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村富民     
孙蕙 《当代贵州》2024,(10):20-21
<正>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2023年,贵州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发挥好“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强村富民。政策加持、干群团结、组织给力。放眼黔贵大地,产业兴旺获丰收、村集体喜算收入账、群众入股有分红、干群更有获得感。村集体经济强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群众荷包鼓起来、幸福生活甜起来。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和美乡村画卷正铺展开来。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只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民才会关心和支持农村公共事务,基层党组织才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才有根本保障。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统领、整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人才保障和政策支撑等,探索昌吉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我国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在于协调"统"和"分"的关系。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保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让农民通过新的组织形式重新结合起来,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农村社会基础的变化和传统文化因素相契合,应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具体来说,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其多样化发展形式,充分重视农民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全方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4.
沙石磊 《学习月刊》2023,(12):39-42
<正>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权能,将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举措。新时代新征程如何重振农村集体经济,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一些农村集体经济以资源资产出租、经营为主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以地方产业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即:要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深挖潜力,推进多种模式;针对人才缺乏问题要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为推进产业带动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华姝 《当代贵州》2022,(52):32-33
<正>贵州各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产业带动、人才支撑作用,依托特色产业多方引进企业助力“企业兴村”,筑巢引凤带动“能人回村”,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引导“市民到村”,进一步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正>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贵州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贵州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论是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还是从现实维度看,以作为土地所有者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从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集体致富、改变乡村面貌的成功实践看,以集体经济为龙头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具备"领头人+基层党组织、规模经营+股份合作、注重特色+三产融合、规范管理+内生活力"等四个方面的要素。因此,相应地要选好带头人,配强村"两委"班子,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土地流转,建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融合,支撑乡村振兴;坚持村民主体,激发内生活力,持续发展农村,保障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湖南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湖南篇章。  相似文献   

1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解农村集体经济矛盾,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厘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四大认识误区:一是家庭承包经营制与农村集体经济两者不能并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就是否定家庭承包经营制;二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农民的自愿选择;三是市场经济自发形成的利己主义价值观与集体经济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立矛盾不可调和;四是"回老路"与"走新路"之间的矛盾。客观分析农村发展实际,科学厘清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不仅有利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有利于我国农村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洁 《当代贵州》2024,(16):56-57
<正>近年来,龙里县推动3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依托水稻、刺梨、蔬菜等传统优势农业产业,采取集体种植、统一代销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党组织领办、集体公司运营、结对帮带壮大……近年来,龙里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聚力强村富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深入挖掘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战旗村在村民居住条件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并正在发挥着示范作用。其做法与成效启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好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就业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抓住用好惠农政策机遇,以改革激发"三农"活力;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村风增加农民幸福感;必须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以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强化村级治理,以良好生态环境凸显农村魅力。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又要聚焦目标任务进行“重点”突破。对照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结合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作为重点任务,并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树立大食物观、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健全和完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补齐农村双层经营短板等方面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14.
陈俎宇 《当代贵州》2022,(51):26-27
<正>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围绕推进茶叶、蔬菜、薏仁米、水果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黔西南州知不足、补短板,根据乡村振兴各试点示范村实际,找准特色优势,培育壮大产业;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增强产业聚合力;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汇聚多方力量,注入资金活水等,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振兴动能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潘丽娅 《求贤》2023,(4):12-13
<正>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特色农业、优势农业是发展农业农村的良好渠道,而“一村一品”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天津市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根据不同村落特点,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气候、文化、资源禀赋等因素,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域布局相吻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出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天津4个村镇榜上有名。自2011年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以来,天津市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4个,产品涉及水果、蔬菜、休闲农业、花卉、畜牧业。  相似文献   

16.
胡丽华 《当代贵州》2022,(50):42-43
<正>水城区强化东西部协作,以中山市财政援助100万元为启动资金,以可靠产业为试验田,强化法律和政策保障,引导银行资本流向农村,扶持农民做成产业,助力产业振兴在水城广袤农村轰轰烈烈推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兴。产业振兴,需要正确的方向引领、全流程的技术支撑、市场销售承接和必要的启动资金。“十三五”以来,水城区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肖卫东 《理论学刊》2023,(1):117-126
乡村特色产业是相对于传统种养业的产业,是“乡村独有”“特色鲜明”的产业,类型多样、业态丰富,其重要作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协调统一,蕴含了赋能乡村振兴的多重内在逻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助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兴旺;有助于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生态宜居;有助于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乡风文明;有助于重塑乡村治理的组织结构与社会结构,促进治理有效;有助于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渠道,促进生活富裕。新发展阶段,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聚合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彰显赋能的“绿色基因”;构建“县城—乡镇—村庄”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空间布局,拓展赋能空间溢出效应;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夯实赋能的产权基础;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赋能的“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18.
正定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资源集中起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抓牢组织建设。正定县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与乡镇党委逐一签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攻坚工作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任务目标高质量完成。组建10个调研组,对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全覆盖大调研,帮助解决难题40余项,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正重视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着眼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而作出的战略部署。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制度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是新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鑫 《唯实》2021,(1):60-63
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坚持发挥乡村生态优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生态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以"生态+产业"点燃乡村经济强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速产业振兴,助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产业生态化加快产业振兴之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