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保守主义的产生是冷战时期针对前苏联的威胁和国内“新左派”对美国自由主义文化造成极大冲击的回击。其政策主要是反对扩大政府的权限、主张“小政府”;强调传统的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法律和秩序,主张政府干预社会生活;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削减社会福利支出;重视市场发挥有效的配置资源的作用。与此相适应,其对外政策主张加强军备和实力,而不是求助于国际制度和道义;反对“集权主义”,反对激进革命,坚定不移地反共;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新保守主义主张扩大国际自由贸易。以历史的视角来看,当前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政治思潮中的得势是美国政治思潮钟摆现象向右的又一次回归  相似文献   

2.
福山的新书《十字路口的美国:民主、实力和新保守主义遗产》引发了西方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介绍并评析福山观点的转变、本书的写作过程以及梗概内容,得出的基本看法是:福山并没有与新保守主义彻底决裂,也没有放弃他基于美国实力之上的全球民主梦想,他的“背叛”只是新保守主义内部就对外政策所产生的不同看法而已。  相似文献   

3.
新保守主义思想是美国外交史上影响政府对外政策的一股重要力量,美国历届共和党政府充分践行了新保守主义的外交理念,逐渐确立了新保守主义的合法性地位。特朗普执政以来,虽然其本人十分欣赏普京的人格魅力,但受国内舆论与党内新保守主义传统的掣肘,仍然采取与俄罗斯进行地区与军事战略对抗政策,在处理美俄关系过程中,特朗普政府对俄政策与共和党新保守主义传统具有共通性。  相似文献   

4.
新保守主义作为古典自由主义与传统保守主义的变种,是当代美国政治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冷战的特殊环境。通过对美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新保守主义的社会基础、组织结构、思想传承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保守主义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能在任何“保守的政府”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新保守主义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以“军事优先、普世民主、单极霸权”为基本内核的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布什外交中发挥着重要的谋篇布局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潮流中,单边主义遭遇多边合作、意识形态让位于国家利益、普世民主接受民族主义的挑战,使得新保守主义这一强调单边,追求自我的国际政治思潮在不断的实践中陷入困境,构成在指导实践时出现的理论悖论。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强烈的进攻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仍然固守冷战思维,鼓吹“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奉行强硬的“遏制政策”。他们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操纵媒体、引导舆论;控制国会、影响立法等手段影响政府的对华政策,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新保守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其第三世界政策是新、老保守主义共同作用的产物。在保守主义内部,围绕“里根主义”和人权外交,传统保守主义与新保守主义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在里根的主导下,两股保守主义政策形成某种整合。虽然时过境迁,小布什政府的保守主义对外政策不是对里根时代的简单复制,但里根政府却为冷战后的美国留下了一笔外交遗产,这笔遗产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已经产生,并可能继续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保守主义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守主义是 20世纪 90年代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其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这一时期中国的保守主义表现为三种形态:主要是作为一种学术立场的文化保守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理论的新保守主义,以及作为一种政治历史观的保守的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所提出的若干问题,对中国学术与文化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但也有某些负面影响;新保守主义直面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其理论主张不乏可资借鉴之处;保守的自由主义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现存秩序的挑战,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理想主义和保守主义在人类本性、世界观和历史观、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交叉或重合,但在改造世界的方式以及对权力政治的态度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理想主义和保守主义在理论上具有交叉,它们可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受新保守派的影响,布什政府的民主扩展战略成为理想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混合物,既有理想主义激情,又有保守主义的态度。正是这种理念的混合使得布什政府的民主扩展战略呈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特别是对我驻南使馆的导弹袭击,又一次暴露了美国“民主价值观”的虚伪性和“人道主义干预”的实质。 一、美国“民主价值观”的虚伪性 1.“民主价值观”和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力量,是美国称霸世界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保守主义已经成为首先是美国,也包括其他主要国家政策的主要方向。不论是保守主义的拥护者还是批评者都同意这个论点。美国采用了保守主义的一种更新的提法,从而造成了政治理论和实践中的独特现象———“美式新保守主义”。我们认为,“新保守主义”也是今天美国外交积极推动全球“民主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历届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宣扬美国民主,并试图使美国民主成为世界的仰慕对象。然而无论从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文本来看,还是从美国国内发展史、美国外交史看,美国式民主都具有片面性,那种认为只有美国有人权的观点是狭隘的,此外,推行所谓人权外交,将其价值观强加于别国,是单边主义的表现,不是人权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在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研究中,学界的关注目光偏重于新保守主义,特别是"9·11"事件后,自由主义在新保守主义的反衬下显得有些黯然失色。然而,自由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传统,在美国政府内外始终具有广泛的舆论市场,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始终保持相当大的影响力,冷战后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蕴含着自由主义的思  相似文献   

14.
文化价值观在美国外交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渊源、内容及其在外交上的表现,美国从文化价值观角度“输出民主”的战略,并不能使华盛顿重写他国的文明史,这一战略也不会锻造出“美国世纪”。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与西方的所谓协商民主截然不同之处在于:西方没有协商各方真正共同内化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而我国则有,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协商民主的观念和理念的基础因素。协商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普及,并且有助于提升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基本的社会觇标,以衡量和引导人们在协商中的意向和主张,协调人们的立场,推动人们塑造利他、利世、利社会的心理-行为指向并养成相应素养。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中包涵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构成这些因素、提升这些因素、灌输或潜移默化地浸染这些因素,正向转化这些因素。因此,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的导向,营造协商民主的良性社会条件,塑造协商主体应有特质。  相似文献   

16.
吴雪 《外交评论》2006,(5):80-84
近年来,对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研究成为我国对美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在涉及新保守主义的发展演变、内涵特征、代表人物与相关机构、主要观点及政策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评述,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以新自由主义非议中国特色经济民主,是新时期美国对华进行民主输出的战略手段之一.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或经济发展理念,新自由主义是以个人主义和私有制为基础的,从根源上来讲,美国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特色经济民主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所有制问题.居于当今国际经济体系核心地位、拥有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与主导权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侵犯中国对本国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权,威胁到中国经济主权安全.面对美国的民主输出,一方面,中国应超越“冷战思维”,避免中美走向对抗;另一方面,中国要坚持“渐进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就是“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在西欧,各主要民主社会主义政党都打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旗帜,要走一条既不同于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右翼政党奉行的自由放任主义的道路。在美国,克林顿也曾声称要走一条将自由市场经济同国家干预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条道路”,即在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之间走出一条新的中间道路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讨论,首先应该很好地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这对于解决当前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表述问题上的分歧和纷争,或许大有助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张可以归结为"解放、自由、民主、平等、改革"五个基本理念。这五个基本理念,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其中一些理念也曾经被提出或强调过,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把它们同社会主义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的内涵才获得了极大的开拓、深化,达到高度的阐释,成为真正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指导思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搞多元化,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其理论渊源之一,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政治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多党轮流执政,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共产党执政为"极权主义",主张多党轮流执政;经济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民主社会主义则主张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内部进行改良。三大根本分歧决定了中国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