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子》是一部中国古代经济管理学的百科全书。“心的管理”是其管理思想的核心。本文从《管子》“人心管理”的思想出发,探讨了其蕴涵的深刻含义,认为这一管理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管子,字仲,名夷吾,是春秋时朝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历来被史学家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位经济学家。从公元前685年(周庄王12年)齐桓公继位起,至公元前645年(周襄王7年,管仲卒)止,管子一直在齐国执政。长达40年之久。这40年是齐国经济空前繁荣,国力空前鼎盛,政治、军事、外交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功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管子辅佐齐桓公治国安邦,富民强国,“九合诸候,一匡天下”,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3.
<管子>是管仲学派从春秋到战国代代积累的智慧结晶,从时问上看,<管子>产生干诸子蜂起印十家九流之前;从溯源及宗旨上看,后起的诸子之学产生与<管子>有很大的区别;从内容上看,<管子>与后起的其他诸子相比,具有包客百家、集众所长,能够较好克服百家囿干学说之墙、不见其他学说之长的特点,从思想体系来看,<管子>既不能归之为道隶、法家,更不能归之为杂家.因此,<管子>一书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务实、融纳各家之长为特征,是一部以富国强兵为主的经世致用之书.  相似文献   

4.
《管子》是管仲学派从春秋到战国代代积累的智慧结晶。从时间上看,《管子》产生于诸子蜂起即十家九流之前;从渊源及宗旨上看,后起的诸子之学产生与《管子》有很大的区别;从内容上看,《管子》与后起的其他诸子相比,具有包容百家、集众所长,能够较好克服百家囿于学说之端、不见其他学说之长的特点;从思想体系来看,《管子》既不能归之为道家、法家,更不能归之为杂家。因此,《管子》一书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务实、融纳各家之长为特征,是一部以富国强兵为主的经世致用之书。  相似文献   

5.
管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管子的“顺”民思想既系统而又有特色。中国古代许多论者立论的基点是力求民“顺”统治者,而管子的基点则是统治者“顺”民。管子的“顺”民思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超前性,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管子曰:“治国常富,而乱国必穷”。意思是说,国家安定了,人民才能生活幸福,动乱只会导致贫穷。管子之言极是。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赖以发展的基本前提,它既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又是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纵观历史,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以后的近百年,列强入侵、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造成国力日衰、民不聊生、经济崩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华大地恢复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都说明稳定和发展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优良传统 ,尤其《管子》 ,更在人类历史上首创“以人为本”的理念。《管子》人本思想可概括为人的价值理论、人性论和人性化管理思想等三个方面。《管子》的人性论是从探索人的需要出发的。《管子》认为人性的本能是趋利避害 ,本身无所谓善恶优劣 ,这与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世子“性有善有恶论”等相左 ,而同告子等的“性无善恶论”、孔子的“性相近 ,习相远”等观点相似。《管子》的人性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当代西方管理学的“复杂人”或“权变”理论均有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8.
话“用贤”     
《国语·齐语》上说,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之霸业,其原因在于他“唯能用管夷吾(管子)、宁戚、隰朋、宾胥天、鲍叔牙之属”。 管子,乃“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鲍叔牙具有知人和自知之明,不计个人权位,真诚地向桓公推荐管子;而桓公宽仁大度,从大局出发,以国事为  相似文献   

9.
管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宰相的哲学家。管子学派的重要特色是将人文精神融入法家制度 ,并将王道原则融入霸业发展 ,倡导实行德法并重、强国安民 ,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儒法两家的优良理念 ,弥补了儒法两家的思想缺陷。因此 ,研究管子思想及其成功之道 ,对改善现代警察管理尤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管子钳破坏圆柱形客体形成的痕迹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钳的结构比较特殊 ,其成痕原理、受力情况及痕迹特征都不同于一般的钳类或扳手类工具。管子钳破坏圆柱形客体形成的痕迹 ,通常是线条状痕迹伴随凹陷状痕迹同时出现。其痕迹特征可用来分析作案工具种类与规格、作案人职业特点等 ,也可用来进行比对检验 ,确定作案工具  相似文献   

11.
皖北地区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养生家辈出,如老子、管子、刘安、华佗、曹操、嵇康、刘伶,养生文献也同样丰富,如《管子》《老子》《淮南子》。除此之外,皖北地区出土资料《万物》和《行气》也记载部分养生内容。  相似文献   

12.
《管子》是我国历史上法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的不少思想具有明显的辩证性质。从《管子》的辩证管理思想中不但可以挖掘出以往未予重视但对现代管理哲学发展却具有启迪作用的内容,而且对现代大学的组织管理也具有很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于美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二战”后获得长足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复杂化,为了帮助政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更好地处理社会问题,一些学者在50年代倡议政策科学,60年代初步形成一门科学,70年代发展完善,80年代普及提高,方兴未艾,成为举世瞩目的一门政治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一政策科学形成于美国近半个世纪,但究其源流,对政策的研究,中国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4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周游列国,劝导各国君主“施仁政”,他的言论集《论语》集中反映他的政策思想,流传中外,至今日本朋友都深信“半部论语治天下”。此外,《管子》、《商君书》、《战国策》等集中了管子、  相似文献   

14.
《管子》一书综合了战国各派的思想,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因此。不能把它简单地划归到具体哪一家的流派之中。综观《管子》全书,其涉及的法家言与道家言各占重要的篇幅,与此同时,考虑到该书在总体上是一部论述国家治理的政论书。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越快的发展中国家,越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最可靠的政治环境必须实现法治,而非人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法制建设实现法治,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最为行之有效的路径。通过解读管子法治思想体系,即法的内涵、法的特征、法的功能和法的地位,透过制度变迁的视角,通过对立法层面、执法层面和司法层面分析,找到管子法治思想与我国法治建设的契合点,合理运用到制度安排调整创新中去,这也是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6.
邓中好 《理论前沿》2009,(18):25-26
为实现齐国的霸业目标,管子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符合齐国实际又适应时代特征的政策、策略,走了一条具有齐国特色又符合霸业要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是法家代表人物和思想先驱。以其法家治国理念辅佐齐桓公成功治理齐国,抗衡诸国。后人称其为管子。其治国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中国传统文化不乏当代内政外交思想精髓,唯有内儒外法,兼顾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两极,方可在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博弈中保持自身的发展。管仲法家思想,虽有与现代民主社会、自由市场理念相抵触之处,然而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抵御某些大国对别国内政的缓慢渗透方面开出了一剂良药。在全球格局和国际组织中,虽然不同国家的责任性质和大小不同,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些属性和要素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在当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8.
鲁梁之绨     
浩子 《人事天地》2007,(12):1-1
这是《管子&#183;轻重戊》里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与强大的鲁、梁两国常发生冲突,齐桓公很是头疼,就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给他支了一招。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理论,中国古代最早是由春秋时期法家的先驱者管仲提出的,他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七法》)。说明法对于人,就像度量衡对于物,是唯一的标准,并最早指出了“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管子·七法》)的原则。其后,战国时的商鞅、韩非子等人对“法治”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实践,使得“法治”理论,也即是古代的“依法治国”理论逐步系统化。商鞅就明确提出:“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对任何人都“不为损刑”,“不为亏法”(《商君书·赏刑》)。后来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与管仲皆为先秦诸子中的代表人物,二人虽同属齐鲁大地,但却属于鲁文化与齐文化两个各具特征的不同地域文化的创言人.稍后于管子的孔子对管仲有着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重评价,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孔子思想的真谛,也将有助于后人更好地继承齐、鲁文化的精髓并发扬其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