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沐永华 《求索》2014,(11):146-150
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其作品中精心描绘了一系列"疯癫"的女性形象。她们心智错乱、沧桑疤结的身体作为重要的符号隐喻,记录了门罗对"新型"疯女人的构想和书写。她们"失调"的身体解构了女性身体作为性客体和生物母性载体的刻板化建构,对父权制话语中女性的性别角色进行了祛魅;她们对男性进行"反抗"的身体颠覆了女性作为驯服客体的传统形象;而她们被"解放"了的身体则打破了被动的身体铭刻,为自己言说,书写了多样化的主体性,建构了正常的人性。通过阅读投射在这些"疯"女人们身上反叛的冲动,可以更好地理解门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意在抵制和拒绝父权制社会结构的良苦用心,了解其构建由"疯癫"走向"理性"、富于人性的独特女性观的美好期盼。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女人认可这样一种观点:结婚不是生活的惟一道路。这实际上也印证着一个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3.
《今日广西》2008,(13):60-61
女性理财包含两层意思,即“理财”与“理才”。“理财”,顾名思义是将手中的财产打理好。使拥有的财产保值或增值。这种“理财”比较具体化,主要是运用金融手段来实施;而“理才”,相对来说就是对人生的一种规划,包括知识、修养、素质、道德的培养和累积。  相似文献   

4.
看完《我给两个贪官当情妇》等两文,心中五味杂陈……首先它们再一次证明:权、色交易,难割难分。这里的“权”,已幻化为掌控钱财的“猪哥们”;这里的“色”,演变为被“猪哥们”宠辱的女人们。读这两篇文章,读出的是一种苦痛,还特别读出一种酸涩。细观邓毅、曾锦春“共享情人”陈路的心路历程,我们承认,这个“挣扎在两个贪官之间”的女人,  相似文献   

5.
咖喱是南亚地区的传统食物,后经移民及殖民者推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且与当地料理结合,形成新式的本土咖喱。于中国而言,咖喱的食用起于现代化及全球化,其知识的本土化中,多见以“熟”化“生”的策略,而当代对咖喱的消费,又是一种对异域生活方式的体验,体现出既“熟”又“生”的疏离。在考察咖喱历史特殊性的基础上,思考“生”与“熟”之转换及混合,有助于以知识论之视角理解异文化在地化的多重际遇,亦可从本体论的角度回顾本文化于其间表现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李进超 《长白学刊》2008,(2):144-149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鸰,一直把婚姻家庭作为她反映现实社会的主要题材,从不同角度关注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其代表性的"婚姻三部曲"充满了对女性社会处境的思考,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再到《新结婚时代》,每部作品都强烈地传达出了这种观念:女性应该拥有自己完全的独立人格;无论爱情婚姻多么美好,都不能丢弃作为"人"的最重要的内涵。纵观三部作品可以看到,女性在婚姻这杆天平上的分量逐渐加重,也对传统的男权观念作出了执著抗争。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婚姻三部曲"其实也是中国当代社会变革的一个记录。  相似文献   

7.
牧桐 《今日广西》2007,(23):62-63
从真诚探索当代中国婚恋“雷区”的《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和责任的思考.王海鸽已经成为“中国婚姻的第一写手”。现在,她的作品《新结婚时代》再度挑开了城乡婚姻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护卫生命、发展生命,最终实现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三生教育"在实践中深刻体现了生命伦理的本质,即实现生命自由。"三生教育"要实现生命自由,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实现:达成生命的安全目标、达成生命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现生命的自我否定、实现生命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9.
李俊儒 《今日广西》2007,(16):26-27
30的女人,也许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有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但说到爱情,不少人都认为目前仅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10.
“两降一升”是“全国侦破命案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其中“一升”是指“命案破案率上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拓展系列杀人案件的串并途径,强化系列杀人案件的串并案侦破。在系列杀人案件侦破中,“软件”串并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害人特征、作案人的行为特征、外在特征和心理特征是“软件”串并法重要的“软件”特征和串并案依据。为了更好地进行“软件”串并,要尽快运行“全国失踪人口信息系统”,注重犯罪心理特征的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袁瑛 《今日广西》2008,(13):14-15
张天爱是个令人羡慕的女人,当然,这不是指她美丽的外表、显赫的背景以及坐拥三大时装品牌的身价等这些看似迷人的光环。她可以不断地改变,却鲜少犹豫和退却——当一个女人时时在改变和超越“现在的自己”时,这样的女人才是真正美丽的。  相似文献   

1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岸有知己,两心永相依。为庆祝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胜利闭幕,应全国政协办公厅和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的邀请,在国台办新闻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宁夏京剧团携新创大型现代京剧《海上生明月》晋京演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口已超过1.32亿。有关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丧偶者近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30.6%。从一而终不足以终天年,老年男女再婚已为社会广泛接受。然而,许多不愿孤独、渴望幸福的老人却选择了不婚而伴、不婚而居的所谓“走婚”方式。老年人不婚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无奈和苦涩。一位“走婚”老人说:“我们是喜则聚怨则散,内心对前景充满恐惧。”  相似文献   

14.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干差万别。2013年11月20日,被媒体誉为“时尚礼仪教母”、“中国时尚礼仪传播第一人”的礼仪专家,国际SMC机构高级讲师周思敏,为职场女性举行了一场“幸福人生研习营”宣讲活动,笔者有幸现场聆听她对幸福的精彩诠释——“幸福是有迹可循的,魅力女人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处理得和谐圆满,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15.
“剩男”与“剩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挤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性别看,男性婚姻挤压现象一直存在并不断恶化。近年来,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也遭遇婚姻挤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剩男"和"剩女"现象,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男孩偏好"导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打破社会性别角色分工的期待,以及择偶的梯度模式,是社会性别视角下婚姻挤压的三大成因。婚姻挤压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个体角度来看,婚姻挤压直接对青年人的婚姻产生影响。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婚姻挤压会引起社会安全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再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婚姻挤压会给人口再生产带来障碍,造成人口萎缩,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最后,高层次女性的婚姻挤压,直接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解决婚姻挤压问题,必须以对社会性别的平等建构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程国民 《现代领导》2011,(12):25-25
当前,各地“唯才是举”,把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大背景下,笔者以为,人才能处理好三种关系,有助于成就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7.
若星  晏燕 《民主与法制》2013,(19):60-61
瞒了病情,速成了婚姻 2011年5月的一天黄昏,26岁的黄东如约来到城中公园。心中充满期待。不一会儿,他远远地望见。周姨带着一位年轻的姑娘走了过来。周姨是他的邻居。这一天的身份,还是媒人。  相似文献   

18.
以“准聘-长聘”为特征的“非升即走”制度设计,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焦点议题。“非升即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三重难题:一是“非升即走”的制度设计及其执行,二是学术生态的现实结构及其制约,三是理想生活的个体期待及其冲突。“非升即走”的制度设计,其初衷是为了提升高校教师人事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受到学术生态的消极制约,成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瓶颈。改革“非升即走”的制度设计,需要强化“学术中心”的制度理念,完善“青年为本”的制度程序,增强“青年发展”的制度保障,从而促进“非升即走”制度设计的科学落实以及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国超 《前沿》2010,(9):169-173
本体论意义上的"生态"与"家"的意境紧密相连,它不仅指称整体、系统的关系,更暗示着一种"生生"的状态。"生"与"仁"、"和"是同位一体的,在儒家的伦理系统中,往往用"仁心"来诠释生生之德,从而使天道、物道、仁道、人道在生生之道中合而为一。"态"从华夏文明的思维特征上看,与中国传统的"象"思维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化渊源上说,受儒、道、禅的浸润,"态象"涵摄、贯通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全体。"生态"的本体意义便可以从"生"与"态"的辩证关系中作出相对的言说。  相似文献   

20.
在育儿难育儿贵的诉求下,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措施主要是围绕托育、教育、医疗、税收等方面展开,力图回应青年父母想生却不敢生的问题。女性作为生育的主要承担者,她们中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抚育支持较多、工作对生育较为友好的该生妈妈却连二孩都不愿生。为探究影响她们生育决策的因素,本文对重庆市10位该生妈妈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这批妈妈对职场发展、孩子陪伴、亲密关系、个人生活四方面均存在较高期待,而在母职功能教育化、配偶育儿缺位、夫妻关系淡漠、孕育身体体验不佳等因素的影响下,女性认为生育之路更像一个人的旅程,充满风险与孤独。本文认为这批女性的生育决策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交织的马赛克模式,在个体化的背景下,唯有尊重她们的主体性,创造出深度情感联结和支持才能使该生妈妈的二孩生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