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中的停课、串连与复课、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霞飞 《党史纵览》2005,(7):30-32
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大中专学校,经历了从停课到复课、招生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后,产生了一个把搞"教育革命"与搞"文化大革命"结合起来的思路.按此思路,他决定"停课".  相似文献   

2.
了空 《党史纵横》2005,(1):22-25
由解放军"支左",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这项特殊措施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的形成过程也比较特殊.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纵览》2004,(8):20-27
大联合,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大联合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霞飞  王鹏 《党史博采》2005,(9):31-36
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云处于挨整的地位,但他始终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拥护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可贵品格.1976年,陈云向叶剑英提出了粉碎"四人帮"的最佳方案,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霞飞 《党史纵横》2005,(11):5-10
李先念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历了十年的非常岁月.他个人在运动中几次险些被打倒,可是他仍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为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在关键时刻,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这项特殊措施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的形成过程也比较特殊.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与“文化大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最大、最复杂的一场政治运动.周恩来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经常处于政治风暴的风口浪尖之上,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也扮演了重要而复杂的角色.因而,周恩来与"文化大革命"就成为中国当代史和中共党史中一个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课题,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难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焕然  赵炜 《党史博采》2004,(10):4-11
陶铸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夕调到中央工作的,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就被打倒,后含冤去世.他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正是由于他毫不妥协、刚直不阿的个性,所以在"文革"初期便遭到江青、康生一伙的诬陷和迫害.历史是公正的,"文革"结束后,中央对他的冤情进行了平反和昭雪.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是在毛泽东错误的政治论点指导下进行的,而"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又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错误的政治论点,终于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形成.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和理论进行历史的反思,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使其发动、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一场历史劫难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试图通过精神上的彻底改观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列宁在世时曾指出:"建设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场文化革命."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又把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并列为全党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文化革命造就"新人"、"新世"、"敢教日月换新天".但"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后,其动乱局势愈演愈烈,并偏离主旨而与"文化大革命"所达到的真正目的以及毛泽东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还不很深入,但仍取得了不少成果.近10年来,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随着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以及学术界思想的解放和史料的挖掘,逐步深化,先后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著、历史回忆录、人物专访、传记和文献资料.本文着重对近20年来"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的斗争以及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简略的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2.
对于陈再道将军而言,"文化大革命"不啻于一场梦魇."文化大革命"初期,在1967年盛夏的武汉"七二○事件"中,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被诬蔑为"策划‘七二○事件’的罪魁祸首",受到了不白之冤和非人待遇,直到1972年恢复工作为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论证其履职期间出现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和对毛泽东的严重的个人崇拜,导致了"文化大革命".文章通过对1966年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八届十一中全会和八届十二中全会的研究,阐明这届中央委员会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并为其正名,应该承担重要的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大革命"起源问题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红卫兵运动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开始把眼光投射到"文化大革命"前学校教育与红卫兵兴起之间关系的探讨上.在这种背景下,考察"文化大革命"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经验教训便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即将这一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一概述,以期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涤生 《党史纵横》2005,(11):51-53
人们对陈伯达在"文化大革命"中投靠林彪,很不理解,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陈伯达在中央"文革"中陷入了孤立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天磨之 《党史纵横》2003,(10):22-26
"四人帮"没有垮台之前,曾把姚文元执笔写出来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以下简称<评〈海瑞罢官〉>)一文吹得很高,认为它是打响"文化大革命"第一炮的文章.的确,这篇文章在当时起到了搞乱全国政局、引发"文化大革命"的作用.1991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认为,此文的发表,"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见该书第423页).这是非常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李旭 《党史博览》2004,(12):51-54
军队里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文化大革命"也要把军队包括进去,也要整军队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才形成了最初的思路.按照这个最初的思路,在军队里也要搞"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这样设想,也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10月毛泽东旧居初步修整完毕对外开放时起到2001年底,到这里来追寻伟人足迹、瞻仰伟人故居的人数达3000万.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前曾到旧居参观访问,而邓小平只在"文化大革命"中到这里来过一次.他参观过程中的所言所行充分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绵里藏针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文革"的新思路 经过两次中央会议的全面发动,在毛泽东的大力推动下,1 966年8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把发动"文化大革命"用中共中央<决定>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霞飞 《党史纵览》2004,(12):18-22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远去,人们对那个时期的许多事情已经淡忘了,但有三个字,大家很难忘记,这就是"斗、批、改".这三个字,是当时毛泽东计划搞"文化大革命"的三个阶段.换句话说,"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就是斗、批、改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