租,有利于解决农民失地后的收入、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让农民长远分享开发成果厦门市在开发区建设中征收农民土地后,将村庄与市政道路中的黄金地段开发成商品房、门市房,以成本价卖给当地农民(当地称“金边”),并将村庄以城市标准加以改造(当地称“银里”),使失地农民变身为城市“房东”,直接享受到城市开发的成果,解决了农民在收入、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取得了政府、企业、农民三赢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 本文所讲的“农村知识分子”是指农村居民中相对有文化的分子,主要是农民体力劳动者中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水平的知识阶层。之所以要把界限划在初中毕业,是因为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与其他人员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外部活动上,都自然地、客观地形成了一些特点。当然,这样的界限标准较之城市要低得多。一般认为,知识分子应至少具有中专毕业文化水平,乃至应专门或基本上从事脑力劳动。伹考虑农村的具体情况,显然不能使用等同于城市的标准。从这样的具体情况出发,对于那些家在城市(如省、地机关)而本人长期做农村工作的知识分子,本文也未划入“农村知识分子”之列。  相似文献   

10.
蒋颖 《求知》2007,(5):37-38
一、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发展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天津是大城市、小农村,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发展农村经济要解决“人往哪里去,钱往哪里来”两大问题。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好找到了一条好的路子。其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吸纳农民就业的主要选择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在乡镇企业务工经商,在乡镇企业发达的镇和村,农业富余劳动力已经全部得到了安排。乡镇企业年发放以工资为主的劳动报酬将近240亿元,150多万乡镇企业职工和从业人员人年均工资性收入将近1.4万元。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就像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不事张扬,但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上台之后首先为社会弱势群体办了几件实事:一是对农民“多予少取”,出台减免农业税政策;二是各地陆续提高了(主要针对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并不断扩大城市居民低保范围。然后,政府将视线又转向了中低收入阶层:一是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大幅提升至1600元;二是颁布并实施《公务员法》,让政府公务员人员的工资上涨有法可依。现在,有关部门又开始积极谋划…  相似文献   

12.
正一、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偏低从全国32个省市看。据统计,截至2013年5月,我国32个省市平均最低工资标准为1231元/月,中位数为1200元/月,上海最高为1620元,吉林最低为1000元,高低相差达620元。在2013年上半年,我国32个省市中虽然已有14个先后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但是,我国最低工资状况仍然不尽人意,有些省份的最低工资刚过千元。  相似文献   

13.
农民有序建房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盖建新房是富裕后的农民普遍诉求,而尤以城郊为甚。但近年来,城郊结合部农民建房形成了新的矛盾聚焦点,原因在于规划滞后带来农村建房无序,当地国土部门制定的建房标准不合农村实情以及城建执法不公等。化解城郊结合部农民建房的新矛盾,地方政府的规划必须先行,建房标准必须符合实情,建房执法必须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传达贯彻以后,在忻县地区农村,特别是地处盆地的几个县,掀起了办合作工业、合作商业、合作运输业的热潮。这是继农村实行大包干之后,农村经济改革出现的又一个新潮头。据忻县地委今年一月至四月上旬统计,全区已发展合作经济的实体一万五千多个,约有二十六万名农民不同程度地转入合作经济实体。这个经济发展的新潮正处在方兴未艾之中。当地群众叫这种  相似文献   

15.
夏经纬 《民主》2004,(6):47-47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4月7日表示,目前我国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张宝文介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1.6亿人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据测算,目前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  相似文献   

16.
对陕西农民收入现状的分析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滨 《理论导刊》2000,(10):21-22
在1999年,我省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56元,比上年增长了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6.6,从1995年以来,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地增长,平均增幅为12.47%,增长幅度最高的是1996年为上年的21%,最低的是1999年,仅为上年的3%,这说明近几年,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不断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却开始呈下降的趋势。一、收入来源结构方面(一)基本纯收入。农民基本纯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农民受雇于单位或个人进行劳动而得到的劳动报酬收入;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各项生产活动的收入,扣除从事这些活动的消耗、税金及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及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状况欠佳,其中,最基本的劳动报酬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很多生产一线的工人工资低于国家最低工资制度,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而且也影响到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使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能更好地发挥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起,上海市将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由690元提高到了750元,在全国名列前茅。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在全国领先的水平上是完全应该的。现在的问题是,这样不分市区与郊区、不分经济发达与落后、全市“一刀切”的标准是否有值得商榷之处。一、本县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最低工资标准并不是定得越高,职工收入就越多。笔者去年曾对崇明地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作过调查,在乡镇系统共发现367家企业存在低于市政府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占乡镇被调查企业数的60%。调查发现,企业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原因是…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市化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存在着某些障碍性因素,如农民变更身份后的社会保障、劳动力就业安置、区乡财政体制改革与集体资产处置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的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城市化的效果也就无法保证。文章在分析几大障碍性因素的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社会施行最低工资标准将近120年。在我国,1949年之前国共两党政府都曾试图在各自辖区内推行最低工资制度,但真正立法施行最低工资标准是上世纪80、90年代。1984年,我国宣布承认旧中国于1930年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制定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