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演唱会、庙会、焰火晚会等越来越频繁,参加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动辄成千上万。这些大型群众性活动在丰富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县举办第二届迎春灯展,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亡。2007年11月10日,重庆市家乐福超市举办促销活动,  相似文献   

2.
焦点     
《江淮法治》2015,(2):4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外滩跨年夜,命殒踩踏时。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遇难者中最大的37岁,最小的仅12岁。据统计,遇难者平均年龄仅22岁。事故发生后,现场民警立即采取临时急救等措施,开辟应急通道,组织警车、救护  相似文献   

3.
2015年1月21日上午,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在报告中,有两项内容颇为引人注目:一是事故原因,二是对11名责任官员的处分结果.公允地说,这份在事故发生第21天形成的报告和处理结果,比较专业. 令人触景生情的调查报告背后,是这样一则惨痛故事:在夺去58位公民宝贵生命的住宅楼火灾事故发生近50个月之后,同样是在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又有36位公民的生命凋零在2014年至2015年跨年活动的踩踏事故中.这36位逝者,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才12岁.与58位公民生命的消逝让公众的痛惜幻化为上海一度成为一片花海一样,人们同样用盛开在冬日里的鲜花痛悼踩踏事故中36位公民生命的凋零.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7,(3):104-111
近年来国内多起恶性踩踏事故频见报端,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权益,已然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大型人为事故灾害。首先通过国内多起大型踩踏事故为例对事故本身进行防范手段探究,着重强调了事故屡禁不止的问题根源,即政府在事故预防和处理的执法过程中存在行政不作为的违法现象。并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出只有采取法治手段才能从根本上对踩踏事故进行有效防范,同时论证了应急管理法治化也是矫正行政执法不作为现象的必要途径。最后对踩踏事故法治防范体系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分别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一是进行专门立法对踩踏事故进行预防;二是相关部门要将执法性质转变为预防性执法;三是推进公共安全法治教育常态化和法治化;四是完善责任监督机制;五是健全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踩踏事故中,我国一般通过公法手段对事故责任予以救济.与私法救济相比较,公法救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迅速恢复与巩固,但难以让受害人得到充分的救济与补偿,无法完全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目标,因此国家应增强踩踏事故中的“私法救济”而逐渐代替、消减“公法救济”.以风险控制理论为视角,探讨踩踏事故责任的私法属性、责任构成以及法律赔偿机制.提出我国目前宜构建包括私主体、国家和保险赔偿多元的救济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对踩踏事故的预防和救济.  相似文献   

6.
最近连续看到两则在网上被爆炒的消息,都与并不存在的2005年2月29日有关。一则是说某法院判决某被告人有期徒刑6个月,判决书确定的刑满释放日期为2005年2月29日,但2005年并不是闰年,根本就没有2月29日。因为之前一直没发现这一错误,临到释放日期,急坏了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也难坏了检察院驻监狱的检察官。最后只有通过法院重新裁定,将刑满释放日期确定为2005年2月28日才算了结。另一则是说某法院对某被告人一年的有期徒刑计算有误,判决书写明刑期起止日期为“2004年3月30日至2005年2月29日”,少了一个月。这一次幸亏被及时发现,一起错误得以避免。两份判决书之所以出现错误,都是“2月29日”惹的祸。其实稍有  相似文献   

7.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男,51岁,农民。2月13日9时许牵自家耕牛到附近集市上卖,14时20分被人发现死于本村西南约2km的地里,尸体周围有大量牛蹄踩踏痕迹,并在尸体附近找到了耕牛。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8日,乙公司与甲证券公司某营业部签订协议,约定甲证券公司按照乙公司指令代理国债买卖业务,后乙公司先后在其账户中投入2亿元。2006年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甲证券公司进行行政清理,最高人民法院亦下发"三中止"通知。同日,因甲证券  相似文献   

9.
“一下回到五八年” 2004年3月30日,在山西省晋城市一家不起眼的小宾馆里,晋城某发煤站的张经理一见到笔者,就像见到亲人一般诉起苦来。 2月28日,晋城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出台了“晋市经贸交能字(2004)34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24日,霍邱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 以抢劫罪当庭分别判处被告人营某、陈某有期徒刑5 年、4年。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彭某,犯罪时刚满16周岁,依法从轻判处有期徒刑3年。宣判后,3被告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2003年9月17日晚, 营某、陈某、彭某从网吧上网后,因没钱吃饭,便预谋“洗”点钱花。当晚10时左右,3人窜至肉厂宿舍区拦截两名下晚自习的中学生, 彭某先将1人拉到一边强行搜身,从其口袋内搜出  相似文献   

11.
"本博自2010年1月1日零时起将自愿自动自杀式关闭.'微博云南'将继续坚守阵地,请大伙带好自己的包袱和砖头,遵章守纪,依次转移,不要拥挤,以免再次发生踩踏事故."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2004年2月5日,冯某驾驶拖拉机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2004年8月11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2004年8月12日(冯某被宣告缓刑的第2天),冯某又驾驶同一拖拉机,在倒车时  相似文献   

13.
王某,男,汉族,46岁。2004年10月因贪污罪被判刑3年,2005年8月出现舌咽灼热、口干、味觉异常等症状。2005年12月狱医检查发现双侧颌下腺肿物,因症状加重和2006年2月7日B超诊断颌下腺外上方局限性病变待除外肿瘤,2006年2月20日进入某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4.
矿难频繁走入人们的视线:2004年10月20日,河南新密市平陌镇的郑煤集团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8人死亡,32人受伤。11月28日,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人遇难。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14人遇难。3月19日,朔州市平鲁区细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爆炸波及相邻的康家窑煤矿,72名矿工遇难。  相似文献   

15.
大型公共活动拥挤踩踏事故诱因错综复杂,为预先获取其危险程度,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人、物、环、管理四个方面,建立明确指标风险分级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GA)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基于GA-SVM的大型公共活动拥挤踩踏事故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建成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实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估结果精确度较高,在风险评估中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白宁波 《证据科学》2007,14(1):I0009-I0010
案例 王某,男,汉族,46岁.2004年10月因贪污罪被判刑3年,2005年8月出现舌咽灼热、口干、味觉异常等症状.2005年12月狱医检查发现双侧颌下腺肿物,因症状加重和2006年2月7日B超诊断颌下腺外上方局限性病变待除外肿瘤,2006年2月20日进入某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7.
案情简介 2004年8月1日21时许,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纯净水厂送水员)值班时发现装有单位公章的抽屉钥匙没有拔下来,遂偷配了一把钥匙。2004年8月16日,李从值班室偷出该厂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到复印部偷印了 20000张该厂的水票,然后利用晚上值班之机, 在其偷印的水票上加盖了单位公章,后又将水票拿到复印部进行加膜处理。2004年9月1 日-2005年2月8日,李某利用为客户送水之机,以每张4元、5元或6元(该厂水票的实际价格为6元)的价格将自己偷印的水票卖给客户7000余张,获利28000元。  相似文献   

18.
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的监测度量是其治理的核心所在。但目前的评估指标体系反映的风险信息内容还不完整,还不符合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本文在风险全面评估理念的指导下,依据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的形成演变机理,利用城市大数据,构建了度量发生概率、发生后果的单一指标及其描述统计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上海景区国庆假期结束前后的实时数据就相关关键指标作了实际计算,提出了能够基本全面合理地反映不同区域单元及非均衡区域的人群踩踏事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黄小明 《检察风云》2022,(23):54-55
<正>当地时间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地区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导致154人死亡,143人受伤。韩国政府、首尔市政府和地方自治团体,因在梨泰院事故中应对不力受到尖锐批评。但是,当局摆出“归咎于制度”的姿态,认为“无法预判事故的发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在于完善政策法规。那么在法律视角下,这起事故的预判和处置究竟是“无法可依”,还是“有法不依”?  相似文献   

20.
案件事实:本案原告甲方系某典当拍卖公司,被告乙方和丙方分别是出典人刘某和某酒店。1995年2月5日,某酒家法定代表人以该酒家经营权和场地使用权作价150万元转让给乙,转让期限为1995年3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同年2月22日,乙又与甲签订《典当协议》,双方约定:乙以某酒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