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我们可以尝试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四个宏观维度去把握,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亮点,正在形成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日渐呈现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2.
深入理解新时代的主要特征,需要联系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与条件,本文在此基础上,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大加强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政治、理论、实践、世界四个层面论述和阐明了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深化对新时代的认识,更有利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的指导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升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对新时代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哲学价值观的角度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领悟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密码"和"价值逻辑",也有助于更好地将该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2)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方略,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是我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从世情、国情、民情入手,分析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探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科技创新理论,并与时俱进地加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孟庆龙 《理论视野》2023,(12):38-43
中国式现代化是蕴含丰富哲学智慧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命题生成、历史基础、文化传统、价值目标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时既要充分理解和把握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把社会主义百年实践放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中考察,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与实践的厚重感。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比较研究,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与苏联模式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通过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与西方现代化路径的相互参照,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新时代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勇气和实践指南,引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如何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课题,初步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回答了新时代的中国如何"强起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当今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回顾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从科学范畴、理论原理、实践探索和人文传承等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进行整体性研究,具有重大创新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宗科 《理论探索》2020,(1):5-12,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产生和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之上,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正是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新时代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党的理论创新达到新的高度。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具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现实要求。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底蕴,把握其现实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根据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党中央在二十大报告中,将共同富裕纳入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系中。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新时代具有更加丰富的具体内涵,是更加强调“全体人民”“全方位”“高质量“”共享性”的共同富裕。其内在逻辑体现为以人民的中心地位为价值遵循,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重要依托,以共同奋斗为实现路径。深刻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郭清 《学理论》2023,(3):68-7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重要观点。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鼓舞了中国革命走向世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帮助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赞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促进了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中国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仍将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拓展世界眼光,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沃土。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繁荣是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深入阐述其重要意义。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而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并且需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于"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和国家社会发展的总的导向,已经不能摆脱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国内和国际双重意义,它不仅是扎根于中国国情的世纪性课题,也是一个符合世界历史演变发展规律的"世界历史性"命题。本文试图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联系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8,(10)
在对国情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一是破解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难题,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二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并提供了许多中国经验;三是为人类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方案和力量。可以预见,新时代的中国,将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价值共识和价值目标之一。在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方向,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此,需要切实把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重要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准绳和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手段与目标这七种基本范式的公平正义,将其贯穿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世界现代化进程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更加明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中国人民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前进之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认识工具,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效互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依据;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揭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发展逻辑,构成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现代化进程三个层面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则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唯物史观为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系统性的、全景性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20.
近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彭晓春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科学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一基本特质,有助于我们不断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坚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