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法制博览》2009,(21):57-57
几乎无人不晓,“天下第一行书”乃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若问“天下第二行书”所指何物,知道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祭侄文稿》的,就没那么多了。然而,古今书作能够和《兰亭集序》相提并论者而称“天下第二”的,也只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了。  相似文献   

2.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51-51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和书法上的“双璧”,尤以“天下第一行书”之名声闻天下。很少有人知道,这件旷世之作曾经伴随它的主人在浙东的一座大山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最后又从这里流入外人之手,从此开始了它扑朔迷离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违,欲盖弥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动而曲折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4.
砒霜、水银、鸩酒是《水浒》中写到的三种毒药。分别写在书中的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及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中。  相似文献   

5.
张天来 《法制博览》2008,(17):49-49
我的桌上摆着线装书局刚刚出版的“十大才子书”。这套丛书是我国元明清三代文学作品的精萃。十部书中,有一些已流传很久,广为人知,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等;但也有一些是许多人很少知道的,如《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花笺记》、《捉鬼传》、《驻春园》等。  相似文献   

6.
《法制博览》2009,(9):67-67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到底五福是什么呢?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注:《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书经洪范》)  相似文献   

7.
路卫兵 《法制博览》2009,(15):22-22
羌在《国语》中被称作“姜氏之戎”,说羌是西戎的一个姜姓部族,姜、羌二字古音相通。《后汉书》中也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此族后来曾与犬戎共灭西周。  相似文献   

8.
有个人即将到一个县挂职担任领导职务,在赴任前,他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当然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提出点忠告。老师从书房里拿出一部《论语》:“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送你《论语》吧。”  相似文献   

9.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1):F0002-F0002
若干年前,曾经有那么几天,我读过几页《诗经》。翻开一看,不由大惊失色。居然说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且还要“寤寐求之”,没求到的时候,就“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想人想得都睡不着了,还咋读圣贤书?  相似文献   

10.
裁缝 《法制博览》2008,(23):18-19
1993年末,北京西南郊的千年古刹云居寺工作人员在藏经阁整理经卷书籍发现了《钦差查办事件》文稿,副题为“杨乃武案光绪元年”。仔细研读,此文稿竟是关于中国大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奏折……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土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相似文献   

12.
说拍马     
小时候听大人说:“天下十三省,马屁大通行。”涉世以后,阅人渐多,才知此话具有相当的真实性。我们的前后左右溜须拍马者终未绝迹。明人赵南星的《笑赞》中有篇《屁颂》,记一秀才拍阎王马屁甚趣:  相似文献   

13.
王青笠 《法制博览》2009,(19):36-37
在唐代,差不多是个人就能写诗,至少打打油如同探囊取物。颜真卿当然也有诗歌流传,不过,谁都知道,颜真卿名动天下的绝学,是他的“颜体”。其实颜真卿不光是耍笔杆子,玩枪杆子他也很在行。而且,他的生命就终结在烽烟之中,死得轰轰烈烈。颜真卿当然是与笔墨为伍的文士,但他视刀光剑影为无物,出人十万敌军如履平地,是条铁血汉子。  相似文献   

14.
《天下无贼》是一部反映职业盗窃之间斗争和列车上反扒的影片。在电影中傻根的眼里:“天下无贼”。王丽为了不让傻根失望,为了让“天下无贼”的天真观念永远保存在傻根的世界里,可谓费尽苦心,拉上同伙兼男友的王薄与另外一个职业盗贼集团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赵炎 《法制博览》2011,(1):70-71
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看到韦小宝施反间计帮助罗刹公主“篡党夺权”的回目,忍不住就想笑。且不说韦小宝如何如何,毕竟这个小无赖是虚构出来的,单说他的主子们——满洲的那些开国将帅,行军打仗就片刻也离不开《三国演义》。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满洲人却不管这个教条.无论老少,都喜欢拜《三国演义》为老师,种种谋略。莫不出于此书。  相似文献   

16.
《法制博览》2008,(3):54-54
编辑同志: 王立群先生说:“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开始审美疲劳,想娶一位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写了首《白头吟》,坚决表示反对,”司马相如看了《白头吟》后,才“放弃了包二奶的打算”。王先生的根据是《西京杂记》的有关记载,认为“其书有一定的可信度”,“出现情变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广告人才     
何采 《法制博览》2008,(22):6-6
“五毒书记”张二江虽然身陷囹圄,但他的著作《下级书》却没有湮灭,它像一块臭豆腐,闻着很臭,吃着很香。这也难怪,什么鸟儿吃什么食儿,什么虫儿打什么木头,《下级学》不失为一部难得的升官秘笈!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08,(13):40-40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所写的“过五关斩六将”,是书中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它说的是关羽挂印封金,辞别曹操之后,保着甘、糜二夫人,往河北(黄河以北)投奔刘备,先后经过五个关隘;因未向曹操讨取通关证,沿途受到阻挠,不得已斩了六员曹将。这所向撼靡的战绩,成为关羽赫赫功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不似人君,何见所畏。”这话出自《孟子》,是孟轲见到梁襄王后,对这位君主的一段评论。 原文为:“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猝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相似文献   

20.
沈伯俊 《法制博览》2009,(17):53-53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所写的“过五关斩六将”,是书中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它说的是关羽挂印封金,辞别曹操之后,保着甘、麋二夫人,往河北(黄河以北)投奔刘备,先后经过五个关隘;因未向曹操讨取通关证,沿途受到阻挠,不得已斩了六员曹将。这所向披靡的战绩,成为关羽赫赫功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