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农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社会主义农业处于历史转折关头,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以共产党人的无畏勇气,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敢为人先,率先进行农村改革.他,就是万里.江泽民说:"当时万里同志在安徽当省委书记,他肯定和支持安徽农民搞包产到户的做法,如果还议论纷纷中,我们领导没有胆识,不出来支持反而加以否定,包产到户就出不来."  相似文献   

2.
提起中国农村改革,人们都知道是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大胆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在全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不太知道也担任过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早在 1961年就胆大包天地在江淮大地上搞了名叫“责任田”的包产到户责任制。  曾希圣,这位曾经引起安徽人以至全国不少人争论不休的领导者的真实形象,随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渐渐远去却变得清晰了…… 建国初期,他刚刚主持安徽工作,被人戏称为“乞丐头子”。“一五”期间,安徽农民年均收入超过全国…  相似文献   

3.
《江淮》2008,(11)
改革开放是从农村起步的,首先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安徽。安徽的农村改革,最早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小平同志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4.
县委书记李民的故事刘祖万广安县是1964年,四川省“四清”的试点县,该县的县委书记李民同志,在运动中被打倒了。其罪状有四:一是反对党中央,私自宣布撤销公共食堂;二是包产到户,搞资本主义复辟;三是重用坏人,组织反革命集团;四是反对社教工作团,反对工作团...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11)
正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他对乡亲们说:"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小岗村大包干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从小岗村农民签下包产到户契约书,到家庭联产承包潮涌神州,是中国改革历史性的一幕,至今令人回味。小岗农民的红手印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  相似文献   

6.
农村改革30年,安徽三村分别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同发展模式:小井庄村从“包产到户”到打造现代农业;小岗村从“大包干”到发展合作经济;落儿岭村从“搞责任制”到实现乡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农村改革打头炮。1977年6月,万里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经过大量调查,对农业问题有了深刻了解。当有些地方暗地搞包产到组的事情被汇报到省委后,万里立即批示"我看可以试验"。1979年2月初,万里在安徽省委会议上主张在山南区进行包产到户试验。山南区的试验很快见到成果,并传到别的地方。1979年,虽然安徽遇到旱灾,但农民积极性高,粮食还是增产了。不久,四川、内蒙古、河南、贵州都普遍推行了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8.
罗军生 《党史博采》2005,(11):39-44
我们说到包产到户,通常认为它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安徽、四川等省农民首先搞起来的.其实,这种责任制形式,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曾经兴起过三次.但是它的命运多舛,尽管每次兴起都产生了可观的绩效,但都以与资本主义和"右倾"错误思想相联系的理由而被打压下去.而且每一次起落,都引起了党内的广泛争议.包产到户的三起三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随汶  常治 《前线》1984,(10)
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包产到户、包干到人以后,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农业机械还能不能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机械化是否由于搞了农业责任制而被推迟到遥远的将来?搞了承包的农民对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0.
这里介绍的是当年刚走马上任到内蒙古自治区担任党委书记的周惠同志解放思想、冲破思想和政策的禁区,坚决在内蒙搞“包产到户”的故事。过去胡耀邦同志曾说过:“包产到户,万里第一,赵紫阳第二,周惠是第三。”周惠也是个老革命,上世纪50年代周小舟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时,他是省委的“三号人物”,但毛泽东主席说周惠实际上是湖南的一把手。周惠解释说不是,毛主席说那也是二把手。1958年周惠是“反冒进”的急先锋。庐山会议后不久被贬职。粉碎“四人帮”后被任命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把手。周惠当过华国锋的领导,与华很熟,个人关系也好。在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时,他曾当面批评华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华对他甚是忍让。周惠不同于万里、赵紫阳那样搞“包产到户”,他是公开地与上级同级争吵,骂着娘干。如下介绍材料,既能反映周惠这位老共产党人的不惟书、不惟上的磊落胸怀,高尚品格,又说明实事求是是多么不易。以下资料取自于权延赤的作品《周惠与庐山会议》,本文是把权著的有关内容片断节录出来,加以串联而成。  相似文献   

11.
正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他是《青春之歌》里许宁的原型;他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反对"搬石头";他最早上书毛泽东,提出在农业生产中推行"三包"到组生产责任制;他在没有得到彻底平反的情况下,赶赴安徽坚定地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胡耀邦称赞他是我们党的"先知先觉者"。他的名字叫胡开明,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反对"搬石头"胡开明(1913~1997),浙江乐清人。早年毕业于北平东北大  相似文献   

12.
周亚平 《湘潮》2006,(5):1-1
20世纪60年代初,曾希圣曾同时担任安徽、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在极“左”风盛行之时,他毅然辞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职务,大胆闯禁区,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国以“责任田”的形式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1961年1月8日,曾希圣正召集山东省几个副省长在开会。突然,秘书进  相似文献   

13.
郭清 《求是》1994,(11)
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最近,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又强调了这一点。他说,现在,大政方针都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在实干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他明确指出,要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坚决反对搞浮夸、弄虚作假。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把这个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坚持实事求是,不图虚名,多干实事,把有关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各项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穷得出名的安微风阳县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一举解决了世代固扰的农民温饱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业改革。1980年5月对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话中肯定了凤阳的改革,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原国家体改委主任重大林这样高度评价这场改革:凤阳曾两次统一中国,一次是朱元津用武力统一中国,建立了明朝;再一次就是凤阳人用农业大包干责任制,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农业…  相似文献   

15.
博览之窗     
正邓小平反对和批评的争论群众性、政治运动式的争论。1957年初,针对一些人提出要搞自由主义、群众运动性的"大民主",邓小平明确表示反对。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实践洗礼,邓小平更加坚定地反对搞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14,(15):39-39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有人提出包产到户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后来会议公报明确说"不准"。近来,有些文章和史料表明,中央是陈云较早表态支持,包括姚依林等。事实上1962年陈云就主张过借田、扩大自留地、私人养母猪,乃至可试行包产到户等等。胡耀邦还到安徽调查责任田(即包产到户),向中央报告认为是"确实起过积极作用但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遇到的是意识形态上的障碍,最根本的是姓“社”还是姓“资”问题。邓小平采取的方针叫“不争论”。日夫科夫曾说过,当20世纪8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改革时,“对于许多人来说,同旧的事物、同被弃置的体制的表现决裂是一场深刻的内心抉择。……有人赞成,有人怀疑,也有人反对”。因此,保加利亚“许多正确的决定都遭到了失败”。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党内就改革的重大步骤达成高度一致,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当时反对农村最早出现的包产到户的人,不在少数。1979年6月18日,万里在出席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对陈云说,安徽一些农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启动的。在包产到户这场伟大的农村变革中,广东、安徽、四川的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涌现了许多敢闯敢干的改革先驱。吴堂胜,当时广东湛江地区海康县(今雷州市)北和公社谭葛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就是最早试行包产到户的改革者。 在进行广东农村改革历史的研究中,我们  相似文献   

19.
“包产到户”对于中国人尤其中国农民来说,是一个包含了极为复杂内容的字眼。因为,第一,在政治层面上,“包产到户”有着长期受批判的政治厄运,它几乎涉及到中国最高领导层几十年政治分野的方方面面。支持与反对,激烈争论的结果,总是以最大的政治代价作收场。第二,在经济层面上,“包产到户”是建国后党内争论时间最长的问题之一,而由此产生的尖锐分歧和政治高压所造成的是农村经  相似文献   

20.
在黑龙江省火电三公司安徽淮北现场,人们称技经科长赵喜贵是"抠门儿的算账先生".1998年11月,赵喜贵来到了安徽淮北现场,担任了技经科科长、淮北分公司副总经济师.当时科里只有五个人,财务和技经两个科合署办公.工程忙起来人手少,他就亲自上阵,对一些建设项目,他都一项一项地搞预算;为了合理地引进外包队伍,他一家一家地比较--既要省钱,还要把工程干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