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光红 《创造》2004,(4):16-18
一、哈尼梯田 文化的资本转化 哈尼梯田作为一种文化已得到了世人公认,可谓誉满天下.我国将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说明哈尼梯田文化已经步入世界文明的门槛.  相似文献   

2.
杨刚 《今日民族》2010,(3):25-26
洛恩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南部的一个哈尼族聚居乡,距县城72公里。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在洛恩乡工作生活已一年了。在洛恩,我亲身感受了浓浓的哈尼文化气息,体验了淳朴的风土人情。热情奔放的哈尼汉子,勤劳含羞的哈尼姑娘,清脆明亮的哈尼山歌,姿态优美的哈尼舞蹈……无不嵌刻在脑海中,真是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素有“西南龙井”之称的冯玉茶,甘醇滋润,回味隽水,在名牌荟萃的当今茶叶消费市场上,以其百利而无缺的功效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玛玉茶的产地在绿春县哈尼山寨冯玉村,位于云南省自然保护区黄连山腹地。菜以村得名,村以茶为荣。“高山云雾出好茶”。深幽神秘的黄连山赋予了玛玉菜丰富的天然营养成份,使玛玉芬以条索壮实、油润,经久耐泡,汤色碧绿如玉,清醇首都,回味甘长,林不起茶垢等优异品质独树一帜,令人神信心醉。四海茶客纷纷来信赞誉玛玉茶之神韵,冠以冯玉茶“西南龙井”之称。玛玉茶历史悠久,人工种植已有400多年,而…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顿时"哈尼梯田"成为一块热土,各样人等纷至沓来,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对于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问题,呼声最为强烈。针对红河哈尼梯田农业和景观的破坏,当地政府以及有识之士做了大量的工作,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虽有恢复,但衰退的趋势并没有彻底遏制住。也许是因为我们太注重发展,太注重现代理论,太注重现代保护手段而忽视或轻视了"传统"。传统是联结今天和明天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5.
李瑞河先生自1935年12月初冬出生茶农世家以来,他的一生就紧紧地和茶连在了一起,他因茶而功成名就;离开茶,他事业受挫;是茶,使他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6.
贺薇 《今日民族》2003,(7):18-19
李瑞河先生自1935年12月初冬出生茶农世家以来,他的一生就紧紧地和茶连在了一起,他因茶而功成名就;离开茶,他事业受挫;是茶,使他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14)
正武夷山每年举办茶博会,台湾茶人池宗宪总是提前3天到达,他的足迹遍及武夷每一个茶区、茶企业。他在武夷山一待就是半个月,在这里,探望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叙说不完武夷茶事。同时,他还有"武夷茶百年史料的文本记录,有活现的影像!有岩韵光谱!有它在异域文化渗透的感染力,有它造就出的中西混杂而富美的趣味!"他对武夷茶可谓如痴如醉。他就是池宗宪——茶人雅兴传媒CEO、马克波罗国际茶文创总监和台湾中华茶人雅兴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当然,由于这十几年来研究茶文化而编著的30多本论茶专著,在茶学与茶文化都有很深造诣,他首当其冲是著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1)
正武夷山毎年举办茶博会,台湾茶人池宗宪总是提前3天到达,他的足迹遍及武夷每一个茶区、茶企业。他在武夷山一待就是半个月,在这里,探望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叙说不完武夷茶事。同时,他还有"武夷茶百年史料的文本记录,有活现的影像!有岩韵光谱!有它在异域文化渗透的感染力,有它造就出的中西混杂而富美的趣味!"他对武夷茶可谓如痴如醉。他就是池宗宪—茶人雅兴传媒CEO、马克波罗国际茶文创总监和台湾中华茶人雅兴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当然,由于十几年来研究茶文化而编著的30多本论茶专  相似文献   

9.
民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是对民族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民族旅游城镇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必然选择。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提出民族旅游城镇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区为例,对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区治理的必要性进行探析,由此建构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是云南省古老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共约九十八万人口,集中分布在滇南红河与澜沧江之间哀牢山和无量山广阔地带,其语言系属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哈尼族内部形成若干繁杂的支系,自称他称和互称有哈尼、爱尼、豪尼、和尼、雅尼、碧约、卡多、叶车、白宏、罗比、腊米、罗美、各和等三十余种,其中以自称哈尼的人数最多。史籍记载的哈尼族名称有阿泥、窝泥、斡泥、  相似文献   

11.
在上千年的定居--迁徙--定居的发展过程中,哈尼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式文化,其中,哈尼妇女的服饰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哈尼迁徙史.在此,笔者仅以哈尼族支系碧约妇女服饰为例,作一些解读,读者就能领略到哈尼服饰所传承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3,(6):62-63
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至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和我国首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云南的世界遗产达到5个,成为中国的世界遗产大省。  相似文献   

13.
李维 《创造》2015,(9):72-73
<正>元阳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近年来,全县紧紧抓住昆一玉一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围绕"哈尼特色、5A景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总体目标,依托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内抓建设,外抓宣传,强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明确旅游发展方向。按照"高品位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突出"观光、体验、休闲、生态"为一体的旅游功能,着力打造哈尼梯田品牌。编制完成《元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街镇风  相似文献   

14.
哈尼太阳节     
被誉为“回归之城”、“哈尼之乡”、“双胞之家”的云南省墨江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哈尼太阳节便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有幸到普洱市宁洱县的汤谟老人家对普洱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考察,还接触到了完全不同于普通普洱茶饼的茶饮方式——茶膏。应我们的要求,汤谟老人答应为我们在他家里现场制作闻名已久的普洱茶膏,由他的妻子和孙子担纲制作,他从旁指导。制作茶膏从早上7:50开始,一直到傍晚17点多才结束,整个制作过程持续了近十个小时,并且需要时刻有人在机器旁察看茶膏制作情况,因此制作一次茶膏非常辛苦也极耗心力。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13,(9):9-9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歌舞诗《梯田神韵》由开篇、春歌、夏语、秋韵、冬颂、尾声六个篇童构成,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梯田文化内涵。哈尼祖先过江来,用智慧和汗水开垦梯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绿色家园。哈尼人民生生不息,和梯田其生、共息、共命运。《鼓韵锥魂》,锥鼓是哈尼人与天地沟通的神器,哈尼人祖祖辈辈都在敲打它,每个时代,哈尼人都能敲出动人的诗话。  相似文献   

17.
卢鹏 《今日民族》2013,(2):14-16
竹子在哈尼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竹笋被用来制作成各种菜肴,竹虫是招待贵客的美味;各种竹器是哈尼人生产生活及祭祀活动中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红河哈尼梯田农业生态及景观, 由高山森林、 中山村寨、 下半山梯田所构成, 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整体的大地艺术景观。 因此, 对她的任何部分的破坏,都将失去整体, 所谓 “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因此, 对她的恢复和保护也应该全方位进行。 在大量运用现代理念、 现代理论、 现代手段对红河哈尼梯田进行保护和发展的时候, 我们应该“发现传统”, 利用传统知识和传统保护方式服务于今天。 实际上, 红河哈尼梯田农业生态及景观的现代恢复, 就是全面恢复和发展哈尼族的传统文化, 就是保护和发展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相似文献   

19.
<正>在白云缭绕的哀牢山麓,波涛涌滚的红河南岸,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被称为"哈尼梯田的故乡"。在这里,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闪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光华,传统而独具特色的哈尼长街宴、雄浑古朴的哈尼古歌等民族文化让人回味悠长,这里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0,(19)
正在景色秀丽的武夷山中华茶博园和漳州天福茶博院里,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台湾著名茶叶大师、"台茶之父"吴振铎先生的大型塑像。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都能透过吴先生慈祥的面容,感受到他身上散发了贩深厚的茶文化信息。他就像一卷展开的史书,向人们讲述台湾和大陆的茶界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