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叶勇飞 《法治研究》2007,(10):19-23
虽然我国节能减排信贷支持的受助主体识别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各项措施缺乏合理组合的法律制度群;受助主体识别的实体、程序制度不完善,如受助主体的识别标准不明确、识别主体制度不完善、监督主体不明确等。因此需要对此加以规范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07,(18):1
新闻背景今年8月中旬,在湖北省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消息甫出,引起各方观点激烈碰撞。有人指责学生忘恩负义、知恩不感,也有人指责企业家为富不仁、强人所难。  相似文献   

3.
如果失信于民,群众有了心里话不会跟你讲,有了矛盾纠纷不会求助于你;如果取信于民,群众有了心里话愿意跟你讲,有了矛盾纠纷就会求助于你。人的好心有底线吗?乐于助人……绝不是为了得到受助人的感谢。——林松淑  相似文献   

4.
如何感恩、如何施恩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这源于一则新闻:8月中旬,湖北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原因是,这5名贫困大学生“不知感恩”。在过去一年受捐助的时间里,这些贫困生没有主动给资助人写信、打电话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5.
李妍 《法庭内外》2013,(2):43-43
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县城关镇一居民楼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名孩童当场死亡,另有3名在送医院途中死亡。事故发生后,舆沦一片哗然之余,各种奇谈怪论也随之而来,甚至有人认为,袁厉害收养弃儿是为了骗取低保。令人欣慰的是,主流舆论讨论的不是袁厉害的收养目的,也不是袁厉害是否应当担责,而是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与完善。笔者认为,这才是健康、成熟的社会民众心理的应有之义,而救助制度的完善,亦不应仅限于讨论层面,而应当以此为契机,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首先,要建立救助制度,完善救助立法。社会救助法律不仅应宣示权利,而且还应同时配置救济的各种程序,因为,获得权利救齐既是尊重和实现受助对象的生存权,也是受助对象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次,要明确救助范围,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宪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化,还应当进行专门立法,对救助机构、救助程序、救助标准、不作为的惩戒措施作出详细规定,以免再次出现事故发生后,各部门相互推诿,幸灾乐祸,关门打牌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贫困女生周诗乙面临缀学时,有幸认识了在澳门工作的爱心人士陈劲草,双方签订了一份《资助合同》:陈劲草负担周诗记从中学到大学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条件是“五不一必须”:不得退学、不得谈恋爱、不得违返校规、不得有与学生身份不相称的行为,不得在学习期间兼职打工,必须读至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陈劲草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履约资助了12000元人民币,岂料,受助人周诗忆不堪《资助合同》附加条件的“重压”而悄然退学,从而引发了一场罕见的爱心索赔官司。  相似文献   

7.
一、案件概要 原诉人孔允明乃广东居民。她於1983年第一度婚姻并离异後,2003年10月与香港永久性居民陈先生结婚,在2005年12月21日获批单程证到香港定居前与其前夫所生的两名子女於中国内地定居,并从事家务助理为生。陈先生为社会福利受助人,并於孔允明到香港次日逝世。  相似文献   

8.
秋天 《中国律师》2013,(7):18-20
作为一名优秀的律师,看到律师服务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时,他自豪骄傲;作为哈尔滨市律师协会副会长,谈到律师行业的发展与未来时,他激动澎湃;作为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得知自己的议案、提案被采纳时,他倍受鼓舞;作为公益事业的倡导和参与者,看到受助人的微笑时,他无比欣慰;……  相似文献   

9.
朱中华 《检察风云》2007,(14):58-59
记者案头堆着一叠受助学生写给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陈宗恺的信,除表达对陈叔叔发自内心的感激外,他们中有的向陈叔叔汇报了考试的成绩,有的说长大了要向陈叔叔那样资助贫困学生,报答社会;有的还寄来了自己的照片……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许至今还根本就不知道,每年慷慨解囊,无私援助他们的陈叔叔,竟是一位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方敏 《法治与社会》2016,(10):42-43
近些年,借助互联网,公益活动开始朝向精细化、全民化、广覆盖式发展开来——打开贴吧,按照即时发布的信息就能捐赠旧衣;备齐相关证明,点点手指就能发起公益众筹;就连每天走路的“步数”也可用来做公益……然而,日益红火的网络公益也因受助人信息造假、资金用途不透明等问题备受质疑,甚至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生财之道”.  相似文献   

11.
张玲 《人民司法》2016,(4):102-106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首次提出推动司法救助制度立法,本文以此为契机,回顾我国司法救助制度从无到有的渐进式发展历程,检视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法规不统一、对象标准不明确、资金短缺、受助群体有限、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该制度的保障功能和价值定位为立足点,从应然角度出发,分析司法救助制度的资金来源、救助范围、审批及发放、监督等实然化路径,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提出立法建议,切实发挥司法救助制度应有的司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制度中的行政给付程序法治化可以保障行政给付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范裁量权行使、提升行政给付效率,特别是有助于建立行政主体与给付相对人合作型行政。在行政给付程序设计上,究竟是以申请人为本位还是以行政机关为本位,或者以利益平衡为追求指向,既能兼顾尊严和公平,又能实现效能,行政机关给付目的的取舍相当重要。我国社会救助立法中的行政给付程序制度诸多不足,必须在《社会救助法(草案)》制定中予以完善增加受助对象的权利条款;倡导亲民行政程序;扩大听证程序在社会救助中的适用;规范社会救助的调查程序。  相似文献   

13.
阿成  谭爱芳 《政府法制》2005,(24):35-37
贫困女生周诗忆面临辍学时,有幸认识了在澳门工作的爱心人士陈劲草,双方签订了一份“资助合同”:陈劲草负担周诗忆从中学到大学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条件是“五不一必须”:不得退学、不得谈恋爱、不得违反校规、不得有与学生身份不相称的行为、不得在学习期间兼职打工,必须读至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陈劲草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履约资助了1.2万元人民币。岂料,受助人周诗忆不堪“资助合同”附加条件的“重压”而悄然退学, 从而引发了一场罕见的爱心索赔官司。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有了这个标签反而可以让这些受助的学生牢记,自己是受了国家以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才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懂得更应该努力学习以回报社会、回报家庭。”——长沙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政策,凡享受减免政策的学生课本,下发前应在扉页上加盖“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的印章。这个章盖得是否合适引起了公众一番热议。“住宅区里5幢楼房一幢接一幢地建成,可这边扶贫学校的大院子空空荡荡,只有一个主体大楼和一圈围墙。”——知情人说。国家无偿划拨、用于筹建科技扶贫培训学校的专项土地被河南信阳市农开扶贫办占去…  相似文献   

15.
张鸣 《政府法制》2014,(32):17-17
清朝的财政体系,大有问题,平时收入。主要是刚赋和盐税,课税的对象,主要是农夫。农夫靠天吃饭。一有灾害,财政收入就要打折扣。但是,严格以农立国的清朝,却基本上不收商税。个别地方的关税,比如北京崇文门和广州海关的收入,又属于内务府,支抵皇家开支。所以,这样的财政,额度不高.结余有限,小规模的战事可以应付,大一点的战事,就非得另想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开捐。  相似文献   

16.
一位涉嫌抢劫犯罪的农民,为逃避法律制裁,外出潜逃,8年多时间,没理过一次发,没洗过一次脸,没涮过一次牙,没有洗过一次澡,须发飘蓬,形同野人,饱受折磨。疾病缠身,无力乞讨之余,为避免暴尸异乡,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归途,在儿女们的劝说下,到公安部门投案自首。在县看守所,他声泪俱下地向我们讲述了不堪回首的一幕。现照录于此。  相似文献   

17.
这年头,有吃,有穿,有住。比起以前,日子不知好了多少。可一个个的样子,并没有一脸幸福。大家见了面,不管说起什么事,高兴的不多,怨恨的不少。末了,总会得出结论,人心不占,世风口下,道德滑坡,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8.
在成都待久一些日子才会体会到成都的人文天性。有一支童谣唱的是“胖娃胖嘟嘟,骑马到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高又高,胖娃耍大刀。”可见成都是一座悠闲的城市。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茶馆,那种与生活连接得很近的茶馆,坐落得非常随意,可谓见缝插针。大桥头,竹林中,大街上,巷子里,无处不在,小老百姓都进得去。一清早茶馆就开始接客,在这里热茶就早点过一个早上是日常的事,很多闲客几乎一整天一碗茶,坐到傍晚。在没有互联网以及电视媒体的时代,资讯的传播集中在茶馆里。国家大事,小道消息,世态新闻,家长里短,在这里迅速传递。所以不要小瞧这些闲人群,他们可是事事通。我看中了这种地方研究人物的价值,经常泡在这群人中画速写。在这种放松的地方,同时休养身心。  相似文献   

19.
柳萌 《中国监察》2010,(12):61-61
现在一说讲道德,我们都会想到普通群众,好像只要群众讲道德,我们的社会风气就好了。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儿,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儿,被人们多多少少忽略了,这就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从人数的多寡来说,群众的比例是要大些,广大群众都讲道德,是会造就一个良好的环境。然而,从对道德的影响力,以及对道德的带动来说,领导干部道德观念的强弱,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好坏,更有着不可低估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德 《公民与法治》2014,(22):45-45
人的美好,最怕被沦陷。 《百喻经》里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妻子,他很爱自己的妻子,可谓情深意切。然而,妻子却另外有了情人,她想抛弃丈夫,嫁给她喜欢的男人。于是,她悄悄跟一个老婆婆商量,说,我要离家出走了,你买一个女尸,等我丈夫回来,就说我死了。果然。老婆婆趁她丈夫不在家时,买了个女尸放在家里。等她丈夫回来,老婆婆说,你媳妇死了。丈夫信以为真,伏在尸体边哭了许久。后来,他把尸体火化后,还捡了几块尸骨放在布囊里,日夜怀抱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