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韩冰 《行政论坛》2002,(3):43-44
招标投标活动是招投标双方为订立采购合同而进行的一种交易方式,它能保证招标方从众多的投标者中选择最有履约能力的投标者并与之签订合同。招标投标法中规定了招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加强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保证市场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论缔约过失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由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 ,是一种违反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契约义务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 ,我国民法理论的法律特征是 :缔约过失责任是在缔约过程中产生的、以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以补偿缔约相对人损害后果为特征的民事责任 ,所保护的是权利人的信赖利益。缔约过失责任由以下四个要件构成 :缔约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缔约相对人有损失、违反先合同义务的一方有过错、过错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缔约过失责任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3.
工程建设中的规避招标违反了“三公”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 ,必须坚决予以制止。规避招标在现实招投标活动中有诸多表现形式 ,如应招标的项目不招标、必须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用邀请招标或议标代替公开招标等。防范规避招标要培育公平竞争、运行有效的建筑市场 ,健全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监督检查 ,严格执法执纪。  相似文献   

4.
程序控权乏力是导致政府采购腐败的重要原因,目前政府采购在程序上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采购程序规范不统一,招投标程序设计不当,缺乏对"自由裁量权"的监督程序。防治政府采购腐败应坚持的程序性原则包括: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通过强化程序控权有效防治政府采购腐败的途径是:决策、执行、监督程序分离,规范政府采购审批程序,完善政府采购招投标程序,优化政府采购公益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5.
浅议《合同法》格式条款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格式条款制度,存在以下不足:在体制方面,将格式条款的订立、效力和解释同规定在合同订立一章中,有欠科学;在订立方面,格式条款订立中条款提供方需提请对方注意的范围过于狭隘,对条款的说明义务不具有普遍性,不利于相对人利益的保护;在效力方面,存在自相矛盾、自相重复的问题.同时,仅规定条款的无效,未规定条款的可变更、撤销,有悖于合同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6.
《侨园》1996,(2)
中国的涉外仲裁一直实行协议仲裁制度,就是当事人要想以仲裁这种方式解决涉外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必须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在合同之外订立仲裁协议。如果订立的国际买卖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该仲裁条款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有关该合同的一切纠纷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不得向法院起诉。中国涉外仲裁实行或裁或审的原则,但也存在向法院起诉的例外情形,那就是订立的仲裁无效或失效,双方达不成提请仲裁解决纠纷的新的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传统的民事责任体系已无法完全规范各种民事纠纷的处理。本文通过对缔约过错责任理论的阐述,讨论了其适用范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8.
关于税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君 《理论探索》2008,(1):143-145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贯通私法和公法的一般原理,同样适用于税法法律关系.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意味着对纳税人信赖利益的保护,其理论根据是法律的安定性,纳税人正是经此等信赖进行其经济活动的规划.将诚实信用原则定位为税收公平原则之一,对于限制征税权力的滥用、保障纳税人权益、实现税收的实质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合同解释原则的有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兴华 《理论探索》2005,(2):122-124
关于合同解释 ,大陆法系采用“意思说” ,英美法系采用“表示说” ,而我国同时采用了文义解释、整体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以及诚实信用解释等多种解释原则。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 ,这些解释原则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相互矛盾。因此 ,明确合同解释原则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于正确适用法律解决合同纠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春瑜 《学理论》2012,(23):110-111
居间合同中禁止委托人利用居间人提供的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而不顾该居间人与第三人签订合同的约定具有约束力,即委托人不得"跳单"违约;但是同一个订立合同的机会是通过多个居间人提供,委托人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订立合同的机会,有权与服务好的居间人促成交易,此行为不属于"跳单"违约。  相似文献   

11.
潘峰  张富文 《学理论》2010,(21):51-52
合同是现代企业经营和对外经济活动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维护企业权益和正常经营的有利保障。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必须防范企业合同风险,以发挥合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原本只作用于民事实体法领域的诚实信用原则正式以诉讼法原则的形式确立于民事司法领域。入法后的诚实信用原则得到广泛关注,但焦点多集中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的具体适用上,而有关该原则对法院的影响却缺乏系统性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范围进行界定,在肯定诚实信用原则同样适用于法官的前提下,进而从实践的角度对诚实信用原则之于法官的具体适用及适用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论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行政论坛》2002,(6):43-44
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有君临全部民法领域的效力重要性,诚实信用原则在经济、道德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 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集体合同制度是比较复杂的制度。在合同性质上,美国最高法院采利他合同说。集体合同的主体分别是雇主和工会,工会必须得到半数以上员工支持才能成为谈判一方。在集体合同的谈判中,双方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集体合同的条款分为强制性条款、许可性条款和非法条款。如果雇主在许可性条款上不让步以致谈判陷入僵局,可以认为雇主违反了谈判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保险合同信息提供义务的理论基础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合同信息提供义务的理论基础,但是交易成本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具说服力的解释:保险合同信息提供义务是一种减少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交易成本存在于任何交易之中.保险合同的专业技术性以及射幸性、格式性和高度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其交易成本显著高于一般民事合同.客观上要求不同于一般合同的交易规则.保险合同信息提供义务能够有效地减少保险交易成本,这正是该项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莉萍 《理论探索》2004,(5):99-101
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和功能是为了维护某种秩序 ,这种秩序或体现为一定的利益平衡 ,或体现为一定的道德基础。在立法上 ,必须对诚实信用原则与民法规范适用的逻辑关系加以划分 ,以便于实际的操作和运用。诚实信用原则只是一般条款 ,在具体案件中须由法官作出价值判断 ,才能做到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非全日制用工因其灵活性,近些年在我国快速发展。2008年《劳动合同法》设专节对非全日制用工进行特别规定,但这些规定在合同订立及终止、工资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过于注重灵活性而忽视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保护。考察域外,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劳工组织、欧盟和一些国家及地区确立的均等待遇原则,作为将全日制用工相关规定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的桥梁,对我国现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订立及终止、用工工资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保险合同订立过程中,保险人的信息提供义务明显高于一般交易关系中的卖方.对此,经济学上的交易成本理论可以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第十七条对于保险人缔约信息提供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这一规定,保险人负有提供格式条款、说明保险合同内容以及提示并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等三项义务;在诉讼中,保险人负担主要的举证责任,保险人违反缔约信息提供义务将分别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和免责条款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这种制度安排有助于减少包括市场型交易成本和政治型交易成本在内的总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9.
依据诚实信用、权利义务一致以及广告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名人应当为其不实荐证广告所致损害承担赔偿责任.针对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通过解释性立法明确荐证广告的内涵及责任;拓宽合同理论;完善虚假陈述的侵权制度,成为名人承担不实荐证赔偿的可依赖路径.同时应当避免名人赔偿责任的社会化,维护名人的商业形象权,并坚持名人侵权责任的过错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公共合同的本质在于政府与缔约对方以合同为纽带,在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明确各自所享有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在公共合同中,作为契约一方的政府官员,既有官职又是合同的参与者,前者是一种垂直的、以等级权威作为基础的政府行动模式;后者则是平行的、以商业交易中的谈判为基础的行为模式。管理公共合同的政府官员要在纵向和横向的交叉点上运作,既要坚守契约伦理,又要持守公共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