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10月3日,是我们敬爱的父亲杨效椿烈士逝世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逝,在这个充满思念的日子里,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们谨以此文追忆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岁月,缅怀他的革命生涯和历史功绩,追思他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表达我们永远的思念。投身革命父亲1911年7月8日出生在山西万荣县汉薛镇薛村沟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身处黄土高原亦深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4,(14)
<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们通信兵的老前辈王净将军,就是那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虽然老将军离开我们已经36年了,但一代代通信官兵对他的思念、爱戴和敬仰之情,历久弥坚,愈加深切。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指示精神,结合开展强军目标学习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00,(5):4-6
今年8月30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张闻天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佳木斯——这个张闻天同志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他很多闪光的思想和辉煌的业绩。在他百年冥寿之际,佳木斯人民无不深切地缅怀和思念这位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他那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王晖 《党史文汇》2011,(11):46-48
山西著名革命教育家嘉康杰离开我们已经72年了,但他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像不畏严寒屹立在中条山上的一株青松,永远植根在山西人民心中;他那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教育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奉献毕生。从立志报国,到教育救国,再到革命救国,嘉康杰在追寻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走过了人生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张晓庆 《实践》2005,(7):37-38
2004年1月17日,是我一生都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 我的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年多来,悲痛的阴影笼罩着 我们,深深的思念伴随着我们。想起爸爸拖着病重的身子为 村里的事奔波忙碌,想起他躺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情形 时,我的心就一阵阵地难受。回到家冷冷清清,看到妈妈一 个人呆呆地坐着,我的眼里就止不住充满泪水。爸爸的突然 离去对我们打击很大,让我尝到了生离死别那种揪心的痛。 回想爸爸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日日夜夜和对我们的言传身 教,回想他为村民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更加深了我对 爸爸无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6.
时光流逝,如今恺老离开我们已经7年多了。7年间,我对他的思念之情常常从心底泛起,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精神和风范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使我永远怀念和敬仰。 恺老一生坚持真理,忠于人民,光明磊落,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同时又是安徽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我3次向他索字并得到他的馈赠的情景,那感  相似文献   

7.
张雪琴 《党史文汇》2013,(10):49-52
2012年10月22日零时20分,我可亲可敬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的离去,是那样的匆匆,是那样的不舍,是那样的让我们痛彻心扉、措手不及,只把巨大的悲痛、无尽的思念和生命的遗憾留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8.
孟盛 《廉政瞭望》2007,(8):50-52
这是一场用泪水换取回忆的报告会,本应站在台上的主人公永远地缺席了,替代他的,是一位羸弱纤细的女子,半年前,她永远地失去了自己深爱的丈夫……如今,人们只能在记录他生前感人事迹的只字片语中,在当地人口口相传的零散故事里,在周围人无限思念的追忆中,甚至在那些被查者的敬佩感叹中,去寻找他,感受他,缅怀他——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22日零时20分,我可亲可敬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的离去,是那样的匆匆,是那样的不舍,是那样的让我们痛彻心扉、措手不及,只把巨大的悲痛、无尽的思念和生命的遗憾留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卫恒之死     
卫恒之死□李玉明杨顺科浪卷悲歌——卫恒死因之谜卫恒走了,他永远地走了,他怀着满腔忧愤走了,他含着一身冤屈走了。三晋大地善良的人们对于卫恒的那种关心、担心一变而为怅惘不尽的思念了。三晋大地的暴风雪没有停止,反而愈加肆虐了。刘格平等对死去的卫恒和活着的省...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他老人家的思念。每每回忆起与父亲有关的点点滴滴,我们从来都不曾感到与他分离过。他的目光、他的笑容、他的声音总在眼前闪现,他对我们的严格让人终生难忘。做好人,读好书"做好人,读好书",这是父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对我们最朴实的要求和愿望,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却浸透了父亲对儿女们最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期间,在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同当年在晋绥边区参加对敌斗争的老战士们亲切交谈。他说,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张国祥 《党史文汇》2011,(10):31-35
2011年6月22日,是一个悲痛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山西省委原第一书记、跨越了95个春夏秋冬的世纪革命老人陶鲁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不幸与世长辞。尊敬的老书记陶鲁笳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从这位由太行山走出来的历经血与火斗争锤炼的老八路、老干部和老共产党人身上所表现的革命风范、高尚品格、领导才干、创新精神、廉洁作风、学习毅力和他主政山西长达13年之久的光辉历程,将永远留在山西人民的心里,成为激励和鞭策三晋儿女不断前进的美好记忆,活的动力。陶鲁笳原籍江苏,但他生前多次说过自己的第二故乡是山西,他是山西人。在这里,本文所追述的毛泽东主席首次亲自接见这位来自太行山的山西人的鼓舞人心的历史事件,正是这美好记忆的开篇杰作,也是我们对陶鲁笳书记的最好的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8月30日,是父亲皮定均的百年诞辰,而他离开我们也已经38年了。清明节前,我又一次站在灶山顶上,远处是湛蓝的台湾海峡,一阵阵劲风拂面,却吹不断我对父亲的思念。1976年7月7日11时15分,那一刻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那天,父亲在漳州机场换乘米—8直升机去东山岛参加反登陆作战演习。飞机从灶山脚下的水库低空飞来,像一个走路蹒跚的老  相似文献   

16.
杨梅 《支部生活》2007,(9):14-15
祥云,地处滇西。以“彩云南现,人以为祥”而名。历史上就被誉为“彩云之乡”。如今,彩云之乡又出了一名令人思念的好支书,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优秀村官”、祥云县下庄镇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普发兴。2007年3月28日,普发兴因为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着的那片热土和他一直深深牵挂着的父老乡亲,走完了他72岁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7.
时间过得真快。郑林同志逝世已是10多年了。山西的同志们在筹备出版《郑林风范》以示怀念,并且要我写一点文字作为对他的缅怀。郑林和我在山西共同有过近30年的战斗历程。他是我的战友、同志、朋友和兄长。我确实应该写点东西表示对他的哀思。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我没有给他送行,只是在他去世后,我在回太原的机会,到双塔寺烈士陵园骨灰堂去看望了他和卫恒、武光汤等先我而去了的同志们。这个烈士陵园是他生前负责监督修成的。我在他和别的同志的像前三鞠躬后,感到十分凄凉。我默默地流泪,低声地说:同志们,安息,巴!我永远不会忘j已…  相似文献   

18.
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22年了。对这样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和诗人,人们将永远怀着深深的思念和敬意。1986年春末夏初,原北京国际广播电台台长、邓拓夫人丁一岚大姐来榕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她虽然60多岁了,却仍然神采奕奕,说起活来一口流畅的北京音,使人  相似文献   

19.
<正>童小鹏同志离开我们已经8周年了,他那光辉形象、革命精神、胸怀品格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中,令我终生难以忘怀。作为一名老党史工作者,我深情地写下这篇文章,以寄托对童老的思念之情。为确认贺子珍的长女杨月花身世而奔波由于党史研究工作的缘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童老就有交往。定居在福建漳州市大同新港12号的老红军童小鹏,见到我撰稿的、发表在《福建党史月  相似文献   

20.
裘山山 《党建》2011,(2):60-61
内疚,也是一种思念。有这样一些为他感到内疚的人,就足以让他永恒。活在思念中的人,比获得称号更能够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