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小组是农村最基层的村民组织。村民小组长生活在群众中间,收集农村信息早、反应快,既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末端的村民组织成员,也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改造中的博弈关系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政府、城中村村民和开发商利益博弈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他们都有自己的战略权衡,如政府是否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村民是否支持改造、开发商是否介入开发改造等。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和整合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30周年。30年来,学界关于村民自治的研究持续推进,从村民自治的制度文本研究到村民自治的实践研究,接着到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研究,再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模式研究,研究的关注点不断转换。在研究范式转换的过程中,学界对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单元等村民自治核心论题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转型期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实复杂性的认识,而且为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参照。回顾了30年来村民自治的研究成果,接下来的村民自治研究需要持续关注如何挖掘基层社会自治的传统资源、村民自治与家风建设、村民自治与公民权建设等论题。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可开展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本文以这一改革先行先试点之一的广东省佛冈县作为分析对象,认为村民自治重心下移是利用传统资源化解农村村民自治过程中传统治理基础与现代国家建构相脱节问题的一种全新探索,其本质是通过传统村治资源的现代化来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然而,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中,随着传统因素的日益消解和政治场域的变迁,传统资源自身的限度日益突显,村民自治重心的下沉也将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挫折。  相似文献   

5.
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30周年。30年来,学界关于村民自治的研究持续推进,从村民自治的制度文本研究到村民自治的实践研究,接着到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研究,再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模式研究,研究的关注点不断转换。在研究范式转换的过程中,学界对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单元等村民自治核心论题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转型期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实复杂性的认识,而且为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参照。回顾了30年来村民自治的研究成果,接下来的村民自治研究需要持续关注如何挖掘基层社会自治的传统资源、村民自治与家风建设、村民自治与公民权建设等论题。  相似文献   

6.
《创造》2020,(3)
以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政策为依据,秉持法治的理念,通过村民民主协商的自治过程,合理吸收当地优秀风俗习惯与道德风尚,而形成的"村规民约",是新时代我们党带领基层群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宝贵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领导广大基层群众,在"村规民约"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与实践中的矛盾,阻碍了"村规民约"在推动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中作用的进一步发挥。要深化"村规民约"建设,就必须树立对其系统科学的认识,增强其内容的适用性,保证其制订程序的正当性,提升其在村民自治中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受到国家制度设计、基层政府诉求及乡村社会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实践样态最显著的特征是"富人治村";而在中西部大部分的普通村庄,村民自治实践却呈现为"维持会"的状态。"富人治村"和"维持会"皆具有合理性同时又存在诸多方面的困境及隐患。为了实现乡村的"善治",村民自治应在基层政府转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并积极推进协商式治理。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14,(2):15-17
<正>2013年4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在巍山考察后,高度评价西莲花是一个"特色宜居、产业发展、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综合示范"的新农村。通过调研,总结西莲花示范村的建设路子,我们得到以下启示:一、适当投入是前提。西莲花村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通过政府扶持,村民参与,再整合各方面建设资金和人财物力,改善村容村貌,发展核桃加工等"村品"产业,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最终成为少数民族群众富裕的特色村,实现了率先示范。  相似文献   

9.
吴金芳 《前沿》2013,(2):90-92
利用W市反垃圾焚烧事件调查资料,分析地方政府与村民在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博弈,考察环境正义对村民态度及行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明显不公正行为,居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公众参与权被剥夺;环境不正义是村民不懈抗争的最终原因;村民抗争行动会促使地方政府完善既定政策.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政治"的层面研究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会对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出不切实际的低估判断.本文以"村庄政治"为视角进行研究,证明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传播是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因此得到真实、原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