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法医鉴定行业的日趋规范,各省市纷纷出台有关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的执业指引文件,其中多个省市如广东省的指引中关于涉及精神损伤(伤残)的鉴定,明确规定"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工伤与职业病、其他人身损害所致的伤残评定,如涉及精神损伤(伤残),法医临床鉴定机构只对躯体伤残等级进行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机构不能就精神损伤(伤残)进行鉴定"。由此可见,法医临床鉴定和法医精神鉴定在鉴定业务范围有鲜明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与精神伤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伤残等级评定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57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伤残的鉴定案例,根据鉴定结论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3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病史资料、鉴定资料进行比较,并以上述资料为自变量,以组别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组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昏迷时间、颅内出血区域大小、工作能力、家庭职能、社交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智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灶、家庭职能、社交功能、生活自理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后遗精神伤残有一定影响,鉴定时伤者的家庭职能、社交功能和生活自理是决定伤残等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精神伤残的伤残程度重新鉴定意见改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受理的交通事故致精神伤残的伤残程度重新鉴定案件51例。结果要求重新鉴定的案例中,鉴定意见有改变的共计30例(58.82%),其中伤残等级提高8例,伤残等级降低22例。按鉴定意见改变原因分,鉴定人评定时对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的理解差异8例,鉴定人自由裁量差异10例,鉴定人对某些精神症状的认识差异2例,鉴定时间差异10例。结论精神伤残程度鉴定应准确把握鉴定时机,减少鉴定人个体差异引起的鉴定意见改变,正确理解条款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Han W  Gu SZ  Chen T  Jia XD 《法医学杂志》2006,22(2):144-146
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精神伤残的评定越来越多。现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中关于精神伤残评定的相关条款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常因认识不一致而产生歧义。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精神伤残司法鉴定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1)在评定智力缺损程度时,应结合伤前智商进行评定;(2)精神伤残评定的时间应在医疗终结后一年;(3)精神伤残评定中应引入量表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伤残鉴定中智能障碍评定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智力测验在智力损伤与伤残鉴定中的适应性。方法对366例在精神损伤或伤残鉴定中进行韦氏智力测验的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鉴定专家评定结论进行比较。结果①韦氏智力测验结果与专家鉴定结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不一致率为68.8%,但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r=0.431,P〈0.01)。②影响韦氏智力测验的客观因素包括多种身体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分别占32.2%(118例)和23.8%(87例)。③在智力测验时表现有主观不合作者为61.5%,而在专家检查中表现有主观不合作者仅为38.8%。结论智力测验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直接引用评定智力伤残等级,需要结合脑外伤的严重程度、临床检查及社会功能等综合评定智力伤残的等级。  相似文献   

6.
正在颅脑损伤(主要是交通事故所致)人员的伤残鉴定中,由于受赔偿心理作祟而故意伪装的情况较为普遍,大多还受到亲属或代理人的纵容、教唆。在精神伤残鉴定中有74.5%存在伪装,故智力测验在精神伤残鉴定中的价值有限[1-2]。因此,识别伪装是此类案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交通伤后遗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伤残评定日益增多,实际评残操作不规范,造成鉴定意见不一致经常发生,影响鉴定质量和交通事故处理。当前,部分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的资质问题已经受到交通事故处理机关的质疑,也引起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关注。对此,就精神伤残评定资质问题从程序规定角度和技术操作层面展开讨论,力图为精神伤残评定的规范操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于2015年1月1日已正式实施。本文通过对比新、旧工伤鉴定标准中关于精神伤残评定条款的变化,探讨工伤鉴定中涉及精神伤残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事故精神伤残评定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许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常出现明显的行为或认知缺陷,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精神伤残的评定日益增多。但同时,关于精神伤残评定的争议也日益激烈。首先介绍国内外精神伤残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精神伤残评定标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重点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中精神伤残程度的影响因素,并介绍精神伤残评定中的检查方法,最后提出解决精神伤残评定分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172例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精神伤残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高,伤者出现精神损伤的也相对较多,受伤者涉及精神伤残评定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了探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精神伤残等级的评定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本文作者对172宗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中受伤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余家树 《刑事技术》2003,(6):55-56,60
由于各种生物性、化学性、机械性因素作用,可导致人体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以及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不同程度的丧失,因此,人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就成了涉及审理刑事、民事案件中人体损伤与残疾程度的评定,公正确定侵权行为人所应承担合理赔偿的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研究人体损伤与残疾程度的评定是法医学、伤残赔偿学的迫切需要,并且对人身损伤与伤残赔偿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刑事技术2003年第1我国人体损伤与伤残程度鉴定的现状当前,人体损伤与伤残评级鉴定人员分专业司法鉴定人员和未实行司法鉴定人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精神伤残评定的案例日益增多,国内伤残评定有多种标准,不同标准之间评定原则、等级划分不一,评定人对现行评定标准的理解不同,造成对同一案例得出不同评定结论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比较,作者首先阐明精神伤残的概念;然后结合目前使用的伤残评定标准,燕点比较了常用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及《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之间的异同,最后提出了精神伤残评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Pang YX  Zhang J  Yang CL  Cang Y  Wang XL 《法医学杂志》2011,27(3):189-192
目的 考察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简式与成人智残评定量表在精神伤残评定中的适用性.方法 对台州学院司法鉴定所2009年7月-2011年3月进行精神伤残鉴定的案例,用WAIS-RC简式和成人智残评定量表分别评定并与专家鉴定意见进行比较,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WAIS-RC简式、成人智残...  相似文献   

14.
精神损伤是指个体遭受外来物理、化学、生物或心理等因素作用后,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精神紊乱或缺损。狭义的精神损伤鉴定,即精神损伤程度鉴定,是相对于躯体损伤而言,应同属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范畴。本文试从精神损伤的广义层面上,将精神损伤程度及损伤后的精神伤残程度、精神障碍因果关系等相关鉴定案件统称之为精神损伤类案件,以探讨此类案件司法鉴定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交通事故受伤后精神伤残鉴定临床特征。方法对109例老年人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后精神伤残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非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人多为被动性损伤、受伤后颅内血肿发生率高、致残的原因88.07%是智能及精神障碍所致,损伤程度及伤残等级以中、重度多见。结论最佳评残时机为脑外伤一年后为宜,应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颈椎损伤后伤残等级和休息、护理、营养时限的法医学鉴定,以及颈部损伤、原有疾患与后遗症之间因果关系法医学鉴定的原则与方法。方法收集64例颈椎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案例,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交警部门反馈的涉及伤病关系案件的处理结果,了解案件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认可程度。结果随着对颈椎损伤后伤残评定案件中原发病的认识逐渐增加,相应颈椎损伤涉及伤病关系鉴定的案件也日益增多;在受理的颈椎损伤伤病关系案件中,均按照伤病关系理论进行鉴定,案件处理机关(交通警察)以及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均表示满意。结论对于各种颈椎损伤进行伤残等级和“三期”鉴定的案例,由于损伤机制不同,自身原有颈椎健康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鉴定中应考虑原有疾病对伤残等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法医学鉴定标准的冲突和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现行的各类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对某些类型的损伤或伤残程度的规定不一致,所以在法医实际鉴定工作中,有关鉴定标准冲突的事时有发生。研究和制定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冲突规范,对正确地选择适用鉴定标准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一、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冲突及原因1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冲突。是指法医在进行人体损伤或伤残程度鉴定时,同一或不同的鉴定标准对某一特定的损伤(包括与损伤直接联系的并发症和损伤引起的后遗症)或伤残的类型或程度规定不一致的情况。2人体损伤和伤残程度鉴定标…  相似文献   

18.
对精神伤残程度评定的司法鉴定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伤残是指在各种物理、化学等损伤因素作用下,导致个体长期的精神障碍,存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且此精神障碍与损伤事件相关性一致,才属于精神伤残。因此精神伤残程度评定与精神损伤程度评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精神损伤并不一定达到精神伤残程度,在我国,精神伤残程度的评定,大多是涉及到各种行业的行政执法需要。通常司法鉴定中遇到的精神伤残程度评定,多是因为当事人一方对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伤残评定结论持有异议,使一般行政执法的伤残评定,上升为有关法律诉讼的司法鉴定。精神伤残程度评定的司法鉴定,可出现在民事人身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比较单眼球摘除适用不同鉴定标准产生的差异,探讨规范统一的医疗损害伤残鉴定标准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数据中的25例"单眼球摘除(缺失)"裁判文书中医疗损害伤残程度鉴定结果。结果在医疗损害伤残程度鉴定中,因适用不同的伤残鉴定标准"单眼球摘除(缺失)"伤残等级结果存在显著的结果差异。结论从标准适用视角分析伤残等级结果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思路,旨在规范统一医疗损害伤残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20.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鉴定时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相对合理准确的最佳鉴定时机。方法对93例交通事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伤残鉴定及随访调查,在伤后不同时间段(3、6、9、12月)分别收集患者颅脑影像学、脑电图及详细病史资料,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和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及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egence Scale for Adult,WAI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测验,据此进行诊断及评残。结果ADL、SDSS对不同等级伤残及不同时间段区分良好,整体样本显示患者ADL、SDSS平均值9月与12月无差别。轻度伤残ADL、SDSS平均值6、9、12月无差别,中度伤残ADL、SDSS平均值9月与12月无差别,重度伤残ADL平均值6、9、12月无差别。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鉴定轻度伤残以伤后6个月评定为宜,中度伤残以伤后9个月评定为宜,重度伤残统计结论显示评残时机为伤后6个月,但综合分析认为重度伤残以伤后9个月评定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