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里记述的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丁玲对毛泽东的坚定敬仰和在文艺思想、文学创作中对毛泽东文艺理论方向的执着遵循,向世人显示了她的革命品格。 一个信条——文艺大众化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绑架到南京。1936年9月,在党组织帮助下她逃离南京,11月到达陕北保安,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人的欢迎。不久,她被任命为苏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党中央迁延安后,她常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渊博的学识,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  相似文献   

2.
卢丽娜 《理论学刊》2001,3(4):116-117
毛泽东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观,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的"的思想.它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运用成果,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理论形成.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是毛泽东文艺理论的思想根基,贯穿于毛泽东文艺理论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赵实 《求是》2012,(11):51-53
70年前,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纪元。一《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针对当时文艺实践存在的唯心论、教条主义和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突出  相似文献   

4.
谭博 《奋斗》2014,(1):29-30
正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文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他就对革命文艺进行了很多重要的理论概括。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里程碑。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下简称"双百"方针),解决了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又一个里程碑。一、"双百"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伟大创造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邓小平非常重视文艺的教育作用。在革命与战争年代,毛泽东文对文艺教育思想进行了不懈探索,推动了文艺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文艺教育思想,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满怀深情,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60年前,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革命文艺工作者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加强团结,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为完成民族解放任务作出积极贡献。《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明了文…  相似文献   

7.
65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创造性地阐释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导和推动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65年来,《讲话》精神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8.
70年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革命文艺工作者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加强团结,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为完成民族解放任务做出积极贡献。《讲话》是一部关于革命文艺的,也是关于革命的思想工作的辉煌著作。《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针对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问题,在延安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后来被称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献,确立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和理论观点,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人民的旺盛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对当时以文艺发动和培育革命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团结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艺理论建设、文艺政策制定和文艺实践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对当今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明喜 《奋斗》2012,(7):37-37,12
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阐释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概括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导和推动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值此讲话发表七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1.
李冰 《求是》2012,(10):33-35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70年前,毛泽东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分析、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家协会等联合举办的"坚持‘三贴近’、讴歌新时代"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座谈会5月20日至21日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信祝贺。他指出,65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阐释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重大问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7,(8)
<正>75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新文艺发展的道路,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开启了红色革命文艺的新纪元。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和任务,号召文艺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一直把文艺当作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战线。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在纪念我们党成立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认真对文艺和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关系问题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对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是不无裨益的。一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15.
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热烈响应党中央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号召,踊跃投入创作实践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五十五周年的纪念日。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祝词》和江泽民同志在文代会、作代会上的讲话,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这部光辉的文献,更深地感到它深邃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清新切实的现实意义。我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讲话》是指引我国文艺沿着正确道路健康发展的指路明灯,是在各个历史阶段上催生革命文艺的优秀作品的阳光和雨露。  相似文献   

16.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期间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先后做了两次重要讲话,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17.
49年前,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文艺工作的经验,针对当时文艺界的思想状况,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指导着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但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期间,《讲话》和整个毛泽东文艺思想不断遭到某些人诋毁。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马列主  相似文献   

18.
庄桂成 《学习导报》2012,(13):33-34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是我们党领导文艺事业的经典文献。70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正确政治立场、深刻思想内涵、感人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为我国革命、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孟红 《党史文汇》2012,(5):16-24
1942年春,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全党的普遍整风.毛泽东恰好分管延安文艺界的整风.由这样一位有着远大政治眼光和深厚文学功底的人来主持文艺界整风,势必产生空前的轰动效应和久远的历史影响. 其时,随着奔赴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增多和革命文艺运动的深入展开,人们对陕甘宁边区文艺的许多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初期,中国历史便围绕着革命的主题渐次展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语境中可清晰看到,革命政治话语作为压倒性的力量主宰了几乎整个20世纪的中国,成为中国社会最强势的话语。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治逐步主导文艺,并最终对文艺拥有了绝对主导权,文艺与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