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必红 《理论月刊》2012,(4):160-162
诚信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缺失现象严重,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多种多样,对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危害很大,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是,只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完成构建社会主义诚信社会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规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普世的行为准则。构建以政府诚信为主导、个人诚信为基础、企业诚信为引擎的社会诚信系统是社会良序发展和社会道德风尚的立足之基。夯实社会道德生存基础,应悟鉴中外社会诚信运作模式,健全教育机制,强化思想引导;完善评价体系,严格诚信记载;落实监督程序,严肃失信惩戒,构建一个长效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德目,是千百年来备受中华民族关注的一项重要美德。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为准则进行自律和他律的一种道德法则。不过,在中国古代早期文献中,“诚”、“信”二字最先并未连在一起使用。在《说文》中,许慎把“信”归入“人部”,因为在许慎看来,“人,天地之性最贵  相似文献   

4.
诚信友爱——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红霞 《前沿》2006,23(6):159-161
“诚信友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诚信友爱从道德层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重要条件,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诉求、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诚信危机问题的解答等方面,阐明“诚信友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诚信的社会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瑞林 《理论月刊》2003,(10):129-131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的本质是讲效益的。诚信是经济伦理与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石,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道德基础。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资本,它的投入,能促使投入社会过程的资本实现理性化运作,牵引着人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良好社会风气、高尚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豹 《青年论坛》2009,(1):118-121
当前我国诚信危机十分明显。诚信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从经济和道德运行机制来看,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与道德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诚信危机就需要构建和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诚信即真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德。古今中外,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如何发展,诚信这一道德品质都是维系社会协调有序运行的核心价值,对人类社会良性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甚至道德领域出现了滑坡。当下社会,诚信失范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存在,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某些地方决策者,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支撑。诚信友爱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道德和伦理底线,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建设诚信友爱的社会要以权利和法治作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张鹏  黄爱教 《理论月刊》2007,(11):84-86
诚实守信是立身处世、明是非荣辱的起点,是社会成员最基础的道德要求,社会的诚信又以政府诚信为首.执政者的诚信乃执政者的底线道德,政务诚信,乃是政府的底线道德.本文通过对诚信与政务诚信的考量,认为政务诚信乃是政府的底线道德,从我国社会诚信缺失中,提出了构建我国政府底线道德的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革命军人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军队中的特殊要求和具体体现 ,也是军队完成自己特殊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军人道德规范》的社会伦理基础是“为人民服务” ,体现了人民军队政治上的先进性。我军官兵应积极践行《军人道德规范》 ,争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学界在社会公平理论上的一些误解和偏见亟需澄清。经典马克思主义尽管强调社会公平的历史性与阶级性,强调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终极推动作用;但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以社会公平为基本价值追求,以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为终极目的。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表明,公平和效率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将公平置于发展战略的中心位置,才可以找到一条持续增长和发展的路径。牢记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教导,重视邓小平面对不断拉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所做出的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警示,才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真正继承和捍卫。  相似文献   

13.
论市场经济原则与建构公民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希秋 《理论月刊》2004,(8):138-140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能回避对现状的客观分析,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来进行。市场经济的基本观念与道德原则,有些是和社会道德有矛盾的,对此应该进行批判;但更多的是多元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产物,经过扬弃和升华,则与社会道德相融互动,成为公民道德范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伦理首先应当是社会学意义的,而非哲学意义的。所以,研究伦理问题必须要关注社会所提供的相应条件。这些条件大致应当包括:(1)一个稳固的社会共同体;(2)一套为社会共同体成员所普遍且必须遵守的规范;(3)为落实共同体的规范而牢固建立于基层的教育。对此,有两个十分经典的例证:犹太社会的宗教伦理系统和中国宋以后社会的宗族伦理系统。前者由此提供了西亚和欧洲的伦理模式;后者则提供了东亚的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周伟芳 《公安学刊》2002,4(4):18-21
民法是调整一国内部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是一国国内法的一个基本部门法。民法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蓬勃兴起 ,是有其深远的经济、社会渊源的。没有商品 (市场 )经济的兴起、发展———民法的经济渊源 ,没有市民阶层的产生、市民社会的形成———民法的社会渊源 ,就不可能产生民法 ,民法就会失去其存在、发展的基石。本文以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为支撑点 ,初步分析中国民法蓬勃兴起的社会基础 (原因 ) ,为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法体系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陈清芬 《桂海论丛》2008,24(4):55-58
制度运行伦理作为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制度设计伦理是有所不同的。它本身包含着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基础与和谐社会具有同构性与一致性。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组成方面,和谐社会对制度运行伦理的价值诉求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结构层面——合理、政治层面——民主、经济层面——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在讨论道德教化问题时,一般都认为只要制定一套合理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教育人们遵守执行,就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而实际上,道德教化是人的内在心灵的整体生长,所以需要社会的伦理环境的支持、营养。因此使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成为伦理实体,对道德教化来说是绝对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正义的道德心理学基础是由于人们对自身或他人遭受不公待遇下的反应性态度的产物,其本质根源在于道德心理产生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交互性、利益相关性、情感共通性。关系交互性和利益相关性是正义感产生的刚性因素,而情感共同性则是正义感产生的柔性因素,只有将道义与功利结合起来、将刚性与柔性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保持人们对正义的敏感性,才能使社会正义具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道德法治化: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建设的特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桂芝 《湖湘论坛》2002,15(6):22-24
社会进步必须以人类精神文明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而精神文明建设更须以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作为基石和底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进程中,从未放松过思想道德领域的建设。然而,客观地说,其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公民道德领域出现了种种紊乱和“滑坡”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公民道德素质离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距较远。何以事倍功半?值得认真反思。笔者认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困难性认识不够,仅仅靠宣传教育,完全凭借公民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社会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转换及优化,它贯穿以人为本的实质、落实优化整合的思路、体现社会建设的重心、依托民主治理的机制、实行互补融合的方式,反映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及公共行政的主要特征、基本要求,具有深刻丰富的理性内涵,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