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抗原结合特异性抗体,进而消耗补体的原理,我们将鼻疽病料(被检血清)与相应抗原和补体混合液,经一定条件致敏后,滴加于混有溶血素和绵羊红血球琼脂糖凝集板孔内,置37℃温箱反应2小时后观察结果。以孔的周围是否出现溶血圈或以试验孔与对照孔溶血圈直径之差进行判定。当被检血清含有鼻疽抗体时,便与相应的特异性抗原结合,进而消耗(结合)补体。由于补体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消耗,在致敏血球琼脂糖板孔内,不再发生溶  相似文献   

2.
用猪水泡病病毒(SVDV)中和单抗(Ab_1)2B_6和4H_9免疫家兔,制备出SVDV兔抗独特型抗体(Ab_2),经亲和层析纯化,用ELISA鉴定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各的Ab_2能竞争抑制Ab_1与SVDV抗原结合,同时,Ab_2与Ab_1的结合可被病毒抗原阻断,表明所制备的Ab_2具有SVDV抗原内影像关系。  相似文献   

3.
由于绵羊棘球蚴囊液(EgCF)取材相对方便具有较强的抗原活性,是诊断棘球蚴病抗体的较好抗原,但因EgCF成分复杂,在免疫诊断中有时与其它绦虫蝴病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为查明绵羊棘球蚴和其它绦虫蚴抗原组分的异同,本文在分子水平上比较了细粒棘球蚴囊液细颈囊尾蚴囊液(CtCF)和多头蚴囊液(CcCF)可溶性蛋白多肽的异同。(一)材料与方法1.样品的制备:(1)EgCF:无菌抽取自然感染绵羊肝脏棘球蚴包囊液,5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PEG浓缩至1/10,蒸馏水透析除盐,经紫外吸收法测定其蛋白含量为2.4mg/ml,分装,-20°…  相似文献   

4.
Protein A是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成分。可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发生非特异的结合,Protein A和IgG的复合物与一般抗原、抗体复合物一样能激活补体;抑制IgC调理素对吞噬和杀菌的促进作用,是B淋巴细胞的一种良好的多克隆促有丝分裂原。可与IgG的Fc段发生一种非特异的、快速的化  相似文献   

5.
应用小鼠抗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canis)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以生物素-亲和素酶标免疫组织学方法检测猫皮下伪肿瘤病理切片中对应的犬小孢子菌抗原,并与其它病原真菌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将真菌体外培养物经轻度匀浆的混悬液给小鼠皮下接种,可获得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1500~11000稀释的血清和1100的二抗,以氨基乙烯苄唑(AEC)作底物进行免疫组织学检验,可将组织切片中对应的抗原染成红色。犬小孢子菌抗体与所检酵母型真菌的抗原不发生交叉反应,与褐色丝状真菌瘤中的常见病原如烟曲霉菌(Aspergilusfumigatus)、短颈扫帚霉菌(Scop-ulariopsisbrevicaulis)、脱毛分枝孢子菌(Cladosporiumtrichorches)、疣状瓶霉菌(Phialophorarerrucose)也无交叉反应,与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有部分交叉。从而可区别皮肤真菌与其他常见病原真菌,为研究皮肤真菌感染非典型病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抗鸡新城疫病毒(NDV)单抗夹心ELISA试验为基础,在酶标抗体(HRP-F_(23))稀释液中加入4%(w/v)聚乙二醇(PEG)6000,建立了PEG-EL15A法,使用此法检测临诊样品,与单抗夹心ELISA相比,时间缩短70分钟且提高了OD_(490)值,易于识别。结果表明,PEG-ELISA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PBG能加强抗原-抗体反应的速率和强度,这种效应在固相夹心ELISA第二步表现尤其明显。PEG的这种非特异性效应对于检测其它抗原或抗体的ELISA试验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固相补体结合反应在兽医临床上应用尚少,应用此法检测家畜锥虫病尚未见报道。此法是将补反中的溶血系融合在固相琼脂糖中,根据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时消耗补体的原理,观察溶血系在反应孔周围发生溶血程度,再依据溶血圈的大小判知被检血清中有无抗体,从而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免疫检测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检测新技术,主要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如抗原、抗体、激素等的检测。它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微电子技术结合,使免疫检测具有精度高、速度快、适合于小型化和集成化,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原理 电化学免疫检测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首先把抗体或抗原结合在载体或电极表面,即进行抗体或抗原的固化。然后用固化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反应,用直接或间接法测量电化学信号的变化,从而得出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二)分类 电化学免疫检测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1.直接测量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膜电位,用电化学传感元件测  相似文献   

9.
用多头绦虫原头节、囊壁、囊液层析纯化抗原及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对绵羊免疫及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后的血清进行ELISA检测,观察了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虫卵后第1周即可检测出血清抗体,感染后3~5周抗体效价达到峰值,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免疫组绵羊在免疫3次后,血清抗体效价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2周达到峰值,且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虫卵感染组,在攻击虫卵后抗体效价开始下降,但直到试验结束时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免疫组和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血清抗体总体水平要高于囊壁和囊液抗原免疫组,原头节ES抗原和原头节层析纯化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要高于囊壁和囊液层析抗原。试验表明,以上4种抗原可用于ELISA检测绵羊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法,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人工感染鸡的淋巴细胞瘤表面提取马立克氏病相关肿瘤表面抗原(MATSA)。所获得的抗原与从肿瘤细胞表面洗脱的抗MATSA抗体在ELISA中呈阳性反应。将这种抗原与白油佐剂乳化,给20日龄鸡肌注免疫3次。应用间接ELISA对被免疫鸡的MATSA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免疫前正常鸡的血清中无MATSA抗体存在,而用这种抗原免疫后10天即可形成抗体应答,ELISA的OD值(X)为0.23,至第3次免疫后10天,OD值(X)为0.44。这表明从鸡MD肿瘤细胞提取的MATSA,再好鸡免疫接种后可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木研究结果为MD肿瘤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8头健康犊牛每头注射皮癣双价灭活苗2ml,间隔14天重复注射1次。在注苗前和泣苗后不同时间采血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细胞免疫情况。结果在注苗前以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ID)法检测8头牛疣状毛癣菌代谢产物抗原(Tv)抗体和石膏样毛癣菌代谢抗原(Tm)抗体均为阴性,注苗后14~110天出现Tv抗体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在注苗后21~28天,最高滴度为1:8。注苗后14~63天出现Tm抗体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在21~28天,最高滴度1:4。注苗前8头牛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在4%以下,注苗后14~63k对特异性抗原Tv和Tml出现淋巴细胞转化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均在注苗后21~28k,最高转化率为25%(Tv)和29%(Tm)。通过免疫监测证明接受该疫苗的牛绝大多数都能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对攻击感染具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用绵羊肺炎霉形体(MO)抗原免疫BALB/c小鼠,融合其脾细胞和SP2/O骨髓瘤细胞,筛选出6株分泌抗MO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系。用间接ELISA法对3株McAb做特异性分析,该McAb只特异地与MO抗原发生反应,而不与猪肺炎霉形体、山羊无乳症霉形体抗原发生反应。用检测MO抗体的间接ELISA与IHA比较检测绵羊血清中抗MO抗体,前者的阳性检出率较后者高7.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童虫疫苗、冷冻辐照致弱童虫苗和速冻致死童虫苗免疫雌性C_(57)BL/6小鼠,免疫后检测体液免疫应答动态变化。结果及相关分析表明抗膜抗体和依赖补体的抗体杀伤作用在抗血吸虫感染中起到一定作用,而抗可溶性抗原抗体和脾脏中B淋巴细胞百分数与保护力之间缺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禽脑脊髓炎病毒(AEV)VanRoekel株和内蒙古禽脑脊髓炎(AE)自然病鸡分离毒株(AEV-NH937株)分别接种鸡胚,制出AE琼扩沉淀抗原。经实验室和部分鸿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抗原效价为1:32,可检出不同日龄、品种和不同发病期的人工感染鸡和自然发病鸡血清中的AE抗体,结果可靠,方法简便,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IBDV-McAb)致敏的聚苯乙稀胶乳,建立了检测IBDV抗原和抗体的胶乳凝集(LPA)和胶乳凝集抑制(LPAI)试验。LPA可检测出6mg/L的IBDV蛋白。比较了LPA、直接萤光抗体试验(DFA)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三种方法检测IBDV抗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相关性,明确了LPA和DFA的检出率高于AGP,LPA和DF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  相似文献   

16.
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以羊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SPA)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融合,经克隆和筛选后获得8株分泌抗SPA的杂交瘤细胞株,即3A_4、1IC_2B_3、2C_2、2E_3、3E_6、3F_(10)和3C_2。亚类鉴定为IgG_1(3A_4、3E_6、1C_2、3F_(10)和3C_2)、IgG_2b(2C_2)、IgG_3(2E_3)、IgG总(2B_3)。免疫双扩散法显示2C_2腹水及2B_3、2C_2、2E_3培养上清粗提物与SPA有反应,与细粒棘球蚴囊液(SHF)抗原及细颈囊尾蚴抗原(CtAg)无反应,以WesternBlot证实3A_4、2C_2、3C_2在SPA50KDa处有强反应带,但对SHP和CtAg亦有微弱反应。依赖于补体的杀伤试验及ADCC实验,提示这些单抗在寻求保护性抗原方面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结构蛋白电泳及免疫印迹分析李淑霞呼西旦符子华易中王进成高梁(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ing)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分析抗原、抗体的新技术,它不仅可以鉴定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免疫原性,还...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兔抗鸡IgG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抗体的间接ELISA法,其抗原包被浓度为4mg/L,待检血清与酶结合物的最佳稀释度各为180,酶结合物、抗原抗体的作用时间分别为60min,30min,封闭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和60min,OD值大于0.287的判为阳性。用此法检测经IBV灭活苗免疫鸡所产蛋孵出的雏鸡的母源抗体,OD值的P/N值为6.0,15d后降至2.0以下。检测11日龄经IBVH120弱毒苗免疫雏鸡的抗体,其P/N值于免疫后第18d达峰值(3.7)。调查的54群发病鸡,其抗体阳性率为100%,P/N值为4.0~7.5  相似文献   

19.
蓝舌病的实验室诊断赵祥平董志珍(天津动植物检疫局300457)蓝舌病(BT)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常以亚临床症状发生于家畜及野生动物。该病的确诊主要依据蓝舌病病毒(BTV)的分离及抗体、抗原和核酸的检测。因本病对畜牧业造成的危害极大,因而须快...  相似文献   

20.
固相补体结合反应是某种抗原结合特异性抗体、补体在固体介质中进行的一种反应。我们的试验证明,用固相补体结合反应检测马钩端螺旋体抗体,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易于推广等优点。 (一)材料的制备 1.pH7.2巴比妥缓冲液:巴比妥5. 75克、巴比妥钠3. 75克、氯化钠85克、氯化镁1.68克、氯化钙0.28克,加蒸馏水配成2000毫升,15磅高压灭菌15分钟,置4℃冰箱保存。此液为原液,应用时以蒸馏水稀释成1:5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