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理论》2013,(36)
1975年,萨义德的《东方学》出版,在整个世界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特别是欧美国家,形成了蔚然壮观的学术景象。从东方学的权力话语方式这一含义出发,研究传统东方学中的权力话语及其运行机制,并以此为理论支撑,从而揭示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以及文化全球化中中国文化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出发阐述了关于东方的观点,内容包括加强中国与苏联两个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加强中国同东方处于革命斗争之中的国家之间的团结。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他还从中国及东方的社会实际出发论述了东方观点,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但是中国的民主革命过程决不是短暂的;东方国家搞建设要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东方国家搞经济建设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等。  相似文献   

3.
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 ,是冷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理论 ,它反映了冷战后美国政治精英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新思考。该理论的主要缺陷是过分夸大了文明的作用 ,并鼓吹中国威胁论 ,鼓吹“西方文明优越论”。  相似文献   

4.
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理论的探索与贡献是巨大的.新经济政策作为其中的精华,它包含着列宁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内蕴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它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学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5.
熊琪 《学理论》2010,(13):168-169
从百色地区正在发展的幼儿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幼儿教育的总体成就和问题,并引发了相关的思考。我们应当转变观念,重视幼儿教育,开展多元办学,为新形势下百色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刘述霞 《学理论》2013,(3):19-2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从最初的艰难困苦到现在的欣欣向荣,可谓历经波折,几经磨难,才得以脱胎换骨。曾经中国的外交之路崎岖难行,原因很多,如两极格局、意识形态、利益冲突、边界争端等等。只是时过境迁,曾经阻碍中国外交发展的一些因素已渐渐淡去,但未能彻底解决的边界争端直到现在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对此本文将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中印边界分歧入手,探究双方发生边界争端的原因、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并就我国面临的边界分歧问题提出自己的若干联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汉语热的兴起,汉语教材的出版也呈现从未有过的喜人景象.但纵观高校预科汉语教材的使用与编写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专业汉语教材的编写并未引起语言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就我校自主研发的<医用汉语>教科书而言,其中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本文试从文本的遴选、练习的形式及单元的编排等方面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考察,一方面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新型的极权系统,它拒斥各种更优的替代性选择。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自动化的最终发展,从虚假的需要中解放出来的个人将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罗骞 《理论探索》2020,(5):31-38
不论从理论的内容还是理论的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在本质的意义上被看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批判和自我批判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的主体内容是资本现代性批判。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为:通过革命的实践造就了当代历史的基本状况,通过资本主义批判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并影响了当代众多左翼思潮,塑造了当代的人类精神。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特征、理论内涵和历史影响,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塑造当代人类社会和时代精神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胡志宏 《理论探讨》2004,1(5):113-115
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对党权、执政、党政关系的思考,实际上点出了中国步入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的制度性课题———党政关系。我国的党政关系,实质上是党的领导权和党的执政权如何科学界定与有效行使的问题。根据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基本功能,科学合理地界定和配置党权,使之相得益彰,而不是两权相害,是破解党政关系难题的有益途径,是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效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周建增  沈楚君 《学理论》2015,(2):141-143,150
从解构主义的立场,希利斯·米勒强调语言符号的自律性、结构性,但其重复理论忽视了语言符号的自为性、同一性。因此,米勒关于同一性重复与差异性重复相互缠绕的说法实际上带有一定的虚假性。米勒的重复三分法虽然比较全面地囊括了重复在单一文本和文本间所可能出现的情况,但在面对系列小说文本时,其重复三分法存在分类上的重复与模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5)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缘起的考察以及马克思对虚假意识形态批判的阐释,得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伟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为破解人类生存困境提出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14.
从当前霍内特的理论发展态势看,其批判理论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反思批判理论传统和寻找出路阶段;第二、秉承批判理论传统和承认理论的提出阶段;第三、超越批判理论传统和多元正义论的形成阶段。从承认理论到多元正义论的发展,反映出霍内特的批判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并为考察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4)
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在他与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他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技术理性的实质是工具理性;启蒙精神成为新的神话;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他的思想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仍对法兰克福学派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羽 《学理论》2012,(16):61-62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通过社会批判理论得以阐释的,马克思的思想由重视自我意识和理性转变到科学实践观的确立,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也经过了生成、深化、成熟的演变过程。就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卢卡奇主张物化批判,葛兰西坚持对文化的领导权,柯尔施宣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形态批判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发挥政党在意识形态批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批判理论是从马克思到法兰克福学派一脉相承的哲学理念。这一理论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经济学—哲学—社会主义批判;卢卡奇等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物化与主体性为核心的批判理念;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纲领的批判理论。批判理论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立场。  相似文献   

19.
孔婷 《学理论》2015,(1):68-69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现代西方主要思潮,以其社会批判理论为核心理念,从大众文化批判角度入手,从其批判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理论影响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对文化内容进行评价与考察,并辩证地分析其对我国文化现代化构建的借鉴作用,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20.
宗教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必然的逻辑起点.宗教批判不仅可以使得马克思把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改造有效地联成一个内在的整体,使之成为同一理论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达.同时,也可成为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另一条线索,即:正是对宗教异化的批判才导致对其他异化的批判,作为起点的宗教批判与其作为最终目标的共产主义存在着逻辑与现实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