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阵地。解构思政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理论以及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向度,进而从促进思政课文本转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搭建高校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体系,实施差异化、分众化和精细化的教学,塑造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遵循,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使大学生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还不尽人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的现状还比较严重。思政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教师教育教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大力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把握立德树人、以德化人的宗旨,着眼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要有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全过程,就必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课题通过调查研究西方社会思潮在河北职业院校中存在的真实情况,指出新时代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职业院校思政课要与时俱进,保持时代性;培养大学生客观理性的思维认知方式;职业院校教师要为人师表,正确对待西方社会思潮,只有这样,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职业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永恒主题和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帮助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以及培养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实现思政课教育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思政课态度的调查,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表现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较强,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知行不一的现象时有出现,对当前思政课的意义认识不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整合到"90后"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的一切关系在物化并且承受着自己所创造物的奴役和控制这一可悲的状况。借助和运用卢卡奇物化理论于教育领域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育领域存在着以“物”为本的现象,它扭曲了教育发展的目标。因此,辩证分析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物化现象,正视物化的深层危害,进而提出扬弃教育领域物化的方法,这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高校"思政课"面临着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高校扩招和减少成本投入的双重压力下,表现得越加突出.怎样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使得"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以高校"思政课"学生考核方式为切入点,突破传统的考核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高校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课程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为促进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红色教育理念不够重视等教学问题,极大影响了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改革。对此,高校应加大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是当前公安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总体而言,当前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距"金课"还有很大的距离。只有以教育部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频共振,即通过坚持问题意识,整合教学内容,用紧贴实际的专题设计激活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坚持集体研讨,用教师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线上线下有机融合,课内课外有效衔接,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转对象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感染学生等途径才能更好地打造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其中"和而不同"思想可引导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由传统单一的学科范式向现代多元的"思政+"的跨学科范式转变;"知行合一"思想可促成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由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的倾向向现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转变;"以民为本"思想可推动高校思政课在教学目标上由以往"绩点为王"的趋势向现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及"立德树人"转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分为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网络媒体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05方案自实施以来,其教学从理论授课到实践教学都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就是对高校思政课人才队伍构建重视不够,这成为制约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和瓶颈。基于此,需要我们厘清高校人才队伍构建与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召开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高度重视,蕴含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考量。这首先是基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建设者、接班人之急切需要;其次是缘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各种严峻形势之迫切要求;第三是因为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所担负的铸魂育人特殊职责使命的特别要求;最后是由于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可能对育人成效造成不利影响的深刻忧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必须体现战略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已将思政课列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与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提高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和变革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方法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育人功能高度耦合。公平正义价值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最相契合的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支点。直觉主义的情感认同、理性主义的理论认同和经验主义的实践认同,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与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上海各高校近年来在思政教育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同时我国思政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理论创新,但均未提出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的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思政教育同外语翻译课密切结合,并从德育教育的原理论证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也指出它对任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为指导,描述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冲突正负并存、今昔脱钩、多元交错等.设计与倡导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调控价值主体调控、价值目标调控、价值评价调控等.  相似文献   

18.
将民法典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对于坚定大学生法律信仰和“四个自信”、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体可从将民法典知识融入教材、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创新教学形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使民法典精神深入大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中,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在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价值认同根源于人的需要的现实满足与层次提升,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也是衡量其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观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来源,从人的需要的合理性、人的需要的层次性展现解读认同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区分"需要"和"想要",明晰人的需要的社会主义归旨,从而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弱认可、少践行现象,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