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郃 《求索》2007,(11):53-54
在行政管理中,通过运用行政裁量权,可以使相互冲突的价值达到某种平衡。具体说来,行政裁量的平衡功能主要表现在:行政行为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平衡;保护公共利益与维护私人利益的平衡;追求公正与提高效率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行政裁量治理模式的变迁:以裁量基准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鹏贺 《求索》2010,(5):156-15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对行政积极作为的要求日益增加,行政权作用领域极大拓展。但由于立法的刚性和现实的复杂性之间的紧张日趋严重,广泛的行政裁量不可避免。这使得传统的"规则主义控权模式"出现适用危机。在此情况下,行政权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逐渐为人所重视,裁量基准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从传统裁量控制模式失灵、新模式发展角度,探讨裁量基准制度的特点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行政裁量基准在本质上是公安机关内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和控权方式。完善的公安机关行政裁量基准制度,有助于实现行政裁量的法治化治理。重视对行政裁量因素的实证分析,切实推行行政裁量基准的公示和评估制度,加强对行政裁量基准工作的监督,是优化公安机关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梁芷铭 《前沿》2012,(6):113-114
中国正处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中,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规范政府行政权的裁量活动。从政治、经济、行政、立法等多维度审视社会转型期的行政裁量失范,能够在更深的层面上较为全面地认识行政裁量现象及其失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宋哲 《求索》2015,(3):116-120
行政裁量基准现今已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其相关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权力的合理运行以及促进行政机关合理行政大有助益。从行政实践方面来看,中国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发展成果显著,但是也有又体现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该制度在制定主体、适用范围、生成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还需进一步完善。为了实现我国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合理化与规范化,须明晰行政裁量基准的制定主体,适当拓宽其适用范围,改善其制定技术以及加强对于裁量基准的监督。而且,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多方努力和通力合作,才能使得中国的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向着科学、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大多数行政裁量基准以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现,这样的行政裁量基准其性质和效力如何?学界有诸多的争论。而不同的观点则直接影响着法院对涉及行政裁量基准案件的审查态度。在这些争论之中,承认行政裁量基准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最能与其功能相适应。根据这一观点,如果某一裁量性行政行为是依行政裁量基准作出时,法院需要将行政裁量基准作为该行为的审查依据,但法院也需事先对裁量基准进行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查;而如果某一裁量性行政行为径直依法律法规作出时,法院则需要寻找是否存在事先制定好的行政裁量基准,当然,该基准仍需在审查过后才能作为法院判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行政自由裁量需要理性地看待,它既有合理存在的现实土壤,又有被不正当运用的风险。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行政自由裁量的两面性,并对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行政自由裁量理想模式进行了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行政管理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8.
任民 《人民论坛》2014,(6):129-131
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过程中,行政裁量基准应运而生。作为调整国家活动中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之间相互关系的比例原则,在行政裁量领域与行政裁量基准有着深厚的关系。在具体理论依据的支持下,比例原则对于行政裁量基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行政裁量基准下比例原则适用路径的深入探析更是为比例原则的适用提供进一步印证。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的本质属性是对行政权的规制,从行政裁量权的角度看,这种规制体现在对裁量的主体、权力取得、适用、动机、程序、手段、效果和责任的制约。由于行政裁量权的"自由"性、行权"人"的缺陷以及权力所有者与使用者分离的缺陷,扩张成为行政裁量权的内在要求,表现为越权作为、权限内乱作为、规避和懈怠四种形式。行政裁量与依法行政的博弈经历了从排斥到接纳再到统一的历程,实现统一的关键在于构建起立法、行政、司法、媒体和公众"五位一体",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外部他律和内部自律相结合的行政裁量权综合管控模式,并处理好"羁束与裁量""规则与原则"和"自律与他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从行政裁量的整个法律适用过程看,任何裁量决定的作出都要以具体个案的"事实情节"为前提,并充分考量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事实认定和规范适用相结合的综合过程。在行政主体所考量的规范因素中,除了"法律规范"的成文法渊源外,行政惯例、公共政策等非成文法渊源对裁量决定的作出亦往往起到直接的制约作用,也是影响行政裁量的重要规范因素。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这一概念是脱形于"公民社会"这一大范畴之下的理论模式,源于西方的历史经验及知识传统,其形态随着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而逐步显现出来,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从这一概念入手,可以探析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治国方略,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论述了依法治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依法治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一致性;依法治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需要执政能力的提高;坚持依法治省,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弗洛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通过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学说的综合,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新论断和社会性格理论,并建构了他的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以此为基础,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展开了深入的揭示和系统的批判,提出通过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双重变革建立健全社会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是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开始启动的。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动力观”、“创新动力观”的依次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运动周期。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又出现了新的形态,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和谐动力观”。随着这个新形态的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正在实现新的理论跨越。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与执政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执政党的执政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必须与维护社会公正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党的执政方式必须符合现代民主社会发展对民主执政的要求,执政者必须履行更大的社会道德责任,发挥和谐社会关系引领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的深厚资源来自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实行依法治国的艰巨之处不在于法制的构建与实施 ,而在于能否彻底清除封建“人治”思想残余 ,形成依法治国的公民意识。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是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我国政府主导型法治建设模式所决定 ,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如何 ,将对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 ,当前领导干部应主要树立四种法治意识 :即法的权威意识、有限权力意识、公民权利本位意识和尊重司法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拓展执政党建设的管理主义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新的思维、改革的精神来进一步推进执政党建设,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关注的话题。本刊的一席谈,试图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探讨推进执政党建设的相关路径,希望借此富有深意的话题,构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平台,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主持人:一凡  相似文献   

19.
合理构建乡村社会未来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语境下,面对乡村社会治理中暴露一系列现实问题(冲突),构建乡村社会未来治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应彻底摈弃“乡政村治”的制度性缺陷,确立“治理”、“对称”、“制衡”和“统筹”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以利益群体多样化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必然引发利益要求的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积累。社会转型所蕴含的这种结构性变迁和利益分化的客观趋势,给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只有与时俱进地加强社会整合功能,保持对社会变迁的适应性,永葆先进性,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完善政治参与机制,整合多种利益关系,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执政基础才能历久弥坚,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