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6年春,我在国统区北平新华分社《解放》报(即解放三日刊)工作时,曾听到美术家蔡若虹同志为我讲述他在延安看歌剧《白毛女》,喜儿是由王昆扮演的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王昆的名字.不久,我到张家口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学习,第一次有机会观看由学校文工团演出的歌剧《白毛女》和由王昆扮演的喜儿,这是我到解放区受到的第一次生动形象的阶级教育课,它使我激动了好久好久.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终身难忘的人;对我来说,肖向荣同志就是其中一位。我第一次见到向荣同志是1940年冬天在延安,我们西青救总剧团(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前身)要演出莫里哀的《伪君子》,我去向他借用新建成的八路军大礼堂。那天,当我被引进一个窑洞时,我看见一个穿着整洁灰军衣的面庞清瘦文静的人,正拿着一支钢笔,坐在一张整齐而有条不紊地摆满各种书报文件的办公桌前写着什么。从那张聚精会  相似文献   

3.
叶永烈先生著《江青传》(作家出版社版),将毛泽东江青婚期,考证在1938年11月20日。这是作者采访了知情者——朱仲丽(王稼样夫人)、徐明清(王观澜夫人)后,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她记得:……那一天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  相似文献   

4.
李琦 《党的文献》2005,(4):25-29
关于婚姻 本刊记者李琦(以下简称"李"):于若木同志,您与陈云同志共同生活了58年,关于陈云同志的话题,您想讲的话一定很多.我们首先想知道的是,您和陈云同志是如何认识的? 于若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同志到延安的第一天,我就见到他了. 我是随着青年知识分子的洪流,1937年10月到延安的.那时候,他是中央领导人,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知识分子,在陕北公学学习.那天,我们忽然听到飞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走进梁家河     
正"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每读贺敬之的《回延安》,我都会心潮澎湃,向往走进革命圣地延安。第一次走进延安是2008年5月,那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与洗礼,敬仰之情一直萦绕于心。岁月流转,10年后的2018年春天,我再次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再次领略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此次延安之行,我是带着学习考察任务而来,而藏于心中的一个最大愿望,  相似文献   

6.
1945年3月回延安参加“七大”,我是大后方(国民党统治区)代表四川组的成员,“七大”以后,周副主席(当时对周恩来同志的通称)指示中央组织部干部处处长廖志高同志,要他抽调一部分七大代表(在国统区没有大暴露的人)到国统区工作,决定派我再回四川工作。当时美国在延安有个美军观察组,常有飞机来往于重庆——延安。1946年1月,我坐美国人的飞机约半天时间到了重庆,来到了中共南方局。南方局组织部长钱瑛和副部长于江震两人同我谈话,决定派我到秀山去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以一本《大众哲学》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37年,他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亲切地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8.
陈云同志与世长辞了。他一生艰苦朴素,遵纪守法,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许多动人事迹,成了党的精神财富,下面叙述几个小故事,仅是全豹中的一个斑点。 一、“吃饭要照镜子” 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中组部开始住在延安城内,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之后,搬到北门外大约两公里处黄土山头上的窑洞里。山脚下有一个大饭馆,名叫西北菜社,顾客很多。特别是归国华  相似文献   

9.
忆子恢     
在子恢同志诞辰百周年之际,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1946年4月8日,接中央通知,要我到中央汇报工作。我在延安停留了两个月。在参加刘少奇同志主持的汇报会上,我代表晋冀鲁豫中央局汇报了发动群众反奸清算、彻底减租减息的情况;邓子恢同志代表华中分局汇报了该地区彻底减租减息的情况。我们两人都参加了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和会议讨论的全过程。我与子恢同志就是在这时第一次会面并熟识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即将出版的薄一波同志的新著《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战争岁月》中的第六章第三节。原标题为《到延安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介绍抗日战争后期作者到延安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在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参加华北工作座谈会、出席党的七大等重要活动的情况,其中不少内容鲜为人知。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先予发表,以飨读者。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11.
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一次演讲,后采形成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篇巨著,感慨万千。刘少奇同志在文中谆谆教诲我们:对于认真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他也可能最诚恳、坦白和愉快。因为他无私心,在党  相似文献   

12.
在全党全国人民隆重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深切地回忆起多次见到周恩来同志的情景。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同志是1944年6月。当时我正在延安鲁艺学习,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来的第二天,便和邓颖超同志一起来看望我们,并在校部东山小广场给我们讲话。他的讲话给我们鲁艺同学很大鼓舞。第二次见到周恩来同志是1946年6月在中原军区。当时,中国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紧要关头。我们359旅在王震同志率领下,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延安出发一直打到广东的南雄。为了顾全大局,避免内战,又从广东北返打过长江,以…  相似文献   

13.
雪峰同志把他的回忆录《太行十年》书稿给我,嘱我仔细看看,订正书中记述的事实,提出修改意见。反复阅读,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岁月。我和雪峰同志初识于1937年一二月间。当时他任中共河北省直中特委书记,我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长,并在市委主办的刊物《北风》当编辑,能够经常听到他对形势、理论的讲解和关于党的指示的传达。之后太行10年,我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他长我10岁,我尊他为良师和兄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石家庄市遭到日寇飞机三次大轰炸,遵照中共北方局的指示,雪峰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是我们党、军队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以大量的精力注重军事,研究战争,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他亲自指挥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一起,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解放战争开始不久,蒋介石派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从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同志率领中央直属机关撤离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我随毛主席转战陕北。1993年,我在《汪东兴日记》一书中将我在这一年紧张的战斗和生活中的工作日记发表过,但内容很简单。现在我把其中的两次战斗经过进行了改写和补充,并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15.
《前线》1997,(7)
他领导创造了敌后的模范抗日根据地我到彭真同志身边不久,就投入了《关于晋察冀的工作报告》的誊写、校对工作。原来,1941年秋,彭真同志从晋察冀中央局所在地的平山县,专程来延安向党中央报告工作。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听了他的工作汇报,毛主席非常欣赏...  相似文献   

16.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林伯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50年前的10月1日,是他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以新建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的身份,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为创建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而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林伯渠同志与世长辞,享年74岁。 林伯渠在探寻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曾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结下深深的友谊。1941年,他在延安写的自传中,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李大钊是我二次到日本时最好的朋友。”1958年10月4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记得“延安名角”1940年8月底,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后经延安返回重庆,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回到红岩使整个气氛都改变了,大家在生活上好像也活跃起来,所有同志对他都非常尊敬爱戴。恩来同志本人对大家都很亲切,没有一点首长架子。那时,我对他不熟悉,在延安的时候听过他作报告,我们从延安新来的这批年青人在离开延安前,他和其他首长一起接见过我们,他还和我开过一句玩笑,说我是个“小广东”。有一天,我抄完急电,小鹏不在,我拿着一叠电报到恩来同志处,他很快专心地读完,抬头看见是我,有点惊愕地说:“你不是…  相似文献   

18.
“决心学习,至死方休”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自学过英语。但是,由于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他的学习受到很大限制。全国解放以后,有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学习英语成为他的一种爱好。 1954年,我到他身边工作时,他已年逾花甲。他第一次同我在一起学英语是在同年的11月。毛泽东那时熟悉的单词和短语还不多,我们先从阅读英文版《人民中国》、《北京周报》杂志、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和英文参考的新闻通讯、时事评论和政论文章入手,以后逐步学习《矛盾论》、《实践论》、《莫斯科会议宣言》的英译本。  相似文献   

19.
彭真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陈模彭真同志不幸辞世了,我作为他在延安时期工作的一个老部下,心里是很悲痛的。延安时期是彭真同志一生革命工作一个重要时期,是他进入党中央作领导工作的起点。他在延安的全部工作,我虽然不全了解,在中央党校近四年的情况,大体上还是清楚的...  相似文献   

20.
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礼堂专门为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长篇报告(论思想意识修养部份)。当时我在马列学院二班学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