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962年开始,毛泽东与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一线,在对"三面红旗"的认识上,在农村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上,在社教运动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分歧.这种政见分歧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不难解决的.但毛泽东却把这种分歧视为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分歧,由此导致刘少奇在政治上被打倒.  相似文献   

2.
从1962年开始,毛泽东与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一线,在对“三面红旗”的认识上,在农村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上,在社教运动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分歧。这种政见分歧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不难解决的。但毛泽东却把这种分歧视为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分歧,由此导致刘少奇在政治上被打倒。  相似文献   

3.
黄象品、熊吕茂在1989年第4期《毛泽东思想论坛》上撰文说,新中国成立的17年中,刘少奇与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1962年1月,党的七千人大会以后,在对经济形势的分析估价上,刘少奇与毛泽东发生了严重分歧。刘少奇对当时国民经济严峻形势的足够估计,后被毛泽东斥为“黑暗风”,两者之间的裂痕进一步扩大。1963——1965年,党在以主要注意力继续贯彻八字方针,恢复和  相似文献   

4.
鉴于四清前段运动中出现了打击面过宽、斗争过火等严重的“左”的错误,1964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利用各地负责人在京参加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时机,召集各中央局的领导干部开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以总结前一段“四清”运动的经验教训, 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在会议进行过程中,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主要矛盾、运动的性质以及做法等问题上发生分歧,毛泽东对刘少奇进行了批评,会议也由此延长至一个月之久。这样,毛泽东与刘少奇由运动之始的配合默契转而走向分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建国前后围绕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重大问题 ,产生了诸多的分歧。梳理这些分歧并进行理性分析 ,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 ,对理解共和国曲折发展的历史 ,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毛泽东刘少奇分歧原因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建国前后围绕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诸多的分歧。梳理这些分歧并进行理性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理解共和国曲折发展的历史,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为何被打倒? “文革”开始前夕,刘少奇在探索中国如何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问题的过程中,同毛泽东发生了尖锐的意见分歧。 刘少奇认为,当时农村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矛盾,而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毛泽东认为。这是非马克思主叉的。 刘少奇不同意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提法,毛泽东认为这是在槁“独立王国”。 刘少奇主持中央会议通过的“5.16”通知,锋芒直指他自己。 “炮打司令部”虽然未点名,但时人都明白所指是谁。 多少事,人力难挽。事态发展,并非毛泽东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申林 《北京党史》2007,(6):18-20
本文标题中的"五七整风"指的是1957年中共中央发起的整风运动。关于此次运动采取何种形式,中共中央是存在不同意见的。毛泽东让全社会参与共产党整风的举动,在党内与包括刘少奇在内的  相似文献   

9.
卢振国 《党史博览》2002,(11):53-55
“二十八个半”中的两名成员 1927年9月,陈昌浩作为一名共青团员,被党派遣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当他进入“中大”时,张闻天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已经毕业留校任教。次年9月,张闻天又考入红色教授学院,并参加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张闻天比陈昌浩年长6岁,他的身世阅历、渊博学识和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都为陈昌浩所羡慕和敬佩。两人之间,与其说是同学关系,不如说是师生关系更为确切一些,而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各自  相似文献   

10.
建国头七年,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如何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诸多问题上产生分歧。分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人对经典作家理论理解上的差异,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的不确定性,对国内国际形势走向的判断不同,以及思考问题的视角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的。①在缔造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光辉历程中,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名字紧紧连系在一起。作为毛泽东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的最主要的助手,刘少奇在各个岗位紧密配合毛泽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长达几十年的共同合作奋斗中,毛泽东心目中的刘少奇形象的变换,则从一个侧面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经历的风雨历程,成为党史、国史的一个缩影。清水塘边,毛泽东与刘少奇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夏,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的刘少奇,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直接指派,回湖南老…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1997,(4)
毛泽东写信与刘少奇商榷贺知章《回乡偶书》诗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刘少奇在1958年一次谈话中,曾借此诗以论证古代官吏禁带家属,说明两地分居古已有之。毛泽东听了以后,觉得不妥。为此,认真查阅了《全唐诗话》、...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毛泽东对刘少奇有过多次重要评价。透过这些评价,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的胆识和胸怀,了解刘少奇在党内领袖地位确立的自然历史过程,更可以看出两位革命领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长期合作而形成的崇高友谊和高尚情操n"他是很好的与很老的群众领袖"--毛泽东对刘少奇光辉历史的高度评价刘少奇自参加革命起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其大部分时间和主要工作是从事职工运动和白区领导工作。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林彪,自1928年在井冈山相识之后,在民主革命时期由师生到战友,密切合作是主流。但是,他们之间也有过许多这样那样的分歧和意见,择其要者就有这九次——  相似文献   

15.
翻阅党的历史文献可以清楚区别,“中央军委”指的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指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又简称“苏维埃军委”。前者属于党的组织系统,后者屑于政府组织系统;两者虽有区别,但却又有紧密的联系。中革军委(苏维埃军委)究竟何时决定并设立的?长期以来中共党史与军史著述(包括笔者)均称是1931年1月。近期笔者经查阅核对有关文献与史料,深入研究考证,理清了其来龙去脉与组织情况。 一、设立地方苏维埃军委直至中革军委的缘由 党中央在成立了中共中央军委的情况下,又决定成立中革军委,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曲折过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3,(11):34-34
<正>"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以“反修防修反复辟”为宗旨的政治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中,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一波三折,时而配合默契,时而激烈冲突,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以"反修防修反复辟"为宗旨的政治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中,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一波三折,时而配合默契,时而激烈冲突,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刘少奇:总是口里讲阶级斗争,不办事情,不好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一抓就灵1963年2月11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在城市开展"五反"运动和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问题。为引起与会者的重视,毛泽  相似文献   

19.
清水塘畔首次相见毛泽东与刘少奇是湖南同乡。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湘潭县韶山冲,字咏之,后改为润之。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宁乡县花明楼,正名绍选,字渭玻。“刘少奇”是参加革命后才起用的。韶山冲距花明楼40里地,道虽近,可两位伟人相识却迟迟无机缘。直到1922年,两双有力的巨手才紧紧握在一起。那是8月初的一天,受中共中央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派遣回湘,和毛泽东一起领导湖南地区工人运动的刘少奇,急匆匆,正奔走在通往清水塘的道上。清水塘,位于长沙市的小吴门外,塘边有一幢普通平房,当时的中共湘区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刘少奇的早年婚姻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伟人,但在他们青少年时,在婚姻问题上,同样难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他们各自的家庭都为他们包办了一次婚姻。可巧的是,他们对这次婚姻都不承认,都在各自的革命征途中找到自己称心的爱侣。关于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如果不是他在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提起,也许不会被后人所知。毛泽东从1902年开始读私塾。1907年至1909年夏停学在家,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帮父亲记帐。但仍坚持自学。毛泽东作为长子,父亲让他读点书,只望他能帮助家里记记帐、打打官司、将来继承家业。为了能把毛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