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城市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中,居民参与的参选率统计高而实际低,且多为动员式参与。这与选举与居民利益关联度低、居委会自治权虚置、户籍歧视等原因有关。对此,有必要建立居民维权性参与模式,完善社区服务,落实居委会自治权,从登记选民向选民登记转变,并且消除选民身份歧视,普及参选资格,从而推进居居参与的深度、广度及实效。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是指社区居民或党员定期直接或间接选举或被选为社区居委会成员或者社区党组织成员。目前学界认为我国社区民主选举的主要问题体现为:选民资格界定不清、选民选举积极性不高[1]、选举过程违法违规现象严重[2]等,并提出了强化居民参与意识、完善选举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3]。学者们的这些探索对于完善我国社区民主选举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参选率是选举研究的重要主题,也是政治参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阶段,县级人大代表选举是选民能直接参与的最高层级选举。对选民参选率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来自北京的连续五次县级选后调查资料为基础,描述县级人大代表选举中选民投票率的发展变迁轨迹,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发现,近20年来,北京选民的投票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明确表示"不想去"的选民在未投票选民中所占比率持续上升;阶层、政治讨论网、政体支持、教育、性别和年龄均对选民是否投票存在显著影响。在这里,投票率的调查和统计有待完善,相关部门也应改变投票率越高越民主的观念,但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选举组织工作,从而提高选民参与投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基本形式与制度载体。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在实践中存在着选民缺乏参与动力、形式化参与现象普遍、候选人提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选民对基层人大代表监督权难以落实等问题。应着力从健全完善选民参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利益关联机制、改进基层人大代表提名机制、优化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信息公开机制、逐步构筑选民对基层人大代表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入手,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是一个大系统,选举提名制度在这个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的选举法对于候选人的提名主体、代表候选人的产生和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确立作出了规定,但是当前的选举提名制度无论在法律文本还是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政治参与危机下选民提名权的虚化;第二,压力型体制下选举执行机构的失范;第三,党委领导下选举提名权的高度集中化。对此,首先应该努力培育选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落实选民提名权;其次,要通过改革选举提名技术,压缩选举执行机构的操作空间;最后,要拓宽提名渠道,打破党委对提名权的垄断。只有充分尊重选民提名权,多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选举提名运行中的各种问题,提升我国基层人大选举的民主绩效。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选民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说明,区县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之中,选民在参与态度和行为模式上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选民参与总体上处于比较积极的水平;(2)选民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都比较有限;(3)近10年来选民的参与态度和行为模式均处于快速变迁过程之中;(4)态度和行为的变迁具有非均衡性。这些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一些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7.
基层人大代表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理应对选民负责。将竞选机制引入基层人大代表选举,能体现人民群众的集体意志,切合群众路线精神。目前,我国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选举过程缺乏监督、候选人的产生机制有待改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从增加代表候选人申请环节,平衡组织推荐、选民推荐和自荐代表的比例,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竞选的经费,增进候选人之间、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交流等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8.
国际组织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行为体,理解国际组织自主性是分析国际组织如何影响全球治理议程的核心,而平衡国家中心与国际组织中心两种视角是全面认识国际组织官僚机构在全球政策议程中自主性与影响力的起点。缔约方集体对国际组织官僚机构的授权是国际组织官僚机构权威的基石,授予性权威是其自主性行为的首要合法性来源。缔约方集体授权有力地塑造了国际组织官僚机构的自主性行动路径。对于所涉问题领域单一的条约秘书处,缔约方集体授权相对清晰具体,监督成本较低,因此,条约秘书处自主性行动范围的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缔约方集体对其任务授权的增加。同时,授权特点进一步塑造了条约秘书处寻求以间接方式影响政策结果的自主性行动逻辑。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提出了基于组织授权的国际组织自主性分析视角,并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为例,认为其自主性行动范围的扩张并非其自主性显著提升的表现,而是依赖于缔约方集体的任务授权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为知识中介人、谈判辅助者和行动协调者对气候治理政策结果施加影响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农民受到传统政治、历史文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选举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政治参与热情。通过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培养农村选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普及农民法律知识,完善农村选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等方式来激发农民政治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0.
造成公民对人大选举的冷漠从本质上看是选举不能有效实现选民利益。这种“利益决定论”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马克思有关选举的理论、法权理论。消除公民选举冷漠的途径有三 :建立公正民主的选举程序、完善选民与代表的沟通程序和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程序、强化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平等、公平的理念体现的"两个正义原则",既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提高了黑人选民在选举过程中的政治参与程度。而正义原则的不断发展也将会促进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愈加地趋向于公正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2.
在人大代表的直选中,不少地方存在着重政党、团体提名,轻选民10人以上联合提名的现象。有的地方的负责人为图省事,在未发动选民广泛提名前,就把事先定好的条条框框、代表类型下达到各选区;有的不敢放手让选民提名,怕选民提名的候选人过多会把选举搞乱;有的对选民提名的候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基层自治的推进,居民业主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以城市社区居民业主的社会经济地位、政治身份、产权状况、权利意识及社会资本为变量,分析其对社区居委会、业委会选举以及社区治理活动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业主的年龄、收入、党员身份、产权、权利意识等对他们参与居委会选举有积极的显著影响,但对参与业委会选举的影响并不显著,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和产权的影响并不如理论推测那样显著。教育程度、收入、产权、权利意识及信任程度之外的因素对社区治理活动参与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7月21日上午,在西沙永兴岛永兴村,村民在设在村里的"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民投票点"进行投票,选出自己选区内的代表。和永兴村的选民一样,西南中沙的1100多名选民都参与了投票。7月22日,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正式公布,共有45名代表当选。据有关部门介绍,选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及《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选举制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还需要改革,逐步走向完善合理.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趋向是:中国选举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选举引入竞争机制;完善代表候选人的推举办法,借鉴外国经验,联名推举的人数适当增加;逐步做到"选民"登记无误;完善选举监督机制,完善选举法.  相似文献   

16.
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基层社区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社区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形式多样化的社区,社区居民和居委会的互动关系体现为一种互惠合作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居委会通过对社区参与的引导和控制,实现了社区控制和社区服务的双重目的;另一方面,居民通过内容丰富的社区参与增强了自身的自主性,扩大了社区的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17.
公民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参选人大代表,是2011年中国地方人大代表选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但是,先前的研究所提供的基本知识,已经难以回答公民自主参选过程中的新问题。以网络和面访资料为基础,本文的基本发现是,在2011年的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参选主体和动机更加走向了多元化;参选主体的竞选策略也更为多样化;群体化竞选已经初具轮廓;选举结果表明,自主参选的公民仍然只占法定选民中的极少数,选民在整体上仍然对公民的自主参选现象持比较冷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选举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对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巨大作用。但目前选举制度不能激发选民的选举积极性,其原因是我国选举制度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选举范围有局限,选举原则设定不到位,选举程序设置不完善,对被选举人的监督机制不科学等等,为此,要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功能缺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由本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改为由本行政区域内的选民直接选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两个条件:一个是该地区受过大中专及以上国民教育的选民人数占本地区选民总数的半数以上;另一个是本地区公民(选民)人均GDP数据达到5000美元。  相似文献   

20.
一、不设区的地级市应如何选举市人大代表?选举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所以,尽管是地级市,但没有设区,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