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道德价值观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从价值目标、价值动机、价值手段三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孝观念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11月初至12月底,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出资10万元,组织3个调查组,历时50天,踏访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5万多公里,走访了万余名农村老人,对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老人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传统孝道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是古代道德教育的基础,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传统孝道教育既蕴含着生活化德育的理念,又有利于培养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情怀,并且符合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来,孝道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内容,处于诸道之首、百善之先和教化之始的根本地位。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传统价值观中孝道和敬老观念的重视是建立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然而在中国当代社会,孝道却逐渐淡漠,特别在农村,由于孝道文化的缺失,大量农村老人面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农村社会孝道文化的淡漠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社会的变迁所引起。孝道文化的重建,将对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董婧  巩丽 《青年论坛》2011,(3):70-72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推进社会安定的基础,开展孝文化讨论,提高大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和道德认同,抓住时机,创造教育情境,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孝道,抓住生活中奉行孝道的典型事例,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道德迁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6.
王芳  王兰文 《前沿》2014,(1):56-58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旨在对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提出从大众传媒、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孝"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长期发展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伦理孝道观。宗教伦理孝道观认为孝是宗教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伦关系之首,主要体现在善事父母、尊敬父母、顺从父母等方面,但传统孝道观与宗教伦理孝道观对"至孝"的理解存在差异。宗教伦理孝道观对改善当前社会的代际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山西永济市八旬老人王秀英患肺癌晚期住院。她有7个子女,每家与医院的距离均不超过两公里,有的甚至仅距几百米,但老人病床前却无人照料,最后凄然离世。永济市纪检委决定,对王秀英4个有党籍和公职的子女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警告和行政警告处分。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慨叹:社会越来越发达,两代人关系却越来越疏离,孝道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儒家孝道观为例证,以现代人的伦理困惑为依据,提出对青少年进行孝亲敬老教育,不能简单地诵读经典或照搬传统孝文化故事,必须通过扬弃,赋予孝道以敬为先,不以愚顺;以养为本,不以葬显;以护为要,不以守论;以正己为则,不贻亲羞;以及人之老,不独其亲等全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前沿》2014,(5):74-75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道文化也随之变迁。本文从占今的时代背景、家庭观念、需求模式和教育方法几个方面对孝道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吸收古代孝道之精华,弥补今日孝道之不足,实现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面,诸如道德选择时的迷乱、道德调控的缺失与弱化、道德应用中的误区等。为此,必须深入有效地进行“两课”教学改革;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外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努力构建有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参与意识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其中,性别、年级、政治面貌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而专业学科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其影响并不显著。高等学校应当改革高等教学和管理体制,拓宽大学生社会参与的渠道,树立社会参与的优秀典型,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大学生就业诚信取向特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重庆市大学生就业诚信取向存在严重问题。调查表明,重庆市大学生中,非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诚信取向要好于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诚信取向;女生就业诚信取向略好于男生;农、医、理工类学生就业诚信取向稍好于文史哲、法学等类专业学生。大学生的就业诚信取向与就业诚信实践存在着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受骗案件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件逐年上升,分析大学生受骗案件的发案原因、诈骗手段及作案特 点,提出防范对策,对保护大学生权益,净化大学校园治安环境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 ,能够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并积极实践民族精神。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通过科学引导、优化环境等有效途径强化民族精神教育 ,铸造强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开展研究式教学是企业党校培训创新的必然 1.从研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看 "研究式教学"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泛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理论的过程。是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矛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阶级、阶层矛盾问题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改革20多年来 ,由于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引起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空前迅速地分化 ,利益格局和相互关系的变动 ,使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日趋复杂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阶级、阶层矛盾及其成因 ,提出了解决或缓解矛盾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法制社会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生法制意识如何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未来社会发展的状况。2000年5月和11月我们两次对河南新乡市12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其中小学5所,初中5所,高中2所,包括新乡市建设路小学、新乡市第二中学、第十中学等。我们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8.5%。调查内容包括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情况、维权意识、安全意识、知法守法、自助自救等方面。现状与特点 1、了解相关法律,但缺乏对法律意义的正确…  相似文献   

19.
The overuse of school suspensions has been linked to a host of negative outcomes, including racial disparities in discipline. School climate initiatives have shown promise in reducing these disparities. The present study used the Authoritative School Climate Survey—which measures disciplinary structure and student support as key measures of school climate—to investigat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school climate and suspension rates in a statewide sample of middle schools. Regression analyses controlling for school-level poverty and school size found that elements of authoritative climate, particularly structure, distinguish high- and low-suspending schools. Schools with high levels of student- and teacher-reported structure had lower overall suspension rates and a lower gap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suspension rates. These findings can be used to guide school climate initiatives to reduce racial disparities in school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20.
In Italy,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garding the phenomenon of bullying; however, studies on single incidences of sexual,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victimization at school remain scant.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phenomenon of scholastic violence with a broader perspective, as well as all the possible perpetrators including adult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77 adolescents (64% female), ranging from grade 6th to 13th (mean age = 13.29, SD = 2.19). Sixty-four percent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emaining were high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type of victimization is psychological violence (incidence= 77%), followed by physical (incidence= 52%), and sexual victimization (incidence= 24%). These forms of violence are mainly inflicted by peers. The research confirmed the validity of the tool and its applicability in the Italian context for screening violent behavior at sch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