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唐书·狄仁杰列传》记载,狄仁杰以地官侍郎代行宰相之职时。武则天问他:"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大意是你在汝南有政绩,但有说你坏话的,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我有过,我就改掉;认为我没有过,这是我的大幸。说坏话的人我不想知道。武则天感慨地说,狄仁杰是位厚道的长者啊!  相似文献   

2.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②;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相似文献   

3.
法律有"软""硬"之分吗?应该没有.但前不久北京一家大报却展开一场讨论.焦点是:"<工会法>是'软法'吗?"一方说:"<工会法>是'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开除工会主席,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一点儿办法没有?"另一方说:"<工会法>不是'软法',它也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其强制力."一方说:"那为什么<工会法>实施至今,某省高法从未受理过工会干部权益受侵的案件?"另一方说:"即便存在某些问题,也是个别执法者的事.工会应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否尽了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4.
《党课》2020,(4):74-76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列宁说过:“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4,(6)
<正>【原文节选】"余斋曰:清澹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来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余斋曰:"忍饥寒以厉操难,不匮衣食而无苟得易,故节勤者,养廉尚志之一助。"——徐祯稷《耻言》【原文释义】徐祯稷说:"清静淡泊,是崇高德行之基础。忧虑勤劳,是建立功业之根本。自古从无大富大贵之圣贤,亦无宴饮逸乐之豪杰。"又说:"忍受饥寒以砥砺情操难,衣食无忧而不苟取者易。所以,节俭勤勉,是培养清廉、崇尚气节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论语·雍也》载,孔子在回答鲁哀公"弟子孰为好学?"的问话时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不迁怒于人,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错误,或者说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鲁哀公问的是"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的回答是"颜回好学"。作为"好学"的理由和根据,孔子既不说颜回读了多少书,也不说颜回读书多么认真刻苦,更不说颜回读了书之  相似文献   

7.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8.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9.
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过而能省,省而能改",这是个人提高修养、取得成绩的必经之路。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起着表率作用,更要常怀"省过"之心,把群众批评当作干事创业的"镜子",经常照一照,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当成"晴雨表",多去看一看,正确对待工作中的错与过。陈云曾说过,"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反对意见是问题的"听诊器",是改进工作的"良方"。只有善于听群众"说",才  相似文献   

10.
知乎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遇到不好的人和事,应该怎么办?"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这样写道:"远离他们,及时止损。"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糟心的人和事。这些事往往分辨不出黑白,争吵不出结果;有些人往往喜欢胡搅蛮缠,毫无底线。如果和这些人和事一一计较,最后不但浪费了时间,还会让自己变得浑身戾气。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8):80
笑话就地取材卡车司机经过一个山村时向一个居民打听:"请问,此地哪里可以找到汽车配件?""往前走,过了那个急转弯处有个峡谷,下边多的是。"文绉绉最近网上流行"怎样文绉绉地指出一个人长得难看?"——"此颜差矣。"于是——"脸上都是坑的呢?"——"颜之凿凿。""形容一个人脸大呢?"——"大颜不惭。""丑得把人吓跑呢?"——"异颜即出,驷马难追!"  相似文献   

12.
上猎于苑北①,遇樵夫,问其县,曰:"泾阳人也②。""令为谁?"曰:"李行言。""为政何如?"曰:"性执。有强盗数人,军家索之③,竟不与,尽杀之。"上归,帖其名于寝殿之柱。冬,十月④,行言除海州刺史⑤,入谢,上赐之金紫⑥。  相似文献   

13.
王帅 《先锋队》2013,(1):26-28
"良知"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而将"良知"发扬光大的是明代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业"。王阳明将他的  相似文献   

14.
正细读"行不由径"和"终南捷径"两则典故,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一则为《论语·庸也》所载:言偃(字子游)做武城宰,孔子问他在那里可曾访得人才,他回答:"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意思是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做事从不走小路,如果不是公事,不曾私下来到子游的住处。后来,澹台灭明  相似文献   

15.
政风与民风     
《宋稗类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范廷贵的官员提兵过金陵时,驻守金陵的张忠定问道:"你一路上经过许多地方,可曾看到好的官员?"范廷贵答道:"昨过袁州萍乡县,该县县令张希颜我虽不认识,但我琢磨这个人是个好官员。"张忠定说:"何以见得?"范  相似文献   

16.
正《孔子家语·好生》中记载,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弓,他说:"我失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楚王能有"王民合一"的境界,值得称赞。但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境界尚不够大,他说":失弓的是人,  相似文献   

17.
魏晔玲 《前线》2016,(6):77-77
正【引用】"浇风易渐,淳化难归。"——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语曰:"动之斯和,绥之斯来。"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大道起而仁义息,神化周而市狱定。虽复体元立教,眚(shěng,过错)灾耀知远之书;顺时宰物,宥(yòu,宽恕)罪发精微之典。而况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孔明耿介于当朝,子舆殷勤于易箦(zé,书席),盖有由也。——《上刘右相书》  相似文献   

18.
睹治乱之本源’足为明镜之鉴戒。乱’未尝不任不肖;治’未尝不任忠贤。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用不肖’则受天下之祸。塞切直之路’为忠者必少;开谄谀之道’为佞者必多。主护短而永愚’明主思短而长善。人君处尊高之位’执赏罚之权’用人之才’用人之力’何为不成?何求不得?此言之实易’论之实难。薄赋轻徭’百姓家给’上无暴令之征’下有讴歌之咏’屈一身之欲’乐四海之民’忧国之主也’乐民之君也’此其所以为难也。己之所谓贤’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未必全恶。知能不举’是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舍…  相似文献   

19.
1947年2月7日.陈云曾经发表过一篇<怎样才能少犯错误>的讲话.当时,陈云奉命主持辽东分局南满根据地的工作.针对一些干部对错误问题产生的不同认识.他在紧张的战斗间隙,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机主持召开南满分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上.陈云以切身体会指出,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不同意见.这次讲话中他提出了后来大家熟知的"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都重视主观能动性,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将他的主观能动性思想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使主观能动性思想具有了科学形态,但未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即毛泽东早期,也是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产生的一个极重要的时期,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创造性见解,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阶段,本文将从毛泽东关于主观能动性的来源和基础、于历史观上的运用、人生观上的主张三个方面加以归纳、分析、研究:一、心之力是主观能动性的来源和基础,"心之力"是专指为人所独有的知、情、意.二、历史观上,"以动天下心"为手段的圣贤救世观.三、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在人生观上,他主张精神之个人主义与自我实现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