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发钦 《理论月刊》2007,3(3):183-185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涵养与孕育作用,文化涵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民族精神健康发展;善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统;勇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文明的有益成分,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断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三星堆的考古发现结合古文献及民族学资料,探究三星堆文化及古蜀文明 中所反映出的种族与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18,(2):43-4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文化兴盛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走进“新时代”的国家实力较量,其高端形式是文化与文明的较量;文化建设的品质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发展向前推进,既需要文明自觉的不断反省,更需要文化自信的精神引领。新时代的中国亟需通过制度正义、体制调整与实践创新等充实中华文化的实力和提升中华文明的水准,以构建新的社会平衡并培育更加良性的发展机制与文化生态。整合全社会的精神资源,凝聚人心并团结民众,推动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最大程度文化认同与文明共识的中华民族的真正形成,这是“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兴盛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周雪松  费晓萍 《前沿》2010,(24):154-156
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竞争模式,而在竞争中,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传统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的结合,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打造传统地域文化的品牌,铸造和提升民族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申波 《传承》2009,(24):56-57
民族精神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面对全球化背景,我们既要强调文化自觉,也要坚持文明对话。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以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那就是面向现代化的主题、面向世界的多元价值观、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6.
林日举 《新东方》2013,(6):25-28
三亚不仅是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主战场,而且是国内外旅游极其关注和向往的主要景区,因此应该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起到带头和示范的作用。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认真进行科学规划和全面整合;树立精品意识,对黎、苗、回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强化其精神表现力和感染力及市场竞争力;政府要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同时加强社会基础文化设施投入;要强化保护意识,在挖掘开发利用中对民族文化资源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试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继红 《桂海论丛》2003,19(1):92-94
广西具有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要使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 ,必须在充分认识广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大力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既是多民族国家实现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多元文明交流中保持自身文化主体性的必然要求。中华文化认同培育应着重从以下三重路径入手:强化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认知与情感;加强利益保障,奠定文化认同的基础与前提;建设文化强国,增进文化认同的底气与信心。  相似文献   

10.
申波 《传承》2009,(12)
民族精神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面对全球化背景,我们既要强调文化自觉,也要坚持文明对话.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以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那就是面向现代化的主题、面向世界的多元价值观、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朱伟 《今日民族》2014,(8):46-47
<正>一、做好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规划。1.对核心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旅游规划时应对那些最能代表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源进行重点开发,把其培育成为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打造成民族地区的名片。同时开发规划要尊重当地民族的意愿和民族禁忌,控制某些游客参与性活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明浩 《今日民族》2013,(4):56-56
民族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事业,由于其与广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特殊的作用,能够大有作为。在"促进资源节约"型生态文明建设中,民族文化可施展其独一无二的作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那些看似"落后"的文化中往往潜藏着很多科学的内涵,能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兰 《理论月刊》2022,(7):75-81
乡村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发挥文化的主体性,更要彰显民族资源的内生性与差异性。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生态结构破坏、治理主体缺位、民族特色消弭等现实困境,要以强调生存性、激活内生性、凸显差异性为发展逻辑,依循民族资源构建乡村品牌、文化空间培育乡村审美、特色产业重塑乡村生态三种治理路径,激活民族地区村落社会与村民之间的发展潜能,完成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赋新与意蕴构建。  相似文献   

14.
文明是文化的实体,文化是文明中最根本的东西。文化水平的高低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文化是文明的沃土,文明是文化的结晶。文化中产生文明,而在文明中产生新的文化。没有文化环境就不可能有文明的成果。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标志着各个不同民族的并存。因为,文化的最大的、最直接的载体就是民族。对中国而言,中华文化不是某一单一民族的文化,它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因此,它不需要分层次,更不允许划等级。必须承认,文化既是民族的生存方式,也是不同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夜郎文化与民族考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在考古研究中关于夜郎文化的不同认识以及民族考古在探索夜郎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选择什么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首要问题.从语义学上看,民族精神概念本身就蕴涵文化选择之义;从发生学上看,每一时代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就是该时代先进文化的选择和积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先进文化的确立,对于导向、铸冶民族精神有着巨大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培育当代的民族精神,必须确立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取向,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思想工作》2008,(11):16-16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按照自治区打造民族文化大区和呼和浩特市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要求,以打造培育“四大文化园区”为重点,收到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连续六年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镇示范县”、中国和国际“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城关镇被自治区命名为全区十佳魅力名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李灵均 《前沿》2003,2(8):133-13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当代中国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充分理解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其重大作用,其核心就是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创造精神,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闫波 《思想工作》2009,(6):16-16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莫旗)位于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嫩江西岸,是全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这里是达斡尔民族历史文化和渔牧农耕文明汇聚之地,在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繁荣文化事业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产业转化过程中的人才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文化资源是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人才要素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文化产业链中不可脱节的重要一环,对创意人才的重视和培育,是提升贵州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