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疗纠纷尸检10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疗纠纷的尸体解剖是法医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依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持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教研室自成立以来,受卫生主管、公安、检察部门委托为处理医疗纠纷共做了103例尸体解剖,现分析如下。一、患方投诉理由(表1)患方投诉理由最多的是医院或医生误诊误治导致患者死亡,占54%,其次是怀疑药物问题(包括输液反应)。怀疑医护人员有技术差错主.要指外科手术、分娩助产、取节育环等,投诉严重失职者皆因患者重危时找不到医护人员抢救。其他指一例怀疑作理疗时被电击致死。二、年龄和性别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2.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责任险是指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作为投保人,根 据相应的保险条款,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数额保费,从而 使投保者在保险期间从事与其资格相符的诊疗护理工作 时,因医疗事故或医疗意外而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转由 保险公司承担的一种保险业务。医疗责任险在国际上始于 20世纪20年代,60年代前后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迅速 发展,许多西方国家已将医疗责任险列入其法定的责任保 险范围。我国的医疗责任险始于本世纪初,在2002年9 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前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 的地区(如北京)发文要求开展医疗责任险,但仍有许多 地区仍对医疗责任险持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3.
非医疗事故纠纷,是指虽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病人死亡或伤残的不良后果,或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结果不满意,但并非医务人员过失所致,而病人及家属却认为是医务人员的过失,一口咬定是"医疗事故"从而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出控告。这种纠纷最令人头痛。近年来,非医疗事故纠纷有明显增加趋势,患者及家属明知不属医疗事故,但为了达到索取补偿的目的,在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长期软磨硬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给医院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1、利用非医疗事故纠纷恶意索取医疗补偿的特点所谓恶意索取补偿,是指行为人以不正当获利为目的,索取医疗补偿的行为。从笔者分析几年来的医疗纠纷看,有如下特点:1.1 利用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随意与医疗过程的某个环节或病情反复相联系,归罪于医务人员的过失,恶意索取补偿。  相似文献   

4.
正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让原本就很繁忙的急诊科变得更加忙碌,除了开展日常院前急救任务之外,必须要承担起更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疑似患者、密切接触隔离者及不明发热患者的转运工作。救护车警笛鸣响的那一刻,除了患者和家属焦急等待之外,急于赶到现场的还有急诊医护人员。面对患者的求助,救护车司机在争取抢救时间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救护车上有紧急病人可以拉警报、闯红灯,不会扣分,但要注意安全。虽然在路口遇到红灯为救护车让路闯红灯的例  相似文献   

5.
医疗责任是指医方在医疗及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给患者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而承担的民事责任。但医疗责任究竟是因医方和患者间存在的医疗服务合同为依托,还是以每个民事主体所负有的不得侵害他人身体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6.
生命预嘱(Living Will)是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生命预嘱尊重患者的医疗自主权,强调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在医疗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是医学领域中必要的创新。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临终放弃治疗已经相当普遍,但对临终患者是否可以预立生命预嘱,告诉医护人员他是否想要手术,插管进食或使用呼吸机来维持生命,我国法律尚无此类规定。由于缺少相关法律制度对医师的行为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约束,临床实践中医师对临终患者的处理做出决策相当困难。就死亡过程而言,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法律就应当认真对待。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的生命预嘱立法及其实践情况,了解实践中生命预嘱在我国的存在空间,探讨我国未来生命预嘱的立法思路,为我国未来生命预嘱的主要制度的构建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医疗伪证的特点及其预防措施周从禹一、医疗伪证的表现形式本文所称医疗伪证是指当事人或有关医护人员伪造、销毁和故意出具不科学诊断及医学资料,以妨碍公检法机关调查取证。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1.无中生有、故意捏造当事人与医技人员合谋,编造假病历、假检查报...  相似文献   

8.
张书敏 《河北法学》2006,24(5):157-158
医患关系中的"医"不仅指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而更多的是指承担法律责任的医疗单位.医患关系中的"患 "首先是指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同时也包括:患者的近亲属、监护人、所在单位、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与患者有关的当事人.而医患关系则是指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以医务人员为一方和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另一方,在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关系及医患交往中的社会、伦理、心理等关系,是医患双方在共同与疾病斗争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法政新知     
《江淮法治》2014,(4):5-5
正2月1日起,一批部门和地方规章正式实施。其中,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明确了院前医疗急救的公益性,并提出"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因费用问题拒绝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等"五不准"。不得因费用问题拒绝抢救病人2月1日起施行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指出,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相似文献   

10.
靳婷 《中国检察官》2011,(20):73-76
医疗事故(Medical malpractice)是指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由于过失或差错、以低于医学界公认的标准进行治疗,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死亡的情况。通常,各国医疗事故认定的标准和规范都有所差异,享有管辖权的机构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德国、  相似文献   

11.
医疗差错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行为人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发生了一般性错误,给病员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但无不良后果称为医疗差错。本文拟就医疗差错法医学鉴定进行探析。医疗差错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客观上存在着医疗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不足、差错或失误。给患者人身、精神、经济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损害。医疗差错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医护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如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演变重视和预见不够,采取措施不力等。客观上的原因,如医疗条件所限,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而不能胜任。患者方面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2.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身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其不同于生活美容、医疗救治,兼具医疗性和美容性。医疗美容纠纷,应指在美容诊疗、护理过程中,美容医者和美容就医者双方对美容诊疗护理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的认知差异而发生的争执,美容就医者要求追究责任和赔偿,而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或向司法机关提请司法诉讼的行为。本文阐述了医疗美容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殊原因,特警队的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比其他警察更容易遭受伤害。而且,特警队在行动时也不总是能够在后面跟随有救护车、医护人员等来提供迅速的医疗保障措施的。典型的情况是:当某一紧急事件发生后,特警行动队快速冲入现场,控制住事态;然后迅速清场、保证安全;最后才能把行动中受伤或牺牲的队员抬出来接受等候在外的医疗人员的救护,或者是在现场以确保安全,初始时的混乱、危险都已消殆之后医护人员亲临现场进行诊治。另外,由于执行的任务的特殊性,特警队队员们还有可能整个地被隔绝一段时间。正是由于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一些执法机构开始效法军队的做法,把急救卫生员(以下称之急救队员)设进其所属的特  相似文献   

14.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病人或其家属对医疗工作不满,认为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有失误,以及认为由此引发的其他后果,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行使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事件,在未作出裁决之前,统称为医疗纠纷[1].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2].医疗失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未完全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由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结果,不足以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通常医疗纠纷是由医疗事故和医疗失误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近来,经常从传媒看到、听到这么种说法,在医院里,患者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与照料,与在商场、饭店,人们接受服务人员的服务是等同的,医疗行为即为消费行为。病人就医把自已看作消费者,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损害赔偿,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医疗行为是否应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值得探讨、商榷。一、医疗行为以治疗为目的,消费行为以消费为目的医疗行为指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预防、畸形的矫正、助产堕胎及各种基于治疗目的及增进医学技术的实验行为.凡以治疗、矫正,或预防人体疾病、伤害、残缺或保健目的,所为之诊察及治疗,或基于诊察,诊断结果而以治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2014年7月3日晚,王某打急救电话称其在海边某公路上将丁某(男,47岁)撞伤,急救车辆到达现场抢救伤者时未见报案人且伤者已死亡,逐报警。中心现场位于一环海水泥路上,现场见2处血泊,大小分别为10cm×5cm,30cm×10cm,两血泊间最短距离为3米,以滴落状血迹相连。1.2法医学检验衣着检验死者短袖T恤的领口、前胸及后背  相似文献   

17.
请出主帅提起“白衣天使”,人人皆知是对医护人员的美称。而如今一些地方,对医护人员却有“红衣天使”的说法,这指的是医护人员“宰”得患者出血不止。近年来,有的医疗单位、医护人员利用看病的权力,将手表、眼镜、小家电等物冒充药开给病人;有的利用病人的三联单,为自己及亲友开具“搭车药”;有些大夫不见红包不上手术台;有些医院不经批准,擅自定价,提高收费标准或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检查;有些医生互相介绍病人作检查、住院,从中收受回扣……金钱的铜臭渐渐污染了白衣天使。对这股医疗歪风,天津市卫生局发现过,纠正过,但整…  相似文献   

18.
一、医疗事故应适用何种民事责任医患关系首先为契约关系,即医护人员或医疗单位接受患者及其家属、所在单位的委托,对患者实施医疗行为,双方形成合同法律关系。在这一合同中,医护人员受其单位委托,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护理服务,由患者及其家属或单位支付报酬。因医方违反合同约定未提供优质服务造成医疗事故的,可视为合同不完全履行,即承担违约责任。但因医护人员过错致患者身体损害的,也符合侵权民事责任的特征,可承担侵权责任。对此,患者及其家属可就这一法律事实同时获得二项请求赔偿权利。  相似文献   

19.
医疗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病案出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由于医院、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不同,医疗后果的难予预测性等因素,使得在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对病人不利的损害结果:同时,由于患者方面对医疗知识了解程度的不同及对医疗风险程度的估计不足,总是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后果,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医院或医护人员没有尽心尽力,甚至认为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事故,这些因素造成医疗纠纷的不断发生。现阶段我国处理医疗事故的主要依据是1987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该规定的许多条款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针对医疗过失处理过程中如何封存病案,何时由谁有权调阅病案,以及原始病案的有效保护等方面更是如此。从法律角度讲,原始资料是最有利的证据,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依据,理应得到各方应有的重视.本文拟根据作者掌握的资料,就处理医疗事故过程中病案的出示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工作实践中,有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论证后,有些确认为作案人所留的犯罪手印在破案后得不到验证,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报案不及时,现场保护措施不力,致使现场手印甄别困难,排除不尽案件发生后,事主或现场发现人因急于清点财物或抢救人命,而不能及时报案或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现场,使得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现场,触摸有关物品而留下与犯罪无关的手印。加之事主或现场发现人过于激动,回忆不清案发前后进出现场人员的人数、到达的部位、接触的物品,以及现场物品的来源、放置位置、使用保管等情况,致使现场无关手印不能也不可能完全被排除而被误认为犯罪手印。二、现场受到"二次破坏"而留下他人的手印在现场保护和现场实地勘验过程中,一些不必进出现场的公安保卫人员因急于了解案情而随意进出现场,接触或移动现场上的有关物品,使本来已遭到事主或无关人员破坏过的现场再次受到破坏而留下自身的手印。另外,必须进入现场的现场指挥人员(包括个别领导)、实地勘验人员进入现场时不按照现场勘查的步骤、顺序和方法进行勘验,而留下自身的手印。这类手印一般不易察觉和排除,最终将自身的手印误作为犯罪手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