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纺车的声音     
闫大恒 《人民公安》2010,(14):60-60
<正>曾记得许多美妙的声音:蜜蜂在花丛中飞翔,鸟儿在林间鸣唱,春雨润泽野花盛开的土地……然而记忆中更挥之不去的,是童年在乡下听过的纺车声音。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象声词来形容纺车的声音。那声音舒缓且富有节奏,让有  相似文献   

2.
我出生在上海。大都市曾给我留下了童年时期的美好梦幻,也曾给我编织过一个中学生的美好理想。然而,我的梦幻在赣西北那片贫穷而又神奇的红土地上得以实现,我的理想在乡村的田野上得以升华。风风雨雨22年,从一名下放知青到乡团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一直到县委书记,我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体味到了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奋斗与追求的最大乐趣。  相似文献   

3.
重逢在台北     
早就听说过我有一批童年 时的同学在台湾,可惜 我们没有见面机会。 我的童年是在湖南第二保育院度过的。 那正是抗日战争年代,我们湘北沦陷区的学龄儿童在家乡不仅无书可读,连生命也难  相似文献   

4.
10月影坛,因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而冲淡了"十月围(电影)城"战绩不佳的窘境。"攀缘"一下,笔者曾有幸在饭桌上坐在莫言身旁,那是影片《红粉》的一次研讨会后。他没有像自己曾描绘的"吃起饭来奋不顾身",话也不多,只是很留心地听别人说,但一开口,又往往"很逗",却明显不是有意的,也就全无某些人"幽默未遂"的尴尬。后来又邂逅过,听他偶尔提及家乡、童年与生活,多少感受到那是其创作的触发点和灵感的永久源泉。故乡高密比他"出名"早很多,其"扑灰年  相似文献   

5.
刘建林 《台声》2014,(7):62-62
<正>在每个人童年的记忆里,总会流淌着一条河,哪怕那河水浅浅的,河面窄窄的,窄得能一跃而过,但在儿时的记忆里它却显得很宽阔、很幽静。或许,那根本就不是一条河,就是一条人造河、一条水渠或是水利枢纽工程的一部分。在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童年记忆里,就流淌着这么一条河,那是瑠公圳主流的小圳。他说,虽然水小了,流得  相似文献   

6.
南丘印象     
南丘,一个盛产生活必需品——食盐的地方,一方让我在纯真的童年就已神往的热土,一座曾记述了无数风风雨雨和经受了诸多历史变迁的小城,时常在我似睡似醒的凌晨时分,不经意间闯入我的梦境里来,轻叩我那绵长的思绪之门。  相似文献   

7.
从小巷走过     
王福利 《中国保安》2004,(24):56-56
读柯灵的《巷》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小巷,也想到了小巷以外的很多很多。童年的我是在弯弯曲曲的小巷中长大的。尽管十几岁时就搬出了小巷,但在我几十年的人生中,那小巷却常常跨跃过繁华喧闹的街道、高大的楼房,在我的心中闪现出灰亮的颜色。我曾特意去拜访阔别了二十几年的小巷,流连在小巷尽头粗大的老槐树旁,童年的景象又浮现在眼前。我十二岁前的记忆中几乎没有多少读书的印记,多的是和小伙伴们在小巷中嬉戏玩耍。打水枪、捉迷藏、抽冰猴,推铁环,玩弹球……然而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个人在小巷中的漫游。我喜欢小巷给我的那种狭长…  相似文献   

8.
穆希 《创造》2016,(1):72-74
正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这里是人类童年的摇篮,这里有关塞极天的五尺道,也有昙花一现的神秘古国。每一个曾在云南境内出现的古国,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曾经在华夏天空留下闪亮一瞬的历史与传奇。如今,5000年的文明已成昨日,残存的遗迹和古老的传说却仍在讲述着曾经的灿烂辉煌。现在,就让我们沏一杯香茗,在茶香中翻开那  相似文献   

9.
最爱云南竹     
<正>几天前,我在电视里面看到介绍云南的一个专题节目,具体什么内容不记得了,不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一个老农两手捧着的竹烟袋。我看着老农靠在竹椅上,呼噜呼噜地吸着水烟,袅袅升起的白烟掠过那张充满沧桑的脸……我不抽烟,但曾经有过一个云南同学送我的竹烟袋,时间很久了,虽说烟袋已干裂了,但始终也没有舍得扔掉。云南深山里面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样留在记忆之中。成片的竹林把古老的山乡村落妆扮成绿的世界,袅袅婷婷的竹子齐齐伸向天际,似我童年那始终高不可攀的梦想,似剪的竹叶把春秋一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会员、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先生回到重庆,回到自己童年生活的故乡。在上清寺的故居前,他久久伫立在院坝内,巡视着,心中感慨万千。 是的,一切都变了!面对院子内一幢新建的9层大楼,童年那熟悉的老屋,那踩上去吱吱作响的木楼梯,屋外那棵高大的黄桷树,全都荡然无存。庞中华感到怅惘,  相似文献   

11.
张志 《小康》2006,(9):46-48
当年钱运录曾是湖北最年轻的县长,也曾是湖北甚至全国最年轻的省委副书记。他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那片土地成长,又从那片土地走出,在他身上一直不变的是清正爱民。  相似文献   

12.
李禾 《同舟共进》2020,(4):27-29
2019年,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热播。导演周轶君实地走访了日本、芬兰、英国、印度等地,用摄像机带我们看到了其他国家孩子的童年。其中有一集拍摄的是日本孩子。在那一集里,出现了一家位于东京都立川市,名叫“藤”的幼儿园。让人颇为吃惊的是,这家幼儿园虽然设施不先进,招生人数也不多,教育理念也不算前卫,但在很多人心中,却是“世界上最好、最酷的幼儿园”。  相似文献   

13.
这没有什么奇怪,快乐和忧伤的交替就在两组乐曲之间。我和女儿在德彪西的《儿童乐园》里哑然失笑,转瞬又在舒曼的《童年情景》里黯然神伤。听《儿童乐园》里,我看到了我的淘气包,女儿也感受到那正是顽皮的自己:听《童年情景》,让我怅然的是一去不复返的童年,而女儿,她渐渐懂得,小手心儿里攥不住这些与泰迪熊和小魔仙拥抱的时光,总有一天,她要像身边的大人一样,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告别疯跑疯玩和快乐的尖叫。  相似文献   

14.
总是那月     
童年其实是不知愁滋味的,只知中秋的那颗月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故乡的街道房舍和树木仿佛都是月光的剪影。月光中的小小的我也是这剪影中的一部分,和我一般大小的小孩子彼此追逐着月光里各自的影子,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狐狸追逐自己的尾巴。玩累了,就听各家的母亲站在月亮地里唤了各家的小孩子回家,我是最后一个由小脚的奶奶领着穿过月光走回家门的。那扇老木门发着吱吱嘎嘎的响声把童年的那轮满月关在了外面,伤感就是在那个瞬间青藤一般爬上童年的心壁……枕边的月饼飘着玫瑰和桂花的香气,我把它咬成半圆的月亮就自睡去…  相似文献   

15.
正我喜欢坐在大码头的石墩上看那来来往往的行船,看那悠悠流淌的郁江,看那岸边戏水的顽童和洗衣洗菜的妇人。珠江水系的郁江段,曾是富足安乐一方的境界,那欢乐、那惆怅、那迷茫、那觉醒也曾在这里交替……我曾经历一个清晨撒网黄昏垂钓的郁江、一个行客朝辞码头暮归江岸的郁江、一个粤曲绕梁灯火阑珊的郁江。那天早上,我漫步在弯弯曲曲的横县横州镇马鞍街上,油亮石板道上挑柴汉吧嗒吧嗒闪身而过,卖菜婶也咿哟咿呀地迎面而来,本不宽  相似文献   

16.
1多么静谧,和美,是谁画在屋顶?一场一场的风,吹不散;一场一场的雨和雪。打不散。屋顶的月光,一小片,和童年一起刻在记忆。一直的,都不说话。不说话,多好呵。沉默,最后它就成了我身体最沉默的那一点。不说话,多好呵。沉默,最后它就成了岁月最沉默的那一点。——《屋顶的月光》《屋顶的月光》的同名作品,也是诗集里最美的作品之一。一幅唯美,静谧,透明,令人沉醉的画图。画面的全部:一片月光。它"和童年一起刻在记忆",风,吹不散,雨和雪,打不散。为何?他与月光有一种默契。最终,月光成为他灵魂与肉体的一部分,也成为  相似文献   

17.
她出身于将门之家,在童年时代却经历了一段艰苦岁月;她在父辈们的严教濡染下自我进取,锤炼出一种坚忍、宽容、淡泊、内敛、和善的女性特有的品格;她曾放弃在大企业工作的优厚待  相似文献   

18.
回望     
正童年,那是我们步入人生最初的入口。还有那片含辛茹苦养育了童年的出生地。此刻,它也许就在我们的脚下,也许已经成为我们远在天边的故里。但任何时候,任何一片出生地,始终怀有一种岁月都难以消磨的母性情怀。对于投入到她怀抱的每一个子民,她没有亲疏之分,都会慷慨地展开一双柔软的臂膀,将你揽入怀中,让你分享安放在她胸脯里的那份安详和发自体内的乳香;然后又撒开双臂,让你在她微微隆起的小腹里撒娇和捣蛋。即便你的闹腾使得她疲惫  相似文献   

19.
面对满眼的水泥森林,你是否会抬头寻找那久违的一线蓝天?初夏午后,在氤氲的茶香中,你是否会哼起童年的歌谣?下班的路上迎着夕阳,你是否会蓦然心动……6月,儿童的节日。也让我们再做一次孩童,暂时脱离功利的尘世,让心晒晒太阳,吹吹风,做个好梦。也许,你会想起你的童年,想起你的故乡,想起你的祖母,想起你曾经想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守真与守信     
正宣誓虽然只是一种仪式,但千万不要把仪式当作形式。宣誓过后,你要做的就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守真、对生存与生命的守信,这是高度,也是底线,这是导向,也是自律。"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各种汇演和庆典也落下了帷幕,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仍深深印刻在我脑海之中,让人不免想起自己的童年。童年是快乐的,滚铁圈、玩弹珠、捉知了,无忧无虑。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加入少先队的那一刻。记得老师第一次为我系上红领巾时,那犹如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