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龙 《人权》2009,(6):12-14
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贫困的生活状态剥夺了人应有的价值,使人们无法满足人类基本需要。贫穷是对最基本人权的一种剥夺,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  相似文献   

2.
对于人类社会贫困问题的理论思考郭继强1996年是“消除世界绝对贫困年”,同时,全人类的贫困问题日益在加重,因此,从理论上探讨人类的贫困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一、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及其相互关系就概念而言,贫困是指人们缺乏物质生活资料和劳动力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资源视角:贫困女性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长白学刊》2010,(3):102-105
社会转型期的女性贫困与特定的历史、经济密切相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保障转型导致的社会分化,是出现贫困女性化的结构性原因;资源不足是造成女性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在城市空间中,制度资源是最常见的一种正式支持,但制度资源的匮乏和获得的不平等,使得社会公共服务只能满足部分贫困女性的初级物质需求,对缓解或减轻贫困的作用有限。亲缘网络在女性应对贫困中发挥主要的社会支持功能,但贫困对社会支持的消解作用已经显现。女性采用节流策略应对贫困的同时,还应努力开辟增加经济资源的渠道,尤其是发掘家庭外部资源以获得改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9卷第 3 72页 )人类改造自然 ,创造物质产品 ,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要的物质生产 ,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是生产力不断改进 ,不断丰富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 ,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充裕。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社会主体 ,并通过社会主体的能动作用 ,变革生产关系 ,使之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进而完善上层建筑 ,使之适应经济基础不断改进的需要 …  相似文献   

5.
罗月婵 《求索》2012,(7):182-18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依赖于妇女参与公共领域的物质生产以获取经济收入,妇女解放的最终实现则需要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西方女权主义者由此批判恩格斯偏重物质生产,贬低人类自身生产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妇女参与物质生产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肩挑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双重任务的困境。此困境的缓解,需要在关注物质生产的同时,重视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意义并给与相应的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6.
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首次提出了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的概念,强调经济既要保证稳定快速的增长,又要保证社会机会的公平分配.本文以包容性增长理论为基础,将机会分配看成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采用2005年-2009年的贵州省贫困县农村家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服务进行机会分配的测度,分析了这些地区的社会机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增强地区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扩大社会平均机会,使分配更具平等性,是减少贫困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3月,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是对海内外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作为国内扶贫领域中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使命是通过项目援助、受援人参与及“干中学”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社区的穷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和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受援人脱贫与自立,强化基层管理与组织,减轻社会疾苦与不安,传递爱心与善心,增进人类和谐与文明。基金会的服务对象是贫困的弱势群体,通过直接援助的方式扶助贫困社区的弱势群体、自下而上地改善条件极其恶劣的贫困社区的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指出,当前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表面富裕的背后是全面的贫困与异化,这种贫困表现为物质富裕下精神的贫乏、价值的消解与虚无主义的横行,而这种异化则表现为对人从肉体到精神的全面异化.人在这种异化中,失去了原有的批判性、超越性与否定性力量,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面对社会与人的全面异化,马尔库塞指出它的可能性出路在于以实践领域的大拒绝和理论领域的审美乌托邦建构.  相似文献   

9.
《北京周报(英文版)》2021,(15):I0001-I0016
前言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贫困及其伴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严重阻碍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人类发展史就是与贫困不懈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从法律上说,平衡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尊重和保障权利,尤其是包括贫困主体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权利,实现法之正义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贫困是社会不和谐之根源,而贫困与环境问题,这两个看似互不相关的社会问题现实中却由于发展议题而密切联系.摆脱贫困与环境保护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通过赋予贫困主体更多权利与机会的合理的法律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切断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朱勇  杨刚 《中国民政》2003,(10):12-16
贫困.是与人类社会相生相息的共性问题。在中国,随着经济迅速转轨和社会急遽转型,贫困问题也日益显现,并且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随着贫困问题的产生,反贫困也就成了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但是,基于国情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反贫困政策和实践也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面对贫困问题的挑战,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反贫困战略,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贫困者自助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总体框架。在这总体框架下,从各级政府到各行各业,从社区组织到社会成员.都为实施反贫困战略积极地探索,为保障贫困者的基本生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态,包括物质的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和原子核内部运动等等形态。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是一门最古老而又最前沿的学科,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早在两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关心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态。物理学的最初体系起源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两部著作《物理学》和《论天》,这两部著作较系统地论述了许多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如物质的基本构成问题)。书中的结论一直统治着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是注重哲学式思辨、论证,有浓厚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大力发展道德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是生产力马克思曾经指出 :“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3卷第 5 9页 )并进一步指出 :“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第 1 73页 )这就告诉我们 ,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总和 ,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只有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体力、智力就不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但如果只有体力、智力而不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就同样不是生产力的体现者。马克思就称生…  相似文献   

14.
王鹏程 《前沿》2003,(2):9-13
从哲学角度研究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 ,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其中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 ;坚持“三个代表”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农民问题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问题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 ;注重精神变物质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措施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落后地区在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短缺致贫成因和反贫困方略杨秋宝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物质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从一定区域考察,贫困意味着区域内人均收入低于一定的社会标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处于较...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生产“三位一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历史中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过去,我们曾片面地理解社会生产,忽视了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三种生产的动态平衡规律,造成了一些失误。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一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交织、共存共荣的历史。没有物质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没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权利贫困的视角,分析当前农村中失地农民的社会权利缺失,即探讨失地农民社会权利的内容、获取渠道、获取机会的不足以及制度保障中的缺陷,还有失地农民对社会权利的认知贫困,从而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类同贫困作斗争的进程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制度的变革、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因素,推动减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彰显了减贫的变革精神、创新精神、发展精神、自强精神和合作精神。展望未来,我们要充分弘扬减贫精神,为反贫困提供精神动力支撑,从而加速全球减贫进程,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活动的积极成果,从哲学层次上对社会精神生产的质的规定性及其规律作科学探索,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有巨大意义的。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以外又一社会生产领域.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也即社会的精神生产,不是与人类物质生产同步产生的,而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历史分工、特别是当出现专业脑力劳动时才产生的。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这个问题时所加的边注中指出的:“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