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青 《今日浙江》2010,(8):56-57
斗转星移十四年 艾青,你在哪里 苦苦思念,无处寻觅 总是自己问自己 白天,我坐着你的沙发 夜里,我睡在你的床上 处处没有你 又处处都有你 要是你还活着 那该多么好 我会像影子似的 围着你转来转去  相似文献   

2.
保安阿军     
李岩 《中国保安》2009,(8):71-71
"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让你像他们一样当保安!"草坪上,一位年轻的母亲训斥着自己顽皮的孩子。一旁,正在清理杂草的保安员阿军听了很不是滋味。阿军抬头看了看,欲言又止。"叔叔,叔叔,你是不是保安?保安是干什么的,妈妈为什么那样说?"孩子跑过来,拉着阿军一脸天真地问。"小朋友,保安是专门对付坏人的,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阿军抑制住内心的波澜。"那你们为什么在这儿拔草?"是  相似文献   

3.
那天晚上看央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我为一个人流泪了。他就是放弃了在大都市工作,选择在一个没有水没有电一切都是那么原始的贵州山区任教的徐本禹。透过泪光,我又看见了那张年轻的脸上写着的信心与希望,我仿佛又听见了徐本禹流着泪说着那句母亲教给他的话:别人帮你,你也要帮助别人。”就是这样一句话告诉徐本禹要做一个学会感激别人的人,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了这句话,出身贫寒的他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在许多人不解的目光中默默完成心中的愿望。由于没有倾诉对象,无法排解的寂寞时时刻刻缠绕着他,但他始终用阳光般的笑脸去面对每一个…  相似文献   

4.
1993年秋,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一次国际桥梁建筑学术交流会议上,一个身材不高、颇有风度的中国人站在鲜花簇拥的讲台上,正在宣读着自己的论文,他那抑扬顿挫而又带着湖南口音的话语被译成英语,回荡在大厅,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闪光灯一次次地笼罩着站在异国讲台上的他。 他,就是当时任河南省交通厅厅长的曾锦城,从1985年至1994年连任9年交通厅厅长,并被誉为“桥梁专  相似文献   

5.
黄征的征程     
晁珊珊 《小康》2013,(4):91-92,90
做音乐制作人的第二年,他获得全国奖项,他曾是当年杨钰莹、毛宁、费翔、张信哲等两岸三地天王天后级唱将的音乐制作人,出道之后,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实力创作型偶像歌手。他就以是《爱情诺曼底》登陆歌坛,征战中国流行乐坛的黄征。或许你会觉得他的人生捉摸不定,那是因为你并不知道,他也曾挑战F1,攀登雪山,甚至开了服装店和发型沙龙。在他数不清的人生分支中,如果要找一个"最黄征",那就是汽车。他曾换过五辆车,也曾开车走了大半个中国。黄征最喜欢开着车在公路疾驰,"人车合一"的那个瞬间,他觉得车就是自己的脚,"想去哪就去哪,想多快就多快"。无论路途多遥远,道路多曲折,都等着他去征服。  相似文献   

6.
劝说     
灵焚 《福建乡土》2008,(2):28-28
一个男人如果连女人都不爱的话,那么他就可怜得只剩下他自己了;而一个男人如果见了女人都爱,那他就可悲得连自己都没了。 你走之后,满屋子留下的只有灯光的泪眼滴着夜色。  相似文献   

7.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0,(15):59-59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登2010年中国心灵富翁榜榜首,这是主办方给他的上榜辞。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26)
正作为中国专利事业真正的奠基人,更多人对赵石英的了解是"袁隆平的伯乐",但其实,他一生做了很多不同领域的工作,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很谦虚,在世时很少提及自己的功绩。在他儿子赵晨看来,对其父亲最准确的评价,应该是我党培养出的优秀实干家"文革"开始的第一年,即1966年。一天中午,安江农校"文革"工作组通知袁隆平去谈话。自运动伊始,袁隆平就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这位被定性为"爱好自由,特长散漫"的"预备黑帮"教师,思忖着组织该对自己"宣判"了。惴惴不安地走进了工作组负责人办公室。  相似文献   

9.
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有一位助人为乐的人,在做好事时因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而讨不回"说法"时,他又不得不依靠法律去打官司。为此,引出了一个做了好事还打官司而耐人寻味的故事……1998年5月1日,西峡县曹沟村33岁的农民曲文化正在自己那一亩多烟地里施肥、除草,忙得不亦乐乎,连坐下来歇一歇的工夫都没有。"文化,我外甥女得急病,快——快——用你那摩托车送医院"满头大汗的柳宝树一瘸一拐地来到曲文化的田地边,气喘吁吁地对他叫喊。人命关天。曲文化二话没说,顾不得收拾农具,披上外衣就和柳  相似文献   

10.
陈苗 《新东方》2000,(6):58-58
在一个没有盖子的器皿内,几只跳蚤一起蹦跳着,每一只每一次都跳同样的高度。你绝不用担心它们会跳出器皿,跳到你身上。你可能会惊奇:为什么这些跳蚤会把蹦跳的高度控制得如此一致呢?  相似文献   

11.
聂焱如 《人民公安》2009,(16):44-47
那时的寺院没有电视,他就买了一个小收音机,用听收广播来排解逃亡中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听着听着,那一年自己在杭州参与抢劫并杀害出租车司机的情形不禁在他脑中重又闪现,一种负罪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2.
她和老公因为一件小事吵了架,于是关在书房里上网,却不想遇上了曾经的他。看到Q Q里他那亲切的图像,她忍不住眼泪直流,情不自禁地发了一条信息过去:你在啊!就这样一句,她便和他又联系上了,便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那句:这辈子也不和你有任何牵扯!聊过之后,又相约见了面,她发现,他比以前更加成熟,更加体贴,更加温情。他总是默默地听她倾诉,间或给她一个笑  相似文献   

13.
甜甜的安慰     
三伏天。最热的要数十字街头的交通岗亭。 那里没有树,只有火辣辣的阳光。 阳光下,是正在值勤的交通警察。 那是个长着娃娃脸的小警察,别看他小,那指挥来往车辆的手势却极其流畅,极有韵味,好像不是在指挥交通,而是在指挥着一曲十分雄伟的城市交响乐。 不过,这只是我们的一种比喻,一种极富诗意的联想,要是真的在那里值勤,着装整齐,再戴上帽子,哼!不把你热晕过去才怪呢! 可是,这小警察却全神贯注,就这么一丝不苟地  相似文献   

14.
一这是一个静谧的夜晚。在北京西城区一幢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中,北京TX信息中心的法人代表丁某正在电脑前紧张地忙碌着。此刻,他急不可待地将刚刚获取的一份重要资料迅速拷入自己的电脑中。或许是过于激动了,他那敲击键盘的手指反不如往日灵巧了,因为他深知这份资料来之不易,更知道它对自己将意味着什么。随着荧屏上光标闪闪,他的目光也越来越亮。如果将屏幕上的内容制成光盘,高价贩卖,那将会给自己带来多么大的利润啊!想到这儿,他暗自庆幸自己的“远见卓识”和捕捉机遇的能力,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正在钞票的簇拥下走向发达和成功。…  相似文献   

15.
线索一:跳一次槽要选对行业 如果你在本单位既不能得到加薪的机会,也没有升职的苗头,而且自己日复一日地混日子,对工作没有了激情。那就请跳槽吧,因为跳槽后,你去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新鲜感会刺激你认真工作,使你的工作状态得到调整。  相似文献   

16.
备课卡片     
科目修养第十六课英雄是一位重病号大火袭击莫河县时,正在住院的某部战士于子魁腹部刚作过阑尾手术的刀口一直在化脓流血,他在痛苦中昏迷着。护理他的同志大呼:“醒醒!外面着大火了,我扶你冲出去!”一股奇异的力量使于子魁一下跳下病床,  相似文献   

17.
“……这就好比你是公司的部门经理,你要买一个市场价是1000元的打印机,于是你给了你的一个员工1000元整,结果你的员工花了300块钱就把这个打印机给强行买来了,还给你开了一张1000元的发票,又给了你400元,他自己拿走300元。不光如此,你还不用负责这个员工的伙食,因为他饿了可以自己钓鱼吃。这个员工唯一的问题是开车赶路的时候轧死的几条狗,导致你的办公室外面经常有一堆狗对着你吼。你说,你会不会开除这个员工呢?当然不会。你只会想,这些狗真麻烦。是的,那些倒霉蛋就是那几只狗,而我们就是那一堆狗。”——韩寒博客文章《这些狗真麻烦》  相似文献   

18.
看到陈丹青在长安街向我们告别时疾步而走的挺拔背影,一身黑衣,用“玉树临风“这个词来形容他绝不为过。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有才、有风度、有修养,也很好玩。朋友家的锁坏了,他自告奋勇跳窗而入并称自己身轻如燕,刚显现出大男孩的调皮性,转眼又见他瞪着那双超大的眼睛,思索着什么。性格耿直而又率真,知青——画家——作家,始终只承认自己是愤青的他给中国媒体界带来了一阵阵“丹青风暴”,媒体上也常见他答记者问时丹青式的诡辩,有点狡猾。有些可爱,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你一定会被这样一个另类的他吸引……  相似文献   

19.
担当是一种责任,自己应当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分;担当亦是一种奉献,为别人担当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担当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张二周是一个豁达爽朗的人。和他交谈,你会被他的激情所感染,更会被他那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情怀所感动。在巩义,很多人都能说上关于他的一些故事:从一个穷小伙打拼成一个了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富豪,又从一个企业老总变成了一个大  相似文献   

20.
与黑帮较量     
2002年11月29日傍晚,青年作家他他从外地参加完他的新书《俄罗斯的中国黑帮》签名售书活动,刚刚返回哈尔滨的家中,电话就响了,里面传来一个恶魔的声音:“你小子敢把我写进书里,我不会放过你,你会死得尸骨不全的,等着去阴曹地府吧!”那声音让他他觉得真像是地狱里魔鬼发出的。这个恶魔名叫吴风,是个横行俄罗斯的中国黑帮分子,作家他他在俄罗期采访时,曾帮助警察抓捕过他,不料让这个恶魔逃掉了。他他刚返回中国,就接到过这个恶魔的恐吓电话。 我与作家他他是老朋友,他向我讲起在俄罗斯出生入死采访中国黑帮的传奇经历,让我听得毛骨悚然。听着听着,我突然对他说:“他他,干脆由我来采访你,把你的这段传奇经历写出来,读者一定喜欢。”就这样,我拿出了笔和纸,认真地采访起这位在俄罗斯与中国黑帮周旋达两月之久的作家的经历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