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中,常遇到需鉴别椎间盘突出是外伤性还是病理性的案件。本文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对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的法医学鉴定探讨如下。1椎间盘的生理特点及成伤机制1.1椎间盘的解剖特点椎间盘是一个密闭的垫,类似于弹簧垫,由相邻椎体上下面的透明软骨板、周围的纤维环及位于中心部位的髓核组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相邻椎体间隙  相似文献   

2.
正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中,常遇到需鉴别椎间盘突出是外伤性还是病理性的案件。本文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对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的法医学鉴定探讨如下。1椎间盘的生理特点及成伤机制1.1椎间盘的解剖特点椎间盘是一个密闭的垫,类似于弹簧垫,由相邻椎体上下面的透明软骨板、周围的纤维环及位于中心部位的髓核组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相邻椎体间隙  相似文献   

3.
在法医检案实践中,经常遇见外伤后CT检查或X线发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三条规定: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构成轻伤。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绝大多数是椎间盘在原有发生退变的病理改变下,和此次外伤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区分椎间盘突出是外伤所致还是病理性改变,外伤在椎间盘突出中的参与度,在法医鉴定中相当重要。因此,有必要对椎间盘突出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组成。其力学性能主要是承受载荷、吸收震荡、减缓冲击以及传导应力,承载能力由上至下递增。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4.
在法医学鉴定中,由于椎间盘突出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对其外伤性的确认容易发生争议,因此,对其损伤程度进行法医学鉴定成为了难点。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椎间盘突出的伤害案例68例,就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己见。  相似文献   

5.
陈东水 《法医学杂志》2002,18(1):29-29,31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三条规定: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属轻伤范畴,正确界定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在某些个案中则是认定罪与非罪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椎间盘突出典型鉴定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法医学鉴定的认定要件.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突出的伤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0例椎间盘突出的案例的伤情鉴定,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及鉴定中需注意的问题.事实上,椎间盘退行性变是突出的内因,真正外伤性的很少.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复杂,损伤、遗传因素、肥胖、椎间盘自身的退行性变等均可成为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损伤可以直接导致椎间盘的慢性或急性破坏,引起椎间盘突出,也可以在原有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导致椎间盘突出。在法医学鉴定中,通过仔细分析被鉴定人的年龄和职业特点、受伤方式、伤后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可对其是否存在外伤性椎间盘突出作出准确的判断。疑为陈旧性椎间盘突出的,也可通过对病史的调查及影像学检查进一步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8.
<正>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三条规定,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构成轻伤。在法医检案实践中所遇见的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是椎间盘在原有发生退变的病理改变下,和此次外伤共同作用的结果,鉴定时容易引起争议。单纯由此次外伤引起的椎间盘突出较为少见。因此,有必要对椎间盘突出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现就1986至2000年间收集的30例椎间盘突出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三条规定: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属轻伤范畴,正确界定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在某些个案中则是认定罪与非罪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椎间盘突出典型鉴定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法医学鉴定的认定要件。1案例资料案例1:某男,37岁,某日被人用木棍多次击打腰部,当即感腰部剧烈疼痛,次日出现右下肢疼痛。经医院CT检查发现L4、5椎间盘巨大型突出,伴左侧神经根水肿,经手术摘除椎间盘后治愈。经查证实其伤前无腰腿痛病史,鉴定机关根据发病过程、CT检查结果结合病史,认定为外伤与椎间盘…  相似文献   

10.
一、局部解剖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组成,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保护髓核并限制其向周围膨出。椎间盘具有“弹性垫”样作用,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也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椎间盘的邻近结构有上下软骨终板﹑椎体及其附件,前后有前纵韧带﹑后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椎间盘脱出还是突出的正确判定对法医来说是个难点。作者仅就椎间盘脱出和突出的发生原因和CT 鉴别诊断作一简要的阐述,以期能为法医们正确判案提供一点帮助。椎间盘突出的致病因素有二种:一种为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由于椎间盘缺少血液供应又常受挤压、负重和受不断扭转外力的积累性刺激,纤维环会变脆、萎缩,髓核内的成份逐渐发生退变,水份减少,这是造成纤维环断裂髓核突出的内在因素。当身体做扭转运动或外力作用于椎间盘时,纤维环的某一  相似文献   

12.
一、局部解剖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组成,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保护髓核并限制其向周围膨出.椎间盘具有“弹性垫”样作用,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也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椎间盘的邻近结构有上下软骨终板、椎体及其附件,前后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与脊髓两侧的软组织.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突出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伤后经X-ray拍片发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三条规定: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属轻伤范畴。所以,正确区分椎间盘突出是外伤形成还是病理性,在法医学鉴定中就相当重要。本文就这一问题作出如下探讨,供同道参考。1案例简介案例1丁某,女,37岁,2000年4月30日,自诉头部被人抱着扭了一下,伤后第三天因右上肢活动受限、右手指麻木到医院进行诊治,CT检查示颈椎C4-5、C5-6椎间盘突出。当地司法机关以外伤性椎间盘突出鉴定为轻伤。案例2谢某,女,39岁,2001年11月4日,因交通事故致右颞部、右髋部及右小腿多处软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法医学鉴定中,由于人体本身生理、病理等诸多因素的共存,对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的确认,易发生争议。如何鉴别外伤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本文作者拟通过典型案例,浅淡己见,与同仁共磋。1 案例资料  例1 闫某,男,39岁。因琐事与王某相互撕打,当场倒地不能站立。查体:L3~5两侧腰肌紧张,棘旁压痛(++);右膝腱反射消失,右下肢抬腿70°,加强试验(+);X线示L3~4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法医检查:CT示退行性脊椎病,椎间盘膨出。鉴定意见:椎间盘突出(外力诱发)属椎体退行性变,轻微伤。例2 李某,男,48岁。因故被他人打伤头面部,…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通过对外伤性耳聋的症状,病变和听力检查的特点,就40例外伤性耳聋法医学鉴定,重点探讨了鼓膜损伤的听力障碍,其损伤程度不超过50dB,给法医学鉴定中耳损伤程度提供了客观数据。进一步验证了ABR检验在判定听力损失的意义,对夸大、伪聋的识别优于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上肢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外伤性上肢神经损伤的损伤程度鉴定,一般根据伤者损伤当时的伤情、愈后功能恢复的状况,以及选择合适的鉴定时限。本文作者收集77例外伤性上肢神经损伤的鉴定资料,就其上肢不同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外伤性上肢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的时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外伤性眼球凹陷,在法医临案鉴定中经常遇到,对其如何认定和评定损伤程度,文献资料报导较少,《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对此也未作出明确规定。现报告1例如下,并就有关资料对外伤性眼球凹陷的认定及损伤程度评定,提出个人意见,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特点,探讨如何利用临床资料,法医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对损伤和病变参与程度进行认定等问题。方法收集17例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对其年龄分布、损伤方式、损伤程度、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分析,综合评定伤病关系。结果 17例案件以中老年为主。所有案例均存在椎间盘突出,损伤以过伸性损伤为主。按照影像学表现,将损伤程度和脊椎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综合计算伤病参与程度。结论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应综合运用临床资料、法医学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9.
损伤与神经系统疾病因果关系的鉴定一直是法医学的难点,但在法医检案实践中,颅脑损伤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所占的比例却是最高的,特别是在检案中经常会碰到医院作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颅脑外伤主要引起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1-2],单纯发生于外伤后基底节-内囊区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极低且报道甚少,据报道,临床上占颅脑损伤的1.4%。本文结合案例就其在法医临床学鉴定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1案例资料1.1由某医学院提供确诊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12例…  相似文献   

20.
应用ABR法评定外伤性耳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对40例外伤性耳聋的症状、病变和听力检查,重点讨论了鼓膜损伤所致的听力障碍,其损伤程度不超过50dB,给法医学鉴定中耳损伤程度提供了客观数据。进一步验证了ABR检查在判定听力损失的意义,对夸大、伪聋的识别优于其它听力检查。从临床耳聋程度分类法就《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试行)》中,关于听力损伤的重伤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