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是国家发展的可靠保障,关于法治思维的现代性思考,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现代性思维模式下,准确掌握"法治思维"的含义,对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法治思维在推进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影响力、巩固社会主义法治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前,应该积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为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有机统一,在法治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始终重视法治建设,迈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发展的新常态。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根据中央四个全面思想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进程,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法治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程度。法治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理论创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当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准确把握执政规律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走什么道路最根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战略决策,这是本次全会的重大创新、最大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从法治的视角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性安排部署,围绕"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准确把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价值,并在实践中真正落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政治文明中,法治逐步取代人治成为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在推进法治进程时,必须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具体组织结构。依法治国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也是法治社会建立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稳健发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追求新的突破。在这一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行政强制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施行;社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民生问题得到高度重视,演绎法治政府的新向度;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设中,政府也愈加使用法律手段;中央部委"三公"消费支出趋向更多公开;行政审批改革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构建继续推进,行政复议的制度改革正在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依靠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制度和体系来治理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并存。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从问题出发,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确立的方向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重点培育对象。培育法治思维,有利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社会治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大学生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判断思维,体现规则至上的思维,以权利义务为中心,以程序正义优先为保障。针对高校"形式化"的法治教育、社会的负面现象、传统家庭教育观等法治思维培育所面临的问题,要通过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治理社会法治大环境、夯实家庭法治观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个重大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来法治建设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深刻揭示,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关键,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路径,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社会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的"特色"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2]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软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认识软法和国家治理的关系?本刊专访了著名法学家罗豪才教授。记者:您长期致力于软法研究,是"软法之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您从事软法研究的动因是什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过程中,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就成为现实所需。但在笔者看来,对于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而言,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不仅是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必要前提,同时对于进一步加快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步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维是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依法治国的思想来源。习近平法治思维蕴含着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宪法至上、公平正义、权责一致、权力监督、正当程序等重大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维观为指导,促进立法完善,推动司法改进,指导司法人才培养,制约国际法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中国"这一目标对接了世界法治文明,连接了中国的传统与现代,涵盖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实现了从单项突破到全面推进的战略提升,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这一目标仅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分解目标、明确道路、做出具体部署,将国家能力与人民民主结合在一起,合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丰富的法律思想聚变升华的理论硕果,是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催生的理论创造,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下探索形成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由关于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和运行的思想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在全社会进行法治文化的培育,在构建法治之"形"的同时培育法治之"神"。法治文化作为社会法治的精神内核,强调法律制度的人文价值,强调社会秩序的制度建构,强调社会道德的最低限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社会主义特性、地域性、时代性等特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克服历史传统、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的限制,夯实文化根基,突出本土特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融汇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法治思维包括两方面,即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思维和良法之治的思维。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观要件和重要内容。建设法治中国、培养和提高法治思维的具体途径包括法治思维的培养、对法治中国建设主体中"关键少数"法治思维的引导、"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良法之治"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营造有利于法治思维建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