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续了400多年的经堂教育,今日仍然是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它一如既往地担负着培养回族伊斯兰教专门人才的重任。教材作为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经堂教育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伊斯兰教专门人才。时代在发展,经堂教育教材在当下亦发生着变化,这一嬗变反映了在当前新形势下经堂教育面对时代挑战做出的适应性改变。本文就当前经堂教育教材的变化,进行理性思考,探讨经堂教育教材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2.
回族教育的当代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回族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回族教育呈现出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双重性的特点。回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难选择”。如何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是回族教育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现实生活中,回族穆斯林必须首选世俗教育即普通教育作为回族教育的重心,伊斯兰宗教教育应成为推动回族普通教育发展的促动器。  相似文献   

3.
云南回族教育的传统与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麒 《思想战线》2001,27(1):47-52
回族教育从回族形成时即开始.云南回族教育与其他地区的回族教育一样,走过了家庭教育、经堂教育到国民教育的发展过程,但是这三个过程又从来没有因为后者的出现而摒弃前一种教育形式,而是三种教育并存,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占的比重和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同而已.当代云南回族的教育,有其先进和发展迅速的一面,也有着观念和行动上落后的弊端.回族教育要与时代合拍,只有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侗族传统人工营林业的社会组织运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侗族人工营林业兴起于明代 ,清代已具规模。侗族人工营林业的兴起发展与其固有的社会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村社家族共有山林制是侗族传统人工营林业的基础 ,其血缘、地缘与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侗族传递模式是人工营林业得以长期运行的机制 ,外部社会环境也为构筑侗族人工营林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从而使侗族社会形成其特有的经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按照宗教教义,回族在生活方面有许多禁忌,由宗教禁忌、生活禁忌演绎而成的特定饮食习惯,就是回族的清真饮食习俗。“清真”一词,是因为回族穆斯林都认为自己所信仰的是天地间最纯正、净洁无染的宗教,因此,回族历史上所建的礼拜寺有“清净寺”、“清教寺”、  相似文献   

6.
敏杰 《传承》2009,(18):82-83
回族群众在临潭经商600多年,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洮商"。改革开放后,洮商抓住机遇,恢复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临潭回族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要发展教育、提高素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临潭回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巧红 《理论月刊》2006,(12):64-66
20世纪40年代实行的国民教育是国民政府为了配合新县制,实行的一种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新县制下的国民教育在组织上实行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在政策的推行上实行政教联系;在学生的培养上实行训育制度,在学生组织实行保甲编制;同时对于小学教员加强其思想统治,组织国民教育研究会,介绍其加入国民党。这些政策的实施,都大大强化了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8.
回族群众在临潭经商600多年,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洮商".改革开放后,洮商抓住机遇,恢复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临潭回族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要发展教育、提高素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临潭回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回族自先民以来主要经历了“伊斯兰宗教文化模式”、“回族伊斯兰文化模式”两个主要时期。当前回族文化模式正在向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中外文化的“开放型回族新文化模式”方向转型。回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部分地区的文化“断裂”和整体上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吸纳不足。本文认为,回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自觉更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要了解世界文化并成为其构建的组成部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学术界关于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的讨论,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讨论的范围应该包括二者过去、现在和今后的关系,不能局限于某一时期或某一方面。本来,民族是一个人们共同体,而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二者各自从属于不同的范畴。但回族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形成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都与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使人们往往把他们混为一谈,说什么“回族人就是回教徒”、“不信教就不是回族”、“违反教规就开除族籍”等等。因此,弄清楚二者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以利于四个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1.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麦巴吉德”、“者莫尔体”,是穆斯林经堂教育、宗教活动和聚会的场所。凡有回民定居,必建礼拜寺,鲁甸县磨盘山只有5户回民,亦有一寺。据《昭通地区回民先民纪念碑》碑文:“远在元朝初年,就有数千回民从昆明、大理等地到达昭通从事屯垦。明初,回族将领傅友德、蓝玉、沐英、胡大海等曾率领江南和西北的部份回民到威宁、昭通、鲁甸落籍;哈元生将军又率领河北、西北的大批回民占据于昭通天梯为中心的东、南、北一带高原,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筚路蓝缕,开发了昭通。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子孙得以繁衍,…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20,(4)
巍山是文化古城,被誉为"文献名邦"。明清时期是巍山教育的高度发展时期,表现为:庙学进一步发展、书院趋向正规化、义学兴起、经堂教育进一步成熟、科举人才辈出。究其缘由可分为明清时期的中央政策积极发展边疆少数民族教育,统治者左氏高度重视巍山地区的教育以及儒学思想的渗透。研究明清时期巍山地区人才辈出的缘由,对我们当下教育的发展,边疆的稳定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马利章  王云 《思想战线》2001,27(6):81-85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语言之一.回族作为阿拉伯先民与中华民族结合而形成的民族类型,由于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阿拉伯文化对回族的巨大影响力.云南回族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继承的阿拉伯语言虽然在语音、语调甚至语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至今仍在宗教活动和生活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马寿荣 《思想战线》2003,29(4):89-92
长期以来,昆明顺城街回族社区居民共同的宗教生活,促成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维系了回族社区的存在。但在现代文化的冲击和都市文化的濡化下,该地区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出现了中老年人对伊斯兰教更虔诚,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强,而年轻人却与之相悖而行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在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行政改革以及随后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否能够超越并代替官僚制模式?是否官僚制已过时,并失去了其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组织普遍采用的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的基础地位?这是目前理论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在现阶段,对官僚制的超越仅仅是一种乌托邦理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目前都只能表现为对官僚制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而不是抛弃官僚制的基本制度和官僚制组织结构本身。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个有特殊复杂结构功能的体系宗教自身是一个特殊的复杂体系。这个体系由其内在要素和外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内在要素包括:宗教观念(或思想)、宗教感情(或体验)。外在要素包括:宗教行为(或活动)、宗教组织(或制度)。宗教观念(或思想)是宗教意识在认识上的表现,宗教感情(或体验)是宗教意识在情绪上的表现,二者属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以信仰有神论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宗教行为(或活动)是宗教意识的外在表现,宗教组织(或制度)是联系信教群众的形式,二者在社会生活的范畴内形成宗教事业———一种有大量信教群众、文化经典、教会组织和活…  相似文献   

17.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宁夏是我国回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方,全国惟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与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相比,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国内外面对的同族人口和信仰同一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最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作为“中国伊斯兰省”,其浓厚的伊斯兰宗教习俗、回族生活方式以及遍布城乡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构成了我国较为著名的穆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回族群众大都讲汉语,但由于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在宗教生活领域和穆斯林群众之间,有时也使用伊斯兰教发源地的语言(主要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所以,回族人民的部分用语,具有民族性和特定内涵,有别于汉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爱国宗教团体、爱国宗教组织和爱国宗教界人士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在带领信教群众爱国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多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报刊兴起为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新平台,国家意识与民权意识上升是知识分子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回族在民国初期表达了空前高度的国家认同思想,同时也通过回族报刊表达出近代以来回族在政治上希望与时代偕同进步的时代要求,具有巨大的时代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