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视域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建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在新《环境保护法》中被作为一项环保领域的基本原则加以确定,明确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公众在自身环境利益的驱使下有参与环境公共决策甚或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诉求.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一种能够使社会公众与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双向沟通的机制,使公众能够参与到环境事务的决策中来.然而,在转型期的中国,在大数据环境下,公众参与在实践中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我国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构建“互联网+”绿色生态,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2.
正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其第55条规定:"对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规定对检察机关支持、督促及直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环境领域内公众参与却处于困顿之中。我国学界对环境领域内公众参与概念的理解普遍存在扩大化倾向,而对其权利本质有所忽略;环境领域公众参与权具有宪政内涵,环境权不应被视为其理论和实践基础;我国目前环境领域公众参与权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尤其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上存在缺陷;环境信息公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及环境教育等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与完善对于环境领域内公众参与权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中单列湖泊保护监督和公众参与一章,明确规定公众在湖泊保护、管理和监督上的参与权.但在公众参与权的制度安排上,却缺乏公众对湖泊保护公益诉讼权的相关规定.我国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首次在法律层面界定环境公益诉讼,其原告适格主体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其他组织,鉴于国家机关存在“不作为”或“不当作为”的质疑,本文借鉴美国诉讼原告的“事实损害上”规则,认为在地方立法上可遵循先行先试的原则,拓宽保护湖泊的公众诉讼权主体,即公众诉讼原告适格主体可增加公民或公民群众、公益团体,以更好地保护好湖北省的湖泊.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公益诉讼形态的类型化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建红 《河北法学》2006,24(8):100-107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利益,已从一种道德上的应然及人们已在享受的实然,得到了诸国法律的确认和宣告,上升到了实定法的层面,这是环境公益诉讼得以产生的前提.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公益宪法诉讼的形态划分不仅是理论与实践历史演进的产物,也是环境公益诉讼整体类型化的时代趋势.  相似文献   

6.
别涛 《法学评论》2013,(1):101-106
环境公益诉讼对于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维护公共环境利益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进。本文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必要性,回顾了地方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效果,并依据2012年8月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环境保护法修改草案,集中讨论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渊源、适用范围,着重探讨了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益诉讼制度是保障公共利益和实现法律权利的重要司法制度,也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任务。分析教育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借鉴国外教育公益诉讼制度,探讨我国教育公益诉讼的概念、主体资格以及适用范围和情形,可发现从立法层面建立健全教育公益诉讼制度十分重要,将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诉讼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的环境纠纷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应当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制度层面上,应当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应当体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即诉讼主体的多元化;在立法价值取向上,应当体现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童卫萍 《法制与社会》2011,(34):120-121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与不特定多数人有关的利益,是多数人可以搭便车受益的新型诉讼。鉴于环境侵害具有间接性、广泛性等特点,环境保护具有公益性,法律调整应从个体本位向社会本位转换。环境公益诉讼的提出,突破了我国传统诉讼法对原告资格限定所遵循的“直接利害关系”理论,需要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拓宽,并辅之以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公民参与,应该扩大损害范围界定。对于环保团体,应从法律上赋予其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以此来发挥公众和团体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叶勇飞 《中国法学》2004,(5):105-111
环境权是一项公益性与私益性相结合的权利。因此,既可私益诉讼,也应允许公益诉讼。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许多国家,对涉及公益的诉讼都建立了相应的诉讼机制,其中环境公益诉讼在这些规定中往往占重要地位。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里,并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立足之地。相反,实践却在急迫的呼唤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出现。因此,我国可借鉴外国立法模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12.
EFCO公司诉Symons公司系美国近年发生的一起商 业秘密侵权案,涉及商业秘密及其侵占行为的认 定、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和民事救济措施等诸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文试以该案为切入点对美国商业秘密法及其法理基础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author discusses Hart's concept of legal obligation, especially his contention that there is an obligation to obey the law which is peculiarly legal, i.e., non-moral. This view is held to be mistaken. What is denied is that legal rules, merely by their being issued, offer a just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coercion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them. Although moral and other social (customary) rules are considered self-justifying, that is not the case of legal rules. Any analogy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rules in justifying their implementation by force is deemed wrong.**  相似文献   

14.
15.
正义是衡量一种法律制度是否可欲的终极价值目标。从正义这一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美国反倾销法进行分析,将会使我们认识其本质:以社会福利为代价保护国内某些产业的利益,是一种实质非正义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美国定罪后DNA检测立法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错案披露数量的增加,DNA检测的作用得到进一步证实.美国各州意识到必须进行定罪后DNA检测立法.司法部采取了相关的调研,随后,立法活动在各州全面展开,2004年<无辜者保护法案>的制定标志着立法进入成熟阶段.在此过程中,涉及对检测动议申请权的宪法属性探讨,律师帮助权以及法官看守职责的分析.迄今为止,立法DNA检测取得较好的效果.研究这一立法历程及其理论争议,既可以了解近十年的法律变革,也有利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少年司法是美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立程序和法律理念.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少年法庭受到来自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批评.自由主义认为,少年法庭的法官经常以一种任意的、歧视的、甚至是专制的方式行使着家长式的权威;保守主义则认为少年法庭过于仁慈,尤其是对实施暴力犯罪和反复实施犯罪的违法者.来自两方面的挑战,对美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目击证人辨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影响目击证人辨认准确性的因素,即估计者变量和系统变量,并分析了目击证人辨认研究的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