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劳动参与对其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新世纪以来,受到经济改革、人口和家庭结构转变的影响,家庭照料负担日益沉重,导致女性在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方面的矛盾凸显。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家庭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关系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家庭照料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无论是照料老人还是子女都会对女性劳动参与带来负面影响,中老年女性对孙子女的隔代照料有助于家庭年轻女性更多的劳动参与,而隔代照料对老年人自身的退休决策影响是既有研究的空白。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强化社会性别视角,建议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分析家庭照料对女性照料提供者福利的长期影响,并加强对建立市场化的照料服务体系的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实证分析了中国已婚妇女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同时检验了家庭经济支持的调节作用以及照料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生育二孩、家有婴幼儿、曾因生育中断就业的经历均会对妇女目前的就业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但孩子数量对城乡妇女就业影响上有所不同,在就业中断经历的影响上也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丈夫对家庭经济的支持能力会削弱生育二孩妇女就业的可能性,而家庭照料支持则会减少生育对妇女就业的不利影响。研究从促进妇女就业与生育平衡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2020年初收集了全国各地75位妇女关于疫情期间日常生活的文字记录资料,并围绕家务、照料对35位妇女进行了深入访谈,探索她们应对生活及家庭关系变化的方式以及由此生发的对性别角色的自我反思与改变。研究发现,女性的自我反思根据照料与家务负担、婚育情况等情境性影响因素以及照料体验、职业发展、个人阅历等观念性影响因素形成不同的类型。是否有照料责任和婚育状态/年龄段是妇女自我反思和关怀的两个首要条件。在有照料责任的妇女中,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体会,都会促成其自我反思与关怀;而对家务负担习以为常的妇女则相反。此外,妇女会因职业发展状态不同产生不同的反思动力,50岁以上的妇女则因丰富的生活阅历与个人体悟而进行深刻反思与积极改变。这三者与妇女在家庭、职业等领域的性别观念相关。基于研究,本文将妇女分为习得型反思者、温和型反思者、成长型反思者和觉悟型反思者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老人以家庭照料为主,妇女承担了主要的照料责任,政府减少对老年照料的支持以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会加重女性的照料负担。本文利用2002、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健康的影响。在中国农村,与不照料父母的妇女相比,照料父母的妇女"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概率将降低7.4%;与配偶健康水平较差的妇女相比,配偶健康水平好的妇女,"健康状况非常好"、"健康状况好"的自评概率将提高33.77%。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双重短缺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然而家庭依然承担着照料的主要责任。在老龄化和家庭变迁背景下,老年人照料资源在家庭内部的供求失衡已成为中国家庭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文章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中国家庭老年人照料者呈现出女性化、中年化、就业-照料冲突加剧等特征,并在对照料者投入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的制度框架,提出兼顾照料和有偿工作的政策安排是关键性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5月21-23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在京联合举办2014年年会暨"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研讨会。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出席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宋秀岩主持开幕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甄砚作会议总结,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谭琳主持闭幕式。陈至立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充分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的讲话精神,正确理解新时期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的关系。妇女的解放、妇女的经济独立和妇女的发展及性别平等是家庭和谐的基点,要大力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倡导男女两性共同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平等参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发展环境的外生冲击,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内生调整,家庭照料功能与责任失序紊乱的问题不断凸显,表现为照料主体的时间能力冲突,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照料关系的性别与代际错位,由此造成家庭养老与抚幼双重压力的风险外溢。为此,应坚持代际融合与家庭友好理念重塑家庭照料的价值理念;坚持工作家庭平衡,消解照料主体的角色转换困境;坚持机会平等共享,化解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坚持责任负担均衡,调和照料责任的代际转移冲突。推动形成政府兜底、市场供应、家庭自给相融合的多元照料服务网络,帮助家庭修复养老与抚幼功能,促进家庭照料责任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石。家庭和谐直接关系妇女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直接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贵州省妇联在全国妇联的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三保”大局,立足本省实际,将和谐家庭建设作为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抓手,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推动和谐家庭建设蓬勃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贵州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黄颖 《妇女研究论丛》2013,(1):110-114,121
文章提出农村外出丈夫不定时的返乡活动是对留守妻子家庭具有重要意义的仪式化行为.外出丈夫返乡仪式的具体过程是家庭角色的“补位”过程,其社会结果及参与各方的情感世界和未来行为,不仅从成员内部使留守家庭得以维系和保护,也对外表达和象征了留守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家庭性暴力的婚内强奸给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谐。《反家庭暴力法》未涵盖家庭性暴力,婚内强奸游离于《反家庭暴力法》和刑事法律规制之外,导致婚内强奸受害人缺失权利救济通道。鉴于婚内强奸入罪的条件尚未成熟,在《反家庭暴力法》中明确婚内强奸的违法性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婚内强奸入《反家庭暴力法》需要正确区分强奸罪与婚内强奸行为,完善丈夫性请求权的救济途径,设计调整婚内强奸的具体规范条款,以回应婚内强奸入法的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11.
情深意笃     
情深意笃在西华县奉母镇后于王村、人们一提起27岁的女基督教徒张志罗,一心照料重病致残的丈夫、敬重三位老人、勇挑重担的事时,无不交口称赞。张志罗89年与丈夫王景超结为伉俪,婚后的小俩口你恩我爱,把家庭经济搞得相当红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丈夫王景...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共育组合特指父辈和祖辈共同照料儿童的代际合作育儿组合。结合马赛克家庭主义和相互依赖理论,本文试图探究父辈和祖辈对三代关系的看法与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的相关性,以及此相关性在不同代际共育组合中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父辈和祖辈对于三代关系积极的看法与他们自身在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呈正相关。当一位父亲/母亲与自己而非配偶的父母搭档合作育儿时,上述的正相关尤其显著。在母亲-祖父母合作育儿的组合中,祖父母对于三代关系的看法越积极,母亲的育儿参与度越高。本研究对于关注和解释本土家庭育儿现象,以及设计精准的社会服务和家庭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1949年建国前中国男权家庭中,父权与夫权的交织作用对夫妇权力关系的影响。其基本方法是跳出性别分析方法的局限,将家庭男权制度置于父系继嗣的体系中去研究,从而揭示已婚妇女在代际和夫妻权力关系方面错综复杂、起伏跌宕的婚姻历程。研究发现,在大家庭里,当父权起主导作用时,年轻夫妻均无权力,婆婆受父权的保护,受父权压迫最大的是家中儿媳。在"反哺"阶段,夫权往往用来保证男方的父母老有所养,而非完全满足男方的私利。夫妻之间,妻子通过生育子嗣和参与家庭事务逐步纳入父系体系,增强了丈夫对她们维系父系家庭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夫权对她们的约束。本文展示了至少在中国部分的父系继嗣家庭中,当夫权遇到父权时,性别与代际权力出现多重性,易变性和内争性,从而造成夫权时强时弱,时有时无,既同父权遥相呼应,又与其发生冲突。因此,中国传统男权家庭中妇女的地位在一生中是变动不定的。中国妇女在父系家庭中的地位也只有放置于纵(父权)横(夫权)两个轴心当中,通观她们的全部生活历史才能完全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已婚妇女自杀与家庭关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以鄂南大冶市3个村庄的自杀案例为基础,可以探析家庭关系变迁中的已婚妇女自杀现象。影响已婚妇女自杀的家庭关系主要有代际关系和夫妻关系。伴随代际关系和夫妻关系中原有的均衡状态和行为模式被打破,对家庭关系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使那些将家庭作为“着落点”的妇女深受冲击,更容易走向自杀的道路。妇女自杀不是妇女受压迫的结果,而是妇女地位提高过程受到阻碍带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2006,(7):12-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是广大农村妇女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妇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她们不仅是农村物质文明的创造者,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与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妇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她们的参与和贡献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还直接关系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社会和谐。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欧盟国家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参与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盟国家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生育第一个孩子已经不再意味着妇女职业生涯的自动结束,有些妇女选择持续不断地工作;有些则在生育第二个孩子后停止就业;也有些只是暂留在家中照料年幼的孩子;许多妇女力求通过减少每周工作的时间将受薪的工作与家务中的照料工作兼顾.然而,这些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并没有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更加平等.在欧盟国家,女性的失业率明显高于男性;工作中的性别隔离、男女的工资差别始终难以消除.从参与的性质上看,两性差别也十分明显: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参与更具有不稳定、不规范性,失业的风险也更大.  相似文献   

17.
信息互联网     
《中国妇运》2006,(2):29-30
和谐家庭●河南省漯河市妇联反家暴又有新尝试。近日,由河南省漯河市妇联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小组工作方法暨男性施暴者行为矫治培训。特邀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理事会学者以及心理治疗专家担任协作者,相继有40多名城区工作者、反家暴志愿者、男性施暴者参与了培训。这是漯河市深入推进反家暴工作的又一新尝试。在增强受害妇女权利意识和经济自主能力的同时,尝试矫治施暴者行为,让施暴丈夫认识到家庭暴力是对妻子最基本人权的侵害,认识到暴力背后所隐藏的不平等权利关系,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有效干预家庭暴力的另一重要方面。漯河市妇联以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妇女不再整天围着锅台、孩子、丈夫转,她们在社会上有了新的活动空间,被誉为中国的半边天。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是否真正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作为“五四”运动组成部分的中国知识女性,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特别是经历了十年改革开放的磨练,他们的婚姻状况、家庭形式、家庭关系以及家庭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与非知识女性相比具有哪些特征,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9.
晓东 《中国妇运》2003,(4):48-48
陈方与丈夫于1994年结婚,次年生养了一对双胞胎。公公早年去世,公婆患病长年卧床,无力照料小孩,雇请保姆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丈夫就和陈方商量,要陈方辞去在一家公司的工作,在家专门照顾老人和小孩。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陈方含泪辞去了心爱的工作,一心担起了家务。几年来,陈方起早摸黑,烧煮洗涮,服侍老人、拉扯小孩。没有后顾之忧的丈夫成天忙于工作、学习,不但取得了硕士文凭,还升任了某单位的一把手。但陈方发现丈夫与她的感情却疏远了,更不幸的是丈夫有了外遇。前不久,丈夫竟以夫妻性格不和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与陈方离婚,陈方既悲伤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赣南新妇女"运动为基础,讨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全国妇联发起的"美丽家园"建设中,家庭卫生如何成为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连接点;在此过程中,妇女如何被动员起来,通过参与家庭卫生整治工作而进入村庄治理。本文认为,这一自上而下发起的"新妇女"运动为妇女的重新组织化提供了契机,一批妇女骨干被发掘出来,并通过参与家庭卫生整治进入村庄治理工作中。地方政府、村庄社会、村级组织都是妇女公共参与的机制性因素,它们为妇女提供了与国家联结的机会,重建了妇女的公共身份,也为妇女的公共参与实践提供了试错和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