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林晨 《瞭望》1993,(50)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定。这个被人们称作“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的“五十条”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攻坚阶段。在此时刻,如何进一步总结15年来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有益的借鉴,走好攻关第一步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记者走访了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通货膨胀的成因——抑制需求与增加供给并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物价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建国以来,除了60年代初期的经济困难外,还很少有别的经济问题象当前物价问题这样引起人们普遍而深切的关注。日渐加剧的通货膨胀,特别是1988年8——9月份波及全国的抢购风潮,不仅使公众严重不安,而且促成了宏观经济决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大规模地推进物价与工资改革转到反通货膨胀。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突出地提出治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的直接成因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具体地说,我国的通货膨胀是由投资膨胀、消费膨胀、财政赤字、信贷失控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急切地盼望实现现代化,试图把“文革”造成的巨大损失及浪费的时间尽快夺回来,因而奉行了一条经济“赶超”战备.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自然要扩大投资,扩大基本建设规模.为了支撑庞大的基本建设规模,国家连年出现财政赤字.在“拨改贷”改革之后,银行的信贷规模也急剧扩大,再加上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商品的价格由市场调节,开始大幅度上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以惊人的两位数居高不下,远远高于经济发展中适当通货膨胀率3%的要求,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管住货币、改革价格”——访经济学家吴敬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晨 《瞭望》1988,(29)
也许人们已经注意到经济体制改革再次出现活跃局面:“承包热”还没有过去,价格改革又成了热门话题。这种变化使人感到振奋,同时也使一些不明内情的人感到有些迷惑。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价格改革?7月2日下午,记者在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采访了这个中心的常务干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4,(25)
进入今年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遇到了两大难题,经济学界称为“虚”、“实”两种症候并发: 一方面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会不会有这种危险,即在今年某些时候,通货膨胀率变得很高,使我们的经济改革不得不放慢,经济发生波动。另一方面,就是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资金紧张,经营非常困难。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很伤脑筋,很多经济学家在苦心焦思,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譬如,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面临这个形势最好是放慢改革。有些同志认为,出现目前这样的通货膨胀形势,原因是去年和今年的价格改革出台太多。还  相似文献   

7.
吴明 《瞭望》1988,(33)
戴园晨认为: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惯性通货膨胀。 慣性通货膨胀是由以下几种因素推动的:一、工资的不断上涨;二、产品成本的相继上升;三、汇率和物价的轮番变动。解决物价问题,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近期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措施郭毳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是经济转轨变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形成不仅有其经济根源,而且有其理论和政治的根源.因此,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为治理通货膨胀这一顽症,促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使国民经济走上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提供一条可资参考的思路.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根源分析 1、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矛盾,是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根源. 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平衡,是保持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生产与需要相适应,商品才能脱离流通而进入消费,再生  相似文献   

10.
正没有法治,市场无法正常运行《中国经济周刊》: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肯定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作为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您认为市场经济的核心体现在哪里?吴敬琏:市场经济核心的、本质性的问题,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下半年以来,通货膨胀引发我国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使改革面临困境,步入低谷。这场危机的祸根——通货膨胀,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究其主要原因,不仅来自经济失调,很大程度上来自政治失控,即宏观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12.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重申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如何认识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广泛探讨的问题。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教授。记者:吴老,您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能否请您谈谈怎样看待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吴教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企业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在于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我国金融运行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且对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影响甚大。有必要认真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对症下药,使我国国民经济和金融运行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今年通货膨胀展望及对策崔俊生1995年,国家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中央巳将平抑物价、治理通货膨胀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和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来抓。不少地方政府切实体会到严重通货膨胀的危害性,并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记者:吴教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命题。在前不久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您最近出版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一书,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研究。您认为,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吴敬琏:“经济增长模式和技术进步”,是我们国家“十一五”期间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最近这几年,由大量耗用土地、资本和其他资源“经营城市”和兴建重点企业以便“迎接重化工业时代”的投资热潮引致的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6.
寥屏 《瞭望》1992,(33)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进一步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的传统观念。推行股份制的热潮,正在各地蔓延开来。股份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是思想解放结出的丰硕成果,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但喜中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就整体而言,我国实行股份制的许多条件尚不具备,如资产评估组织、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证券公司以及股票交易中的各种规章制度等都不健全。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匆匆铺开,就容易导致一哄而起,其结果欲速不达。股份制是发展经济的有效方式,推行股份制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先试点后推广,在坚持规范化的前提下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0,(13)
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经济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下一步怎么办?运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分别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戴园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胡乃武,北京经济学院教授、国际经济协会副主席罗元铮,请他们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经历一轮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此轮通货膨胀有三大特点:持续时间较长,结构性特征明显,属于全球性通货膨胀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货币超经济发行严重,二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结构失衡,三是受国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四是各级政府对GDP的狂热追求。治理本轮通货膨胀既要在具体政策层面严控货币供给和输入型通货膨胀,抑制投资过热并改善供给结构,又要淡化GDP崇拜,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民生幸福指数为目的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廖屏 《瞭望》1992,(44)
记者:目前,经济学者、企业家和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的负责人都已经感到,不把企业推向市场,是难以搞活企业的。但问题是:企业应当成为什么样的市场上的交易者? 厉以宁;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现在不少人仍然停留在这样的阶段:以为把企业推向商品市场,则是当前深化经济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如果企业与企业之间不能在商品市场上展开竞争,企业显然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不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0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同志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作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术报告.报告中谈及了以下一些观点: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相互排斥、互不兼容的.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资源一般都足稀缺的.稀缺资源的配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市场经济.这两种资源配置方法的区别在于:第一,前者的主体是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在配置资源;后者是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配置资源.第二,两者的微观基础不同.前者是一些没有独立财产,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