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今时代 ,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重新审视新感觉派 ,重新解读新感觉派 ,我们会发现 ,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的作品一方面充斥着浓郁的都市和现代气息 ,另一方面也具有东方化的特征 ,体现了民族的情绪 ,民族的风格。他们的作品 ,体现了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完美融合 ,是“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因此既是现代的 ,也是传统的 ;既是世界的 ,也是民族的 ,这是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中给新感觉派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新感觉派小说属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深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产生的。最早的新感觉派小说于1924年产生在日本,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片冈铁男、池谷信三郎、川端康成等。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诞生在30年代的上海。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等。同是新感觉派小说,由于中日二国各自不同的现实环境,其相同与相异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本文对中日新感觉派小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论新感觉派都市书写中的乡土情结与传统道德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放性的眼光审视上海社会,传达都市精神,展示都市情绪是新感觉派创作的主旋律,所以研究者大多关注其创作的都市文化立场.其实,乡土情结与传统道德立场也是新感觉派都市书写中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也即新感觉派对传统文化与乡村文明的遥远回望.这种来自童年和乡土的记忆总是成为他们揭示都市罪恶的潜在立场和道德评判标准,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着新感觉派所受到的都市压力.从这一立场出发,新感觉派笔下的都市呈现出另一别样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新文化派与学衡派在是否对文学进行改革及如何改革的问题上一度产生激烈的论争。两派围绕进化论是否适用于文学、文言与白话孰优孰劣、新诗与旧诗何者更能体现时代精神等几个主要问题展开了论战。两派对于文学问题的论争反映了近代文学转型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赵玉 《理论前沿》2006,482(17):20-21
现代派文学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在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表现技巧上的重大突破和更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发展历史可分为酝酿期、确立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技术的更迭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社会的空间形态,也重构着在空间中生存之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知。现代都市作为技术性空间,构成了上海新感觉派的感知环境,也是其重要的表征对象。上海都市现代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传播和移植的“技术现代性”,是西方现代军事、运输和通信等技术的直接地理后果;而其在地生产,包括了都市空间的营造和城/乡空间关系的重构。新感觉派作家对现代技术事物的感觉之“新”,是在作为技术性空间的都市中,与“技术”效应之间产生的剧烈感应与共鸣。新感觉派技法的电影化,则是一种感性表征的现代技术媒介机制。从“技术地理学”到“技术感性学”的交汇视域来重读新感觉派,彰显了现代都市中“人/技术/空间”的辩证关系,在当代语境中具有普遍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少论者称遁世文学为Escape literature,并将美国文学史上的名著《瑞普·凡·温克尔》归为遁世文学。一些论者还把它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进行简单类比,因此著文往往穿凿附会,怪诞百出。笔者通过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对文本进行了再解读,认为《瑞普·凡·温克尔》给我们提供一个复数的历史,并对美国独立战争后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一场颠覆却最终被含纳,提请注意文本于遁世之外被遮蔽的政治化倾向及对变革的赞美这又一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8.
不少论者称遁世文学为Escape literature,井将美国文学史上的名著<瑞普·凡·温克尔>归为遁世文学.一些论者还把它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进行简单类比,因此著文往往穿凿附会,怪诞百出.笔者通过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对文本进行了再解读,认为<瑞普·凡·温克尔>给我们提供一个复数的历史,并对美国独立战争后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一场颠覆却最终被含纳,提请注意文本于遁世之外被遮蔽的政治化倾向及时变革的赞美这又一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杂志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初最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学刊物,在杂志这个自由开放的“文学场”中,存在着各种文体之间的对话和共生现象,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推动了现代派文学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爱国的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武器、以文学活动为战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用创新的文学实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宣传、动员、组织民众,为凝聚全民族的抗战力量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抗战文学的“中国化”、“民族化”迅速转化为文学界的心理定向。它虽然从理想轨迹“歧出”,但在总体倾向上受过“五四”新文学的洗礼,仍旧行进在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之间,其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的文学现代化。它过分倚重抗日救亡的政治向度、偏重文学的宣传功能和动员功能而忽视了文学的自身建设、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和弱化国民性批判的意识。抗战文学以时代的号角定位于历史的高格。那个时代的文学虽然显得粗糙,但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的精神。抗战题材的文学将不断激励中国走向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组织间网络绩效研究致力于考察多个组织之间构成的网络的结构特征、发展过程与绩效,是近些年来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社会科学学科非常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基于国际学界关于组织间网络绩效测量与解释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公共网络绩效研究的贡献做了重点述评,考察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治理中的网络绩效问题。结合我国公共网络的实践与研究状况,本文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及相应的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12.
判后语已然成为裁判文书改革中有争议的话题,文章通过体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判后语的特点,并指出判后语作为裁判文书附属性的可选语步的性质,从而确定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当然,任何一种文体都须加以规范,这就有赖于有关部门文书制作相应规范的出台。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惊险小说中,人们十分熟悉福尔摩斯、波洛、邦德、杜丘等不同凡响的人物,发现“英雄”与“平凡”往往不能同日而语。然而在今天的公安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普通警察和治安保卫人员的形象。他们既是平凡的“小人物”,又是为社会建功立业的当代英雄。在这些人物身上,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文献。通过对国内现有文献的整理与评估发现,学术界围绕社会管理体制中公众参与的内涵、价值,面临的困境和相应的解释与分析,以及推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策略等几方面进行了较为集中的研究。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一议题的研究存在整体研究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继续推进和深入研究,促进有益的学术探索与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是以儒道为主导的,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文学的世俗性特征第一就是伦理文学,以及由伦理延伸出来的政治文学;第二是在田园山水中寄托情思乃至消融自己的自然文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的这种世俗性特征,即使到了所谓“全盘西化”的现代,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妇女参政”比例近年来逐渐提高,妇女参政研究也热情高涨,考察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妇女参政”的研究进程及现状可看出,文章的发表年份、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期刊属性、区域分布等方面都表现出许多不足,需要我们深入把握这一主题,努力促进学科发展。这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政治实践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为防止衰老而保持文化整体的灵活性、模糊性,在整体结构各部分的均衡、调和与相反相成中运行,注重继承性、连续性、传述性,构成了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西方文化作为一种正常发展的文化,必须时时否定旧有,其文化与文学是在整体结构各部分的精确性、片面性、极端性对立斗争中,以批判性、否定性与跳跃性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移民的社会融入是西方移民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研究界,对于移民社会融入的概念内涵存在着多重界定,如同化、文化适应、社会吸纳等等。而移民的社会融入又主要包含经济融入、社会一文化性融入、政治性融入等维度。在移民融入的归因解释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政策制度的解释范式提供了三种最主要的理论解释。此外,关于移民融入模式的理论发展反映出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在移民融入的公共政策模式上的差别,其中同化论与多元文化主义的竞争构成了最为核心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20.
曲春杰 《理论前沿》2008,(20):42-43
回顾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历史,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党代表发挥作用,要以党代表大会为主要载体;党代表发挥作用,始终与社会历史发展和政治环境变化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