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玉光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4):75-77
农村养老保障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是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应对我国农村现行的各种养老保障模式进行概括、提炼、比较选择,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步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种保障力量的作用,坚持"农民自我保障为主,集体、企业、社区和社会保障为辅,政府给予政策和经济支持"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各方利益关系均衡协调、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7,(3):34-38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建立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个创新,西安市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在管理体制、资金保障、人员配备、服务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从政府决策、保障、文化、养老需求、参与、制度与规范七个方面进行管理与创新。因此,要加强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立足农村养老需求和实际,创新农村幸福院的服务功能;成立互助养老指导中心,加强幸福院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组织专业队伍对幸福院进行等级评估,积极探索提高村干部参与幸福院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以及幸福院安全事故防范机制,逐步建立政府投资为主与多方资金筹措相结合的幸福院运行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农村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重点分析家庭、社区和政府三大主体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功能与演变,得出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在弱化但不可少,社区养老需求大而有效供给不足,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政府正在承担起公正且符合伦理的公共责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城乡统筹、三大主体衔接的养老体系,并判断当前是合适的社会和经济时点,并对2009年实施的新农保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马海燕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非农产业,进入城市寻求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加之转型期传统孝道日趋式微,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通过对家庭养老、自我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六类农村现有养老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新农保模式为基础,完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农村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前瞻性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1,(3)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基于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资源不足和令人堪忧的养老现状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低成本、多元化主体、重视精神慰藉和弘扬互助文化的特点,使其能够适用于农村地区现有的社会结构,并且可以很好地弥补农村现存各种养老模式的不足。互助养老模式对于缓解我国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多重资源等多元化路径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银侠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3):96-99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从业,加剧了西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趋势,致使部分农村老人陷入无人养老的困境。应将西部农村养老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框架下,大力发展西部小城镇,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建立健全小城镇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空巢老人向小城镇聚集迁移,利用小城镇规模化、高效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开辟出一条新的养老方式。通过小城镇养老与已有的养老方式相结,多路径破解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6,(3)
运用空间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有效提升社会学理论对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洞察力、解释力和政策的建构性。调研表明,当前农民市民化进程仍面临着五大发展陷阱,表现为工作欠佳生活低质交往局限权利缺席和心理边缘。基于空间生产的价值导向,切实推进农民走出市民化的发展困局,须注重顶层设计、谋定发展方略,探索科学的、接地气的发展路径,包括小城镇路径、农民工路径、城郊改扩路径、生态移民路径和工业园区路径。 相似文献
8.
姚金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13(6):64-66
农村文化建设是三农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缓解城乡差距不断加深的重要精神动力。本文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文化形式单一、文化硬件和软实力不足和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提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屠世超 《理论学习(山东)》2014,(4):7-1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战略任务。城镇化是体现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强大动力。推进城镇化不仅体现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同时,须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创新。然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也是农村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 ,由于非物质文化的变迁总是落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 ,所以面对城镇化进程 ,我国当代农村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农村城镇化为农村文化变迁创造了有利的制度和经济环境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能够加速农村文化变迁 ,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1.
1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必然趋势,它缩小了城乡差距,带动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过程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影响。进而在考察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所亟待解决的诸多法律问题,从而探究切合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安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比重较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自然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自然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
城镇化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使公安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应着力从机制建设上求突破,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形成农村治安防控聚合力;着力从基础设施上求突破,强化保障,加大投入,构筑农村治安立体防控网;着力从队伍建设上求突破,整合力量,内部挖潜,催生农村治安防控战斗力;着力从打击犯罪上求突破,重点整治,重拳打击,形成农村治安防控震慑力,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波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2):24-26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农村城镇化推进与制度的关系,从制度创新入手解决问题,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1,1(4):26-29
城镇化带动战略是贵州“十二五”期间实施的两大重点战略之一,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离不开金融支持。在当前紧缩和转型的背景下,剖析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面临的金融约束,探索建立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资本形成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在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支持作用,对于贵州加快转型、加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6)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乡结合部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重工业污染源的转移、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法律法规不完善、人口的急剧增长等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构筑社会和谐、推动城镇化良性发展的视角出发,我们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既要做好环境治理的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既要严格控制污染源,又要注意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工程,以此推动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肖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7-60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社会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湖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为湖南现代化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湖南省城镇化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湖南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缺乏完整的金融支持体系,文中从湖南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出发,基于金融支持视角,为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创新进行了路径探讨,并提出了金融支持创新路径与政策建议,对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雁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5):20-26
围绕构建“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南京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制度特点出发,探索出以“政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然而,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严重制约区域创新体系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本文在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加入到了非公经济组织、青年社团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组织中,传统的层级化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和覆盖青年等方面受到了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创造性地开展非层级化共青团组织建设,在更广的范围内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已成为当前基层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基层共青团应该充分认识非层级化团组织建设的意义,深刻剖析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找准路径,加快推进非层级化团组织建设,全面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