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两方面阐述了新世纪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必须以"三个代表"为理论指南的必要性,指出: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妇女解放是搭乘民族解放、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列车向前发展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当全党全国的理论导向发展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阶段以后,妇女解放理论也必须在借鉴现代各国女性解放理论精华的同时,以"三个代表"为理论基石,予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达在以极大热情从事党的创建工作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中国妇女问题和妇女解放运动。除主持平民女校、指导《妇女声》刊物以外,他还译介国外有关妇女解放著述,介绍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妇女解放实际结合起来,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妇女问题特别是中国妇女解放问题,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妇女解放的著作,积极探索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李达在党的创建时期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所做的贡献,对推动党的创建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文章论述了这一比较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十分关注妇女命运、重视妇女工作。建国50多年来,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妇女的伟大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各级妇联组织如何引领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一要打牢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引导男女平等,实现妇女解放的最科学、最彻底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妇女理论纷纷扬扬,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用以指导妇女运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弥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关注妇女命运、把握妇女解放和正视妇女发展的科学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判断赋予了当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开拓了妇女解放理论的新视野;提出男女平等"三个层面"的思想,从多维视域诠释了男女平等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性别平等观;对妇联组织"三重性"的强调,为妇联工作与时俱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提出,深刻揭示了在时代与生活格局不断变化中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为妇联开展的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就事关中国妇女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妇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2013年6月22-25日,山东社会科学论坛——"妇女解放、发展及社会性别研讨会暨读书班"在山东女子学院举办.来自国内外12所高校、研究机构、妇联系统的性别研究专家、学者及本校师生与会.本次论坛分两部分进行:22日为学术报告会,约240人参会;23-25日是读书班,有40余人参加了读书活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原副所长刘伯红研究员、美国德儒大学柏棣教授、湖南省妇干校原校长唐娅辉教授分别作了《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角度加深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解》、《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妇女解放"、"妇女发展"、"社会性别"》、《"文化自觉"与构建和谐的性别文化》的学术报告.柏棣、刘伯红以及来自美国北慈大学苏红军副教授在读书班上就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和中国的现实与实践等主题,根据既定的书目进行了导读.现将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时期,中国社会对家庭妇女、家务劳动的社会定位与认识处于不断变动与调试之中,中国妇女运动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具体问题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不一样的家务劳动理论与劳动妇女解放经验。茹志鹃创作于"大跃进"年代的《如愿》《春暖时节》,是典型的"家务事,儿女情"小说,但是却涉及家务劳动与妇女解放、底层妇女自我认同与主体建构等大问题。茹志鹃对"大跃进"时期广泛动员家庭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化劳动的时代话语,既积极呼应又有些微的疏离,留下了作家对时代话语、妇女命运细腻而复杂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11,(1):40-41,29
201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刊特开辟《党的妇女工作90年》专栏,介绍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下,党的妇女运动方针政策的历史沿革,展示在党的光辉领导下,中国特色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妇女组织在推动妇女解放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文蕈力求历史与现实、知识与理论的统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是一种研究和评价科学理论进步发展与否的重要方法。针对拉卡托斯早年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纲领不能预见经验事实的质疑,本文从当前世界经济危机蔓延及社会主义兴衰发展的历史状况出发,尝试应用硬核-保护带理论,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研究纲领的基本构成,论证其理论预见性和实践检验性,并回应某些西方学者叫嚣的马克思主义"失败论"和"过时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江泽民在庆祝三八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废除和公有制的建立,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就会逐步解决;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中刘巧儿、王秀鸾形象在婚姻、家庭场域中的叙事,尝试对妇女解放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提出更具历史性的理论思考。第一部分主要说明论文的讨论对象为出现在1943-1949年并被收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的叙事文本及其文体上的大众化特点。其中有关人民与革命主体的叙事,大多呈现为女性的面孔,这也显示出人民政治与妇女解放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与刘巧儿相关的四个叙事文本讨论婚姻自主权和农村女性的主体性问题。首先分析了刘巧儿叙事文本中存在的六种婚姻形态,进而通过与《小二黑结婚》的对照,分析这些婚姻故事与现代爱情话语的差别,由此讨论从"婚姻自由"到"婚姻自主"的法律条文修改如何能切实保护农村青年的自主权利,最后对四个叙事文本如何渐次加强刘巧儿主体性叙事做出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解放区四大歌剧"之一的《王秀鸾》来讨论农村女性的当家权问题。首先分析这部歌剧如何在家庭伦理剧的叙事格局中讲述女性的"当家权",这种权利的获得如何与女性参与社会化生产密切相关,然后通过与赵树理的《传家宝》《孟祥英翻身》等小说的对照,分析这种当家权的限度。第四部分提出对中国妇女解放历史经验进行重新理论化的三个相关议题,即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与西方当代女权/女性主义理论的差异性与综合性、从多重交互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性别制度中讨论女性群体的独特性、重新理解人民政治实践从内部改造婚姻家庭制度的妇女解放路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为中国妇女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使妇女解放面临许多新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矛盾,加之西方女性主义的传播和研究,激发了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争论;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丹增 《中国妇运》2004,(4):41-42
2003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妇女九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世纪向全党发出的党加强对妇女工作领导的号召,不仅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举措。一、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极大地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事业的发展总结实践经验和规律升华为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开局之年,欣逢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在80年的光辉历程中,党一直在全心全意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努力代表妇女的特殊利益,促进男女平等,使我国妇女在民族民主革命和振兴中华的伟业中,发挥出了"半边天"的巨大作用,历史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文明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20世纪初叶,党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伊始,便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高举起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旗帜,担当起领导妇女运动的历史使命。以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本解读的方法,研究了五四妇女解放思潮中"男性本质"的建构问题,发现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某些概念与理论是"男性本质"建构的"科学"基础;以性爱为基础的两性关系是"男性本质"建构的逻辑起点;强大、理性、"性"超于生存是"男性本质"的主要特征;"男性本质"的建构是对妇女解放的回应.其观点良莠并存,至今影响犹深,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理论重新解构"男性本质",促进和谐、先进的性别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陈望道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纵观其一生,从少时东渡日本求学到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引领浙江"一师风潮"到苦译《共产党宣言》,从积极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倡导妇女解放运动,他始终站在时代浪潮与进步思潮的最前线。立足陈望道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追忆陈望道在五四时期和建党初期所进行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8.
研实 《中国妇运》2004,(7):29-3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一直是我国实现妇女解放、推进男女平等的指导思想。经过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概括和实践创新,内涵不断丰富,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也更加明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妇女运动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男女平等的进程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当前,男女平等问题得到各方面研究力量的高度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就其中几个基本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一、关于男女平等与妇女解放的关系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否仍然存在妇女解…  相似文献   

19.
浅议中国近代关于贤妻良母主义的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不同的历史阶段,评述了"贤妻良母"的时代变迁和观点论争.认为近代关于"贤妻良母"的论争和总结论证,解决了一个富于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大问题,指出了女性的真正归宿,这对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塑造新时代的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过程中,既创立了伟大的理论,也结下了"不平凡的友谊"。关于马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不平凡友谊"的论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题之一。本文试图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路径,从马恩从事理论研究的前题、共同理想和走向唯物主义的路径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学术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