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的司法原则,在推进依法治国、体现司法民主的理念下,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沾益恢复县制以来.在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颁布实施后,遂川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执行这一决定,在重视、关心和尊重人民陪审员的同时,加强了管理,激发了人民陪审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审判工作。决定实施以来,该院所有普通程序案件均有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参与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朱福顺  叶琛 《时代主人》2006,(11):31-31
鹰潭市月湖区人大常委会、月湖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不断完善选任、培训、管理、使用等措施。今年1至8月,月湖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审各类刑事、民事案件160余件,有力地促进了人民陪审员工作。  相似文献   

4.
《半月谈》2005,(9):82-83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从5月1日起,新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将在全国实行.全国将有2.7万名人民陪审员存同一天走上工作岗位。根据新的法律.人民陪审员必须经过本级人大任命.任期5年,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拥有和法官同等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李红兰 《云南人大》2009,(12):32-3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实施以来,双柏县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加大了司法民主,促进了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去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下称《决定》),为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步入法治化轨道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各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已经陆续上岗。  相似文献   

7.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尤其是区、县级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人民陪审员名额、任命和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三项职责。这些权力都是人大常委会过去所没有的。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分析总结过去人民陪审员工作的经验及问题,积极履行《决定》赋予的职权,做好选拔、任命和培训人民陪审员等工作。截至今年5月1日,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人大常委会已完成任命首批人民陪审员工作,共任命人民陪审员222名。人民陪审员的遴选广州市人民陪审员的遴选工作,于2004年年底正式启动。该项工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8.
县级人大常委会可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施行前选任人民陪审员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最近,我省高级人民法院转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做好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请问:县级人大常委会可否在5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施行前任免人民陪审员?(某省人大常委会2005年2月24目)答:为了做好落实《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准备工作,保证人民陪审员于今年5月1日起依法履…  相似文献   

9.
5月8日是本市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审员上岗审案的第一天,笔者来到了首批人民陪审员上岗审案的金山区法院院。在第三法庭内.一起贩卖毒品案件正在公开开庭审理,审判席上除了两位身着法袍的法官外,还端坐着一名人民陪审员.他就是金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新一届人民陪审员李新强。这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并于今年5月1日式实施以来.本市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所参与审理的第一起案件。  相似文献   

10.
崔世海 《辽宁人大》2006,(10):42-4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决定》实施一年多来。不仅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工作敞开了一扇门。也成为“保证司法公正的一项有力措施”。然而。在实践中。一些草案审议阶段担忧的问题,如“编外法官”“陪审专业户”、人民陪审员精英化趋势等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1.
宋伟 《人大建设》2009,(6):36-37
1989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行政诉讼法》。这部法律确立的重要原则——“民可以告官”——改变了我国历史上没有“民告官”的制度传统。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显示:1989年-2008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140.5085万件,审结140.1532万件,结案率达99.7%。  相似文献   

12.
凌风 《云南人大》2006,(12):23-23
自行政诉讼法1990年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支持和行政机关的配合下,行政审判司法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行政诉讼中的困难和问题远未根本解决.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情况一直备受关注。据统计。全市1997年至2005年,两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816件.所审结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的仅为2.2%,不出庭应诉、不举证的为0.62%:二审行政案件均没有法定代表人出庭。这种现象虽说与现行法律规定并不直接相悖,但多少折射出行政机关对行政诉讼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的《关于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认真做好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有关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选任和培训工作方案,各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工作普遍开展起来。这当中县级人大常委会和县级法院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是否规范一致?任命什么样的人为人民陪审员?一次任命多少人民陪审员为宜?任命中应该注意哪些法律程序和手续?近期,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赴江西省内5个县、区和一个设区市做了专题调…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本次会议的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实施后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请审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增强行政首长依法履职能力,保证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积极推进法治进程,瓮安县人大常委会近日通过了《关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行政案件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相似文献   

16.
莘县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工作,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参加庭审、调解纠纷、法律宣传、监督法院、公正司法等方面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以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理各类案件321件,类别涉及民商事、刑事和行政等类型案件,调撤比例达90%以上,当事人满意率100%,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薛贞 《人大建设》2010,(10):40-41
2005年5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实施。如今,《决定》已实施5年。人民陪审员制度发展的情况如何?人民陪审员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10年上半年,西峡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了人民陪审员的参审情况。  相似文献   

18.
报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周年间,安徽省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年平均增长率为 35.5%,其案件类型也由公安、土地、城建等几种增加到工商、交通、卫生、农业、林业等 50多个种类,几乎覆盖所有行政管理和执法领域。仅 1999年,全省受理行政案件数就是 1990年 401件的 13.6倍,增幅居全国首例。 (2000年 11月 20日《新安晚报》 )   行政诉讼案件年平均增长率为 35.5%,这确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数字。它足以证明在我国随着普法教育的全面深入,公民的法制观念已不断增强,学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成为…  相似文献   

19.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下称《决定》),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第一部最为集中、最为完善的专门法律。与之相配套,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于2004年12月13日颁布了《关于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贯彻落实好《决定》和《意见》,对于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落实审判公开、提高司法效率、改善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演兵 《人权》2007,(3):40-43
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完善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强化了司法民主和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决定》自2005年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