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自产生之日起,即为实现民主政治而奋斗。抗战时期,我们党高举抗日和民主的大旗,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民主运动,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民主推动抗战,抗战促进民主。当时,陕甘宁边区是全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模范,建立了所谓“延安民主模式”,受到全国人民的景仰和外国友人的称道。  相似文献   

2.
林学启 《学习导报》2012,(24):39-40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然规定国家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条件还不具备,于是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从1950年到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民主建政的高潮,其主要内容就是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执掌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而现在,无论是党内民主,还是人民民主,都与执政要求和党的目标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是我们发展人民民主的正确道路和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义忠 《探索》2003,(1):12-15
在民主与建设的不同时期 ,毛泽东都强调民主政治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国情作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 ,从而成功地开展了与当时国情相适应的革命民主政治建设 ;建国后 ,毛泽东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建国初期 ,基于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毛泽东虽对国情有着正确的认识与分析 ,但没有贯彻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 ,结果出现“大民主”、乃至“文化大革命”这样践踏民主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上,延安时期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愈挫愈奋、兴旺发达的“黄金时期”。其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当时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和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根据地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实践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6.
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并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京召开。当时亦称新政协,以别于1946年共产党和国民党以及其他党派在重庆联合召开过的旧政协会议。后又改为人民政协。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当时,政协全体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有6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自己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能在纠正陈独秀、王明错误路线之后,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革命胜利,并巩固了革命成果,其中一条很重要原因就是能充分发扬党内党外民主。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就中共政权是否巩固问题,向毛泽东提出一个问题: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能跳出“其兴也悻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朝率支配。当时,毛泽东很有把握地说:a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朝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毛泽东访问记》第116页_)。本义就毛泽东革命和建设时期又生思想作些探讨。一、民主原则──民主集中制民…  相似文献   

8.
“廉政勤政向我看齐”——记闻喜县委书记王水成□田水旺温徐旺王卫平1998年1月8日,在山西省闻喜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县委书记王水成面对地区纪委领导和各位常委、副县长,斩钉截铁般地提出:“在端正党风、不以权谋私和为人民办实事这几点上,全...  相似文献   

9.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战胜各种困难,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积极进行民主政治实践.90年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引子1998年1月8日,在闻喜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县委书记王水成面对运城地区纪委领导和各位常委、副县长,斩钉截铁地提出:“在端正党风、不以权谋私和为人民办实事这三点上,全县各级党组织向县委常委看齐,常委同志向我看齐!我们共同向全县干部作...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当时,动乱的策划者组织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物,喊的最响亮的口号是“要民主、要自由”同时也喊“要人权”。企图以此来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  相似文献   

12.
《支部生活(山东)》2007,(1):F0003-F0003
近年来,莱西市民政局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并履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先后获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三连冠、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三连冠、首批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等殊荣,多项工作在青岛、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位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3.
《党建与人才》2002,(12):11-12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  相似文献   

14.
加快民主进程的困惑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使用“民主”这一词汇达60余次,并首次提出民主方面的许多新观点。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探索进程中极其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民主实践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包含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行的“五维一体全过程”探索,人民当家作主是其本质特征,西柏坡时期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制度设计及实践推进中紧紧围绕民主的“人民”性大逻辑展开。西柏坡时期在人民民主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成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新概括和理论表达,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价值旨归。全过程人民民主孕育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探索的百年民主新路,具有自主性和历史性。作为当代中国的民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体现“两个结合”的思想结晶,人民性是其鲜明特质,其一切制度安排皆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凸显发展性和效能性,着眼于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是实现“四个统一”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1],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擘画了发展蓝图。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应该包含着两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和内容。一是党内民主自身必须有着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党内民主能够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先决条件。二是在党内民主的发展过程当中,通过制度化的机制和纽带,不断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和互动。基于上述的认识,成都市通过“公推直选”、“党内会议开放”、“社会评价”等具体制度、机制的运行,在不断提高党内民主自身水平的基础上,有力地促进了人民民主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些重要论述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20.
尹忠 《党史文苑》2023,(3):53-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些重要论述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