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韩玉芳 《人民论坛》2010,(11):200-201
官场上的庸俗之风、低俗之风、媚俗之风反映着一种消极腐败的官场文化生态。其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对官场低俗风气要寻根溯源,标本兼治,即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培育风清气正的大环境;要培养耻感文化,从改善官德入手;要大兴学习之风,读好书以"医愚"。  相似文献   

2.
官场上的庸俗之风、低俗之风、媚俗之风反映着一种消极腐败的官场文化生态。其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对官场低俗风气要寻根溯源,标本兼治,即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培育风清气正的大环境;要培养耻感文化,从改善官德入手;要大兴学习之风,读好书以"医愚"。  相似文献   

3.
本刊2004年第23期推出了深度报道《上饶:断裂的官场生态链》,报道刊出后,一些传统媒体以及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网站都在显著位置进行了转载,受到了广泛关注。报道在上饶本地也引起了强烈反响。数月来,不断有读者向本刊来信、来电,有继续反映情况的,也有吐露心声的。日前,本刊记者又先后两次赴上饶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上饶人对廉政建设的期盼,但正如明朝吕坤的感叹:“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天下治矣!”作为一个深受官场歪风所害的城市,上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已经扭曲、失衡的政治生态呢?  相似文献   

4.
先给群众拜个年这一期的特别策划《变异“礼”文化狙击官场》对“官员过年难”这一现象分析得丝丝入扣。没有一味的批判与指责,而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通过调查的方式让正直的官员也吐吐心中的苦水。联想到最近一位县领导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要求:“今年的春节,各级领导要多到基层去,先给群众拜个年,不要把心思用在给领导拜年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接待好"上官"、争取最大利益,"下官"们既要用足法律与财政,更要用尽人情与脑筋,变"上头来人"为"上头有人""上头来人"矛盾的根源当今中国官场,流行一句大实话:"既怕上头来人,又怕上头不来人,更怕上头没有人"。寥寥数语,言简意赅,通俗晓畅,既道尽了官员的心态,也道明了官场的生态,还道出了"情法冲突"这一烦恼根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出现比较严重的官场逆淘汰现象,虽然有很多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有的干部人事制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必须健全领导干部退出机制,打造官场‘正淘汰'的社会环境要想尽量减少官场逆淘汰,就必须通过宗旨教育、制度建设,尤其是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  相似文献   

7.
读者上期"民生民意"《官员整容渐成官场新景》专题引起读者、网友广泛评议,现摘录部分精彩观点——官员整容真无聊!基层多少工作等他们去做,老百姓有多少疾苦  相似文献   

8.
<正>8月1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简称"慈展会")新闻通报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慈展会组委会委员、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贾晓九介绍了前六届慈展会主要成效及第七届慈展会特色亮点。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介绍了第七届慈展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及展会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朱迅的文章,周久耕要写“官场小说”,说明他对自己把握官场文化的能力很有自信。此举也引来了外界对“官场小说”的讨论。时下,官场小说大多是畅销书的热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点击数和评论数,官场小说都居高不下。官场小说的大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场的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对官场文化的好奇,看官场小说主要用来满足窥探欲;一部分是官场中人,为自己能在官场险滩中全身而退寻找“官场秘笈”;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要看到:在种种权力中,组织权力是最大的权力;这个"提拔官员"的权力太大了,也就太危险了,"卖官"现象不断滋生就是一个明证。"宁在山头望监狱,不在监狱望山头。"这是土匪座山雕的"人生信条",现实中的座山雕恰恰是进了监狱、且病死在监狱;如果在今天,这话被演绎成"宁在官场望监狱,不在监狱望官场",那是怎样一个情景?  相似文献   

11.
治理官场"大忽悠",最为根本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党纪、政纪、法纪等教育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官场"忽悠"行为的问责和惩处力度,以保证治理官场"忽悠"现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0,(21):61-61
人生在世,要善于坚持,也要学会适当放弃;要自强不息,也要学会适时示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适当放弃比坚持更难;做到适时示弱,比总是要强更不易。难在哪里?难在面子上过不去;难在分不清哪些值得坚持,哪些可以放弃,何时需要自强,何时可以示弱。俗话说的"忍一层天高地厚,  相似文献   

13.
施平  白红义  陈峰 《小康》2004,(7):12-15
明朝的吕坤曾经在其著作中感叹:"仕风变,天下治矣!"可是,一个深受官场歪风所害的城市,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已经扭曲、失衡的政治生态呢?--题记  相似文献   

14.
官场"大忽悠"的不正之风,根源于扭曲的用人导向、扭曲的官场价值取向以及扭曲的政绩观。要根治官场"大忽悠",需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培养官员的耻感文化,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考核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15.
李光地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官员。他的晋升之路体现了官员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要素:卓越的才干和领导的赏识;同时也集中体现了封建官场那些或明或暗的规则:认真、谨慎、察言观色、以退为进和对同僚关系的处理。李光地作为清初的高官,展现了封建官场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6.
要从根本上减少腐败、杜绝类似事件,显然仍需破除各种官场潜规则,防止形成官场利益集团,健全各项体制机制,有效抑制权力滥用与私欲膨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某些贪官要“摆平公检法”、“摆平中纪委”、“摆平电视台”、“什么都能摆平”之类狂言的报道屡见报端。“摆平现象”的盛行,在社会,助长了不正之风;在官场,则滋生腐败,玷污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摆平现象”的盛行,摆没了老百姓对党对法律的信任,摆没了社会诚信,破坏了官场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8.
柴洪全 《青年论坛》2007,(5):158-160
传统伦理"慈"不仅是家庭伦理规范,而且是古代行政伦理的一个重要德目,虽然中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慈政"的提法,但客观上却存在着"慈政"的事实;"慈"作为行政伦理不仅具有"安国"的伦理价值,而且深远得影响了中国政治道德的形成;"慈政"的历史实践还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警示.  相似文献   

19.
治理"塌方式"贪腐,需处理好以下关系:注意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既要惩处"质变",更要阻断"量变";注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要惩处腐败分子,也要净化社会环境;注意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既要依法惩腐,又要以德防腐;注意市场与"官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防止"官场"市场化;注意反腐的理论目标与实际目标的关系,既要追求理论目标,也要正视阶段性实际目标。  相似文献   

20.
覃巧敏 《传承》2008,(18):72-73
孔子所主张的孝、慈、弟(悌)思想,作为维系东方家族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了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名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有章可循。在创建和谐家庭中,要全面认识传统的"孝""慈""弟(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保持民族性和体现时代性的新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