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理论探索》2007,22(4):54-56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两大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反对资本主义这一点上和科学社会主义有一致性,但两者在本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苏东剧变过程中,民主社会主义充当了资产阶级演变社会主义的工具,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积极配合国际资产阶级促进了苏东演变。历史证明,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演变科学社会主义的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抵制民主社会主义侵蚀。  相似文献   

2.
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到俄国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重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向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指向从追求人类解放转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方法从批判演绎转向实践生成;理论形态从一般形式转向各国特色形式。透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演进的逻辑理路,把握其中的"变"与"不变",对于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大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要开创新局面,必须了解旧局面,了解社会主义的过去,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通晓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必须深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其精髓,使之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深刻领悟十二大所提出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真正完成开创新局面的历史使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基本内容古今中外任何一种理论都是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产物,都是社会存在需求的必然结果。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改造资本主义的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70年,是一部将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这70年历史,必然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70年来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传播、实践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和奋斗。中国共产党与她的指导思想——科学社会主义之间这种密切而不可分离的牢固联系,正是我们力图加以研究和阐明的基本内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国际上政治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有些国家的共产党已经和正在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并由此而蜕变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同科学社会主义内在的、历史的联系,总结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河殇》作者苏晓康们,把资本主义描绘为“好得很”,说“资本主义转动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这两个轮子,开始了伟大的飞跃,开始了科学与民主的双重历史大合唱”,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认定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唯一有希望的选择。与此同时,《河殇》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地攻击,把社会主义描绘得漆黑一团,竭力加以丑化,在作者的笔下,社会主义“糟得很”。他们以此来动摇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这里,我们就《河殇》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几种表现,进行剖析。 (一) 《河殇》否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诬蔑科学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河殇》作者苏晓康们,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借助第二国际及俄国孟什维克的衣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界大致可分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两个部分。由于二者不仅在时间上相对分开,而且各自的内容也相对独立,因此,作为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科学的理论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系也可以相应地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根据二者基本上分别处于资本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的特点,因此,参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的作法,我们可以将这两个部分分别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部分和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部分。从整体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它不仅以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经验教训为总结的基础,以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需要为发展的动力,以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科学定位: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观,就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如何科学定位呢?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个关系,即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重大历史命题。邓小平理论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体的社会时代相结合的典范,既是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逻辑使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邓小平理论探索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命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时代主题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阶段论、社会主义发展观、社会主义改革观等一系列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意义的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意义的论断,彰显着建构现时代科学理论范式的基本遵循和理论气质,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从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价值意蕴视角来看,邓小平理论是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把钥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块基石,是第三世界实现发展进步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条件的学说,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恩格斯所指出:“这里所涉及的仅仅是我所主张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旗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它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梁波 《理论视野》2013,(4):1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新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依据新的实践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把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赵曜,祖籍山东龙口(黄县),1932年4月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5岁时在哈尔滨上小学,之后入长春第二国民高等学校读中学,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品学兼优。生活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他在学生时代就亲身感受了"9.18事变"后东北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工作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和责任。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培养党和国家中高级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党的理论创新和学术研究的思想库。新时期党的事业要大发展,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首先需要大发展,党的理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因此,作为新一代党校人,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新工作也有了新的优势和条件。在谈到这一点时,赵曜同志曾特别强调指出"到中央党校工作以后,得到我们学科的前辈范若愚和江流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他们在学风上的启示是:一是坚持个人的学术风格和独立见解;二是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力求做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我的成长是和这些因素分不开的。"②在中央党校科社部工作的30多年中,赵曜同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一方面教书育人,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和教学组织方面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还卓有成效,完成了学科建设和学会活动的服务和领导工作,为党校教育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站在学术前沿,组织并引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军人赵曜同志,才华出众,博学多识,显示出科学社会主义学界的大家风范。首先,他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原著的学习和研究,有一个"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他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有深刻的历史把握和系统的科学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性质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大社会主义学,"③从此出发认识和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赵曜同志不仅注重研究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还十分注重从马克思主义整体去研究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主题和主线。他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部分自身的独立价值和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强调要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整地、准确地、发展地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文化革命后初期,我党理论上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实行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是新形势下党的事业发展对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素质和党的培训工作的迫切要求。赵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原著、原理学习研究方面有高度的自觉和深厚的功底,可以说,对科学社会主义原著原理的学习研究,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赵曜同志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教学过程之中,也因此,使他的社会主义的教学研究有更广阔的研究思路和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理论基本功扎实这也正是以赵曜同志为代表的这一代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研究工作者的传统和优势,很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赵曜同志先后写下了多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原著研究的力作,不仅教育培养了一届届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高级理论人才,而且对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界也发挥了引领作用。其中《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的两大理论贡献》、《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等有广泛的影响,都是赵曜同志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二,他重视国际共运史、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思考,有一个"大的社会主义研究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历史走来,与当代世界发展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着广泛的联系。赵曜同志有着深厚的史学研究基础和广泛的研究领域。他十分强调并身体力行地重视历史和联系地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使他具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大视野。一方面,他注重历史,注重国际共运史、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善于以史为鉴,认识规律,引领现实。历史研究必须要结合现实。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既有优良传统,又有不少的经验和教训。赵曜同志对联系实际进行历史研究有高度的自觉和科学的态度。他强调不论是现实研究,还是历史研究都要心怀敬畏,"尊重现实、尊重历史,强调主观要符合客观",努力探索规律。在拨乱反正,真理标准讨论之后的大背景下,赵曜同志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认真研究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系统展开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他指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理论建设面临的任务很多,但其中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社会主义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只要这个客观历史过程没有完结,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的过程就没有完结"。1986年,他下大力气,科学把握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写出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长文,从"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分配原则和经济实质、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职能、社会主义的特征和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等方面对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这篇长文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一项有开创意义的研究,论文在《瞭望》杂志1986年第9、10期一经发表,便引起广泛的社会反映,许多期刊竞相转载,学者之间竞相传阅,起到了很好的解放思想和深化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积极作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概括和认识后来逐渐变成人们的共识,今天读来仍有认识意义。此外,赵曜还结合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研究和讲授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和《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认识,写下《社会主义的四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思索》等文章。赵曜同志在研究工作中,有许多历史联系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范例,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另一方面,赵曜同志重视研究现状。他重视研究国情、尤其是重视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所面临的"世情",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能够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大视野地思考问题,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做出成绩。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从实际出发,首先就要研究现实,研究现实在国内就是要认识本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今天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外,就是要准确地把握世情,认识世界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赵曜同志对世情的研究有特殊的敏感和执着,他反复强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正确制定自己的策略,才能认识一个国家更具体的特征"(列宁语),他认真总结"在认清国情和世情上我们有过的沉痛的经验教训",清醒地看到,"在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相对地说,(存在着)对国情和国内问题重视和研究得较多,而对世情、时代和形势则重视和研究不够"。针对这种状况,赵曜展开了有关世情和时代的系统研究。写下了一系列专论和著作。《关于时代问题的新思考》在指出时代问题重要性和时代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经济与政治联系、大小时代结合、经验总结和现实分析互补,把现时代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世界范围的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进行历史性竞争的时代;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情。《资本主义在20世纪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和‘转危为安’》是赵曜同志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深刻认识世情的研究成果,文章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出发,深入分析了变化的原因,指出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掀起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不再用战争手段解决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把危机和灾难转稼给发展中国家等,是使资本主义能够‘死里逃生’和‘转危为安’的因素,说明战后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些措施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八大课题》、《社会主义在20世纪为什么没能保持住大好形势和走向低潮》、《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变》、《20世纪末苏联剧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的态势和走向》等一系列文章,内容丰富,立论深远,概括有大思路,给人以广泛思考的空间。这样的大思路、大视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有着特殊的学术影响和意义。人们普遍感到赵曜同志学术研究善于把握事物整体,勤于进行过程梳理和理论概括,其学术观点和认识成果易于被人接受,有些最终还能成为学界的共识和党和国家政策的参考。第三,他重视一元多样发展,有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为中心"宏大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界研究的主题。赵曜同志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有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这个中心;赵曜同志研究成果丰富卓著,但其主要的成果还是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和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一是客观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努力做好跟踪研究和逻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是一个过程,理论工作者是参与者和见证人。赵曜同志十分关心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理论创新,他严肃认真,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学习宣传文章,很好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内在逻辑。比如《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走向世界,关于话语体系的建设也提到了迫切日程。从内在动因上,则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深化关于当代中国道路与其树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识,在全面改革中统筹解决现实中的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更是实践赋予今天的历史使命。学界同仁应当积极为此做好当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2021,(3):151-16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国内学者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研究,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积累了重要的研究基础。从建党百年的时空背景出发,探究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仍然面临着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比如:如何认识建党百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如何准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如何深刻认识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如何科学总结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经验启示,等等。站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深化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必须在提升研究高度、强化研究深度、拓展研究广度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学来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使命所在。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处于资本主义开启的现代化历史运动之中,但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因为国家权力不是掌握在部分人手中,而是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人民当家作主,其根本体现就是人民整体掌握国家权力。人民为本位,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架构的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行动议程以及目标追求,都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所代表的现代国家。共产党领导与执政的合法性,只有在以人民为本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才能得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以人民为本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行动路径与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统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它的每一个原理的提出,都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结合在一起,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各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也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完善和概括出来。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特别是十九世纪初期西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优秀成果而创立的。“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  相似文献   

16.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社会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但是,历史的事实恰恰与此相反,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资本主义不发达、或极不发达的我国和亚洲等一些国家。这种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曾是历史上引起多次重大争论的问题。时至今日,我们仍不能说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结束。前不久,还有人在这个问题上作文章:他们或是利用这种“差距”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与实际生活的“矛盾”和“脱节”,或是利用这种“差距”论证现实存在的社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没有论及的有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又根据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有:新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  相似文献   

18.
许月  代红凯  陈睿芸 《学理论》2010,(13):57-58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予以必要的审视和反思,对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与社会主义方向,以及正视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社会主义》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是重点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业性学术刊物,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创刊近40年来,本刊已成为中国理论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社会主义发展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等相关领域问题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4)
科学社会主义在狭义上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即对其的发展。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归根于科学社会主义,并对其实现了创造性的生长和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版、现代版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结果。共性总是寓于个性之中,因而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功实践也意味着其所产生的普遍性经验将促成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让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1世纪焕发出更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代表着历史潮流,站在时代前沿关口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