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首先要把握其学科内涵,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方向,使研究方向既符合学科范畴的要求,又体现学科点的特色.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导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建设、学术交流建设、培养制度建设等内容.同时,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取得的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整体性与分科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晋 《党的建设》2009,(12):61-6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蔡和森作为建党初期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在建党之前就从学术层面上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国化的问题,以及将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并独立地提出系统的建党思想。李永春在《党史研究与教学》上撰文指出,在中共  相似文献   

3.
拓展研究视野是新时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以及"一体化"学科研究方法的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维度,既回应了全球化的社会变革,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12日至13日,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创新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以及《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一贯倡导历史与逻辑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方法,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进而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理论精髓和指导作用。近读梅荣政教授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以下简称《中国化史》),受益颇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过程,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自《共产党宣言》以来,马克思主义一个普遍原理得到应用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一贯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为成功解决"相结合"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创造,这些创新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普遍原理的展开与丰富。  相似文献   

7.
木一 《前线》2013,(4):90-90
2011年5月,由当代最具国际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特里·伊格尔顿所撰最新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经出版,立即引起国内外媒体、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家们就此举行了多次座谈研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诚如特里·伊格尔顿所说的那样,无可辩驳的是人学的理论、正确的理论。但对当今中国而言,信仰马克思主义,跟着马克思主义前行,更要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尤须结合中国实际,比如回答中国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根由所在等等。深刻论述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巨大的本土价值。有鉴于此,新星出版社邀集11位学者执笔,历时一年多,终于在前不久隆重推出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延续版——《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一书。  相似文献   

8.
杜梅萍 《前线》2012,(7):117-117
本刊讯为落实中央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2012年6月14日,市委宣传部、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社科联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首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座谈会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宝红  赵文 《探索》2006,2(3):22-2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标志,它内在的、逻辑的和历史的严整性,要求对它进行整体性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正确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当前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视角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旨在批判经验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推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必须遵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民族意识与世界视野相交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论述,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最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知名史家彭明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出了较早研究和探索。他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情况,分析社会主义者的国情结合历程,诠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回顾彭明的开拓性贡献,总结他的相关学术思想,能为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长达80多年的历史实践中需要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赋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姚宏志 《党的文献》2007,7(4):43-46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根据中国社会矛盾性质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转换,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前奏,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内核",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本土化"第二波"浪潮中的最后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6.
柯缇祖 《前线》2009,(11):21-23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研究成果、国家和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一书,日前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刘伟 《北京党史》2009,(6):20-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是毛泽东最早于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提出的。但严格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逻辑起点来看.是中国早期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改造自己世界观的同时,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并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接受问题是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探索社会实践主体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情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由于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切身需要、学科建设的科学研究需要,我们对接受问题予以提出,为学术界进一步开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接受问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学形式与实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长远健康发展、最终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等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过程的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也即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方面成果的哲学提炼和升华.这两大"内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始面对的复杂性难题,它也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内在性"学术资源和由此决定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20.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重大问题解决过程中推进理论深化和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显示了中国成就基础上的理论自信,是对21世纪中国向现代化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积极主动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创新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历史和人类历史,人民群众和实践中汲取养分、智慧、经验和力量,在回答重大理论和解决重大问题过程中涵养和建构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