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文化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即文化,大学文化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大学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坚持党政领导,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根本在于坚持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上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改革开放 2 0多年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信息产业的崛起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加入WTO ,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以及…  相似文献   

3.
楹联文化是璀璨的华夏文化中,以精萃靓丽、光彩夺目、贴近社会生活、贴近人民群众、贴近时代脉搏而著称的一个雅俗共赏的文化品种。它是传统文化,也是创新文化。从文化形式上看,虽然它很微小,但是它却有玲珑典雅、气势磅礴、纵贯古今、海纳百川的特点。它能为志士言志,为百业憧  相似文献   

4.
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文化是上海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与文化生产背景。与江南文化一样,海派文化与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中原文化同样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它比传统江南地区文化更远地脱离了儒家文化的理性与伦理要求。对海派文化的评价可一分为二,如果说它不好的一面是更加彻底地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主体欲望的约束和提升,使有限的资源与环境遭受到更大的压力甚至是被恶性地损耗;同时,也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掀开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先进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先进文化以高昂的民族精神为特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个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法律规范、承接民族优秀传统的思想道德体系。这个道德体系应从空间上融贯东西方文化,从时间上涵盖古今文化,是多样化、时代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以民为本”、“为吏之道必洁正直”、“和为贵”、“重义轻利”、“诚实守信”以及法德并举等思想 ,内涵丰富 ,蕴含着伦理道德的哲理智慧 ,有批判地继承这一宝贵遗产 ,吸取其精华 ,古为今用 ,对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化解纠纷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 ,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荣与辱是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对伦理范畴,是社会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两个重要尺度。荣辱观就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用光荣和耻辱两个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而形成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荣辱观表现为把高贵的身份和特权、显赫的门第官爵和等级以及剥削来的金钱财富作为确定人的价值和行为荣辱的标准,而无产阶级则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看作是最大的光荣,反之为耻辱。无产阶级荣辱  相似文献   

8.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道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英 《理论前沿》2001,(23):30-31
一、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道德原则“实事求是”本来是儒家作为治学根本态度提出的一个命题。汉朝班固称赞献干“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 ,颜师古注释为“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也。”顾炎武据此提倡“修己治人之学” ,反对空谈心性 ,轻视务实的虚浮态度 ,主张“博学于文”与“行己有耻”的统一。可见 ,传统文化中把“实事求是”视为“求真”、“修己治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我们党把“实事求是”改造为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 ,比拟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概括为我党的基本思想路线、革命的优良传统作风和道德评价标准。1993年 ,江…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生活中,道德生活最具国家性和民族性,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要特别关注道德生活和伦理传统的联系.中华民族具有“特重道德及其教育”的传统,形成了一种丰富完整、深入浅出的道德话语系统.但在当代社会中,传统道德话语却严重缺失.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重拾传统道德话语的一项关键措施,道德建设应该注重把儒家人生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并积极吸取西方科学精神和自由个性的积极因素,拓展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合理要素,以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微观个人道德和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及社会秩序,将一部分重要的道德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并在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理沦思想准备,又通过将道德引入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方面,逐步构成了以伦理法为核心的道德法,形成了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贯彻文化养成原则,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教师的德育水平,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和行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设计人生的能力,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有机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以文化养成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培养优良社会公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生消费文化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和新的道德意义。存在着盲目无计划消费、从众消费、人情消费、攀比消费等误区。高校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要把消费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对我国青少年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我国青少年德育崭新的理念和丰富的德育资源。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青少年德育理念、模式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具有很大的启发,对研究全球化时代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定位和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以道德为基本思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德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重要资源,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学生的道德习惯、识别道德伦理等。本文即探讨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践行理念、方式与途径,以期两者在实践中更好的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具有激发人正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向善向上的感染力。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重视它,珍惜它、善用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一些大众传媒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价值取向和内容选择上存在着篡改和妄言历史、一味沉溺娱乐、肆意渲染情色等等问题,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被污染。要改变这种状况,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必须要优化社会养成环境、重视健康文化熏陶;重视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优良公民品质;加强文化和道德建设的制度调控、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7.
加强道德建设从“道德底线”抓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是实施以德治国战略方针的需要 ,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也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因此 ,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措施 ,强化“道德底线”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要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道德建设 ,应把着力点放在加强人民警察的道德修养上。“立德”必先“修身” ,这是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加强人民警察道德修养 ,要求人民警察自觉履行职责 ,做到“慎独”。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站在公民道德建设的高度,分析了公安院校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提出了公安院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进而对加强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