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不仅对专家组的设立、专家组的组成、专家组审理案件的职权范围、专家组的职能、专家组审理案件的程序、专家组程序与上诉机构程序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剖析 ,还结合我国参与WTO争端解决及DSU规则谈判的经验 ,对我国参与“美国 2 0 1钢铁保障措施案”专家组程序的情况和我国在多哈新议程谈判中在专家组程序问题上的立场进行了介绍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专家组程序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仅对专家组的设立、专家组的组成、专家组审理案件的职权范围、专家组的职能、专家组审理案件的程序、专家组程序与上诉机构程序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剖析 ,还结合我国参与WTO争端解决及DSU规则谈判的经验 ,对我国参与“美国 2 0 1钢铁保障措施案”专家组程序的情况和我国在多哈新议程谈判中在专家组程序问题上的立场进行了介绍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启动201条款谈保障措施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于 2 0 0 2年 3月启动 2 0 1条款 ,对进口钢铁采取保障措施。包括中国、欧盟、日本等国及利益方在内的各国对此均作出了反应 ,各有关国纷纷要求与美国磋商 ,并向世贸组织申诉 ,有些国家还拉出了报复清单。此案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次利用世贸规则来解决贸易争端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WTO第一个非违反之诉--日本消费胶卷和相纸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华 《法学杂志》2001,22(5):59-61
一、日本消费胶卷和相纸案 1996年9月20日,美国根据WTO争端解决谅解的规定,请求设立专家组,以解决影响进口消费胶卷和相纸分销、促销和国内销售的某些日本法律、法规、要求和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问题.美国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日本通过采取三类措施,阻碍了进口消费胶卷和相纸在日本的分销和销售.  相似文献   

5.
2007年2月2日,美国正式向WTO提出申诉并要求同中国进行磋商(WT/DS358),认为中国政府《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规的某些退税、减税、免税等规定,以企业使用国内产品为条件,或以出口表现为标准,构成了进口替代补贴和出口补贴,违反了WTO《补贴和反补贴协定》(SCM协定)第3条“取消禁止性补贴”的义务;导致进口产品享受的待遇低于国内同类产品,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违反了GATT第3条第4款的“国民待遇”义务和TRIMS协议第2条的“禁止当地成分”要求。8月31日,WTO成立专家组进行审理。这是继汽车进口零部件争端后,又一起针对中国的司法审理案件,  相似文献   

6.
李勤 《法制与社会》2013,(12):37-38
2009年1月26日,历时近2年的"美国向WTO诉中国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措施案"终于产生了专家组报告,在中美双方都不决定上诉之后尘埃落定。自中美两国开展贸易以来,双方关于知识产权的争端经历了二十多年,对中美两国的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立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的高压政策推动了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的进程。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中存在的缺陷仍需要从立法和执法层面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WTO争端解决案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9月15日美国、欧盟、加拿大正式要求WTO成立专家组,审理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关税的措施。本案涉及GATT第3条(国民待遇问题)、TRIMS规则中的地方成分要求、《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的国内含量补贴等法律问题。中国可以主张我国相关《办法》规定的征税性质为关税,来避开GATT第3条的适用。退一步说,即使GATT第3条适用,中国仍然可根据GATT第20条(d),提出“豁免”主张。对于本案中对中国不利的诸多方面,可以考虑在今后出台类似规定,并注意相关措词,以免授人以柄。  相似文献   

8.
张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2,(9):97-99,117
2009年"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经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裁决中国败诉后。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和日本再次联手就中国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中,中方表示会积极主动应对。然而中国如何从根源上摆脱各国之间稀土需求矛盾的困扰,尽可能的缓和国际间稀土贸易纠纷,避免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重蹈原材料出口限制案败诉的覆辙,本文对此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旨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见解和建议,以帮助国家和相关部门更好的处理WTO规则之下的稀土贸易纷争,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正当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陈儒丹  黄韬 《法人》2007,(12):92-93
在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之后,这一多边国际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将成为解决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主战场"2007年8月13日和9月2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先后两次请求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就中国未能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一案成立专家组。根据WTO相关程序的规定,美国关于设立专家组的提议获得自动通过。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7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专家组就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WTO争端案(WTO案件编号:DS413)散发专家组报告。①专家组裁定,中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下就"电子支付服务"(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s)作出了承诺;中国要求由"银联"办理港澳人民币清算业  相似文献   

11.
Foreign banks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ve different dreamsabout th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obligations that ariseunder China'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commitments onfinancial servic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hina'sbanking sector reforms and its gradual opening to foreign participationin the context of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rule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 andthe obligations that apply since China's WTO accession in December2001.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contradictory interpretationsthat China and other Members have issued regarding China's GATScommitments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WTO consistencyof China's banking measures. An analysis is conducted underthis framework to evaluate whether China has fully implementedits GATS commitments on (i)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banksby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i) legitimate ‘prudentialregula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 and (iii) full marketaccess for credit card and 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s. Notwithstandingthe apparent complexity of GATS rules, the article concludesthat the WTO legal framework supports the case for increasedaccess to China's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 consistent withits GATS commitments, and fully consistent with China's plansfor continuing domestic growth and its medium-term financialservices export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2.
“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是中国加入WTO所作出的特殊承诺,其法律依据是《中国入世议定书》。该议定书历经1994、1997年两个版本,并以《中美入世双边协议》相关条款为参照,于2001年11月10日最终形成。本文以《中国入世议定书》的不同草案为主线,论述中国和WTO其他成员在入世谈判中的相互博弈和利益权衡,从更深的层次来剖析现行特保机制背后的政治因素和立法背景。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和商业的双重属性。如何实现文化贸易的公平发展以确保文化多样性,就成为WTO自由贸易体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WTO对文化产品特殊性制度安排的缺失,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WTO成员的文化政策面临挑战。UNESCO推动制定的《文化多样性公约》赋予各缔约国在本国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受到严重损害或威胁时采取保护措施的权利,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国际法的基础。然而《文化多样性公约》所授权各国采取的措施却可能与WTO法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既反映了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文化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冲突,也反映了不同国际规则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WTO的环境中,已经成为一种歧视性待遇,成为反倾销中制裁的权利。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市场地位问题”判断标准已经超出了经济意义的范畴,具有发达国家的内国政策性的倾向,和发达国家的内国利益相联系。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可能再次成为在世界贸易组织环境下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引起众多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恶性循环和中国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合法”化的国际环境,在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保障措施”的限制。因此,在WTO环境下充分运用WTO成员国的权利,积极促进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上的承认。  相似文献   

15.
韩龙 《时代法学》2008,6(3):80-86
“审慎例外”授权WTO的成员方为审慎目的采取审慎措施,而不受GATS其他规定的羁绊,是我国金融开放的安全阀。同时,完善监管立法,监管措施与国际标准接轨,可使我国对金融服务的监管无可挑剔。对于审慎性尚存疑问的措施,为稳妥起见,可将其作为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限制列明,由此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力。对于金融开放中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我国可根据GATS和金融附件的规定,就相互承认对方的监管措施、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和监管信息分享等达成协议或安排。  相似文献   

16.
WTO体制下中国税法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剑文  熊伟 《中国法学》2002,3(3):86-95
本文首先就加入WTO对中国税法的影响进行总体评价 ,认为从积极义务的遵守来看 ,除了关税法以外 ,WTO对中国税法并不会带来巨大的直接冲击。但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WTO代表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法治化趋势 ,因此中国税法不得不适应这种趋势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加入WTO以后 ,中国税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国际化、法治化以及私法化趋势必将继续得到强化 ,从而使得中国税法在内因外力的综合作用下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遏制我国进一步发展,美国和欧盟相继在WTO起诉我国存在“强制技术转让”。在澄清国内法律与WTO规则相符性的同时,我国已意识到完善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的内生需要与此次美欧起诉具有相关性:我国并未出台专门的技术转让法,有关措施散见于诸多法律条文而妨碍了制度的整体效用。此外,我国未全面利用WTO例外规定对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致使本国劣势企业负担过高义务。为创设公平的技术转让法治环境并避免发达国家滥用技术保护,我国需整合有关法律规范,修正过时规定,依据技术转让所涉的贸易和投资不同属性区别立法,并积极通过国际规则寻求优惠待遇。  相似文献   

18.
徐崇利 《现代法学》2006,28(6):3-13
从“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这一基本定位出发,以国际关系理论中“权力”、“利益”、“正义”、“观念”等要素分析中国应对WTO的战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首先,中国应积极参与WTO的“造法”活动,力争在其间发挥倡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其次,对待WTO法律体制,中国应务实地处理“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之间的关系;再次,对于WTO中国际“分配正义”的诉求,中国应注意缓解“应然”目标与“实然”状态间的张力;最后,中国应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重视在WTO中充当南北国家之间“桥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WTO的农业规则短期内难以改变。全球金融危机给国际农产品贸易带来了较大影响。我国应建立既符合WTO农业协议又能灵活保护国内农业的关税体系,在拆除与WTO农业协议相悖的非关税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非关税保护体系;有必要参照WTO农业协议并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立法,进一步完善《农业法》并适当地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应活用"黄色"政策和"蓝箱"政策,并用足"微量允许标准"和"特殊和差别待遇",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应注重运用既能保护我国农业,又不受WTO农业协议限制的其他出口支持措施,并从立法与执法上加强对动植物卫生与检疫措施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