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在我国农村很多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现象。与此同时,土地流转应运而生,主要有经济的、政策的、制度的等方面原因。据此,本文提出了治理耕地抛荒、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以期优化土地流转的内外环境,遏制耕地抛荒,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率,进一步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解决耕地抛荒的措施不过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耕地抛荒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狭小的农产品销售空间是农民耕地抛荒的根本原因。而“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则是解决农民耕地抛荒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1993年2月,中国农业部部长刘中一亲赴上海,召开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与此同时,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人也一再发出呼吁:要重视农业问题。 农业,对中国这个正值迅猛发展的国度,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兴致勃勃地脱离土地,弃田抛荒,在金钱的牵引下,亦步亦趋地走向热闹非凡的商海。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1993年春季,浙、皖、鄂三省新撂荒的土地就达数百万亩。山东枣庄峄城区一个33个村的乡,竟有13个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土地承包不出去或闲置抛荒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趋势。土地流转在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抛荒地的复耕等方面对粮食安全又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乱用耕地、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又对粮食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必须审慎推进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主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然而,近年来在一些农村,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农村,弃耕抛荒现象日益严重,并且有蔓延之势,给我国农业生产埋下巨大的隐患。弃耕抛荒的现状当前,弃耕抛荒的现状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滋生晚,从无到有。以家庭联产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了他们务农的积极性。改革初期,广大农民对分到土地倍感亲切,惜地如命。农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二…  相似文献   

6.
<正>调整重组土地,成片规模流转,依靠群众的智慧,探索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土地撂荒难题4月15日,阆中电视台报道:飞凤镇采取积极措施引进业主,着力解决500多亩撂荒耕地。这一消息,让阆中市许多关注"三农"问题的网友和基层干部感到欣慰,也使得这一起通过网络关注、政府积极解决的耕地撂荒问题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受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我省部分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对稳定粮食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为遏制耕地撂荒现象,确保粮食安全,省政府办公厅最近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尽快抓好撂荒耕地的恢复生产,努力构建逼制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确吖呆适宜耕种的耕地应种尽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温州和绍兴两市农地耕作情况的考察,发现由于受工商业与农业比较经济利益影响,民间土地转包现象普遍。但供大于求的现象突出,导致土地出现抛荒。当地政府为维持耕地面积和保证粮食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是对荒置土地行为实行惩罚来强制农地耕作。通过经济效率和福利分析,本文的建议性结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自由转包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出现的土地抛荒是均衡的抛荒,政府对此应该顺其自然。 温州和绍兴都属于人口密集地区,农村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温州人均耕地只有0.36亩,绍兴只有0.59亩,都远远低于全国人均1.58亩的平均水平,也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很多土地制度改革,众多改革均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建立产权清晰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农用耕地撂荒问题.四川省实际农用耕地撂荒率较高,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出现失衡情形.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供求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从对四川省2002-2011年的数据分析中,本文发现政府支农支出和农业各税、农民人均经营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及GDP增长率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供求作用力度不一致,导致了流转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政府据此出台相关措施使得流转市场供求回到市场预警线内,发挥市场自身配置作用,不断均衡地提高农地使用权流转比例.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时期,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传统农业地区开始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传统的封闭性原子化村庄已经瓦解,人员流动性加强;农业兼业化、老龄化和妇女化现象普遍存在,土地细碎化、撂荒、闲置导致农业耕种效率低下;传统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诱发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以上问题正在成为制约农村、农业与农民发展的瓶颈。现实困境倒逼体制改革,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在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之上,适时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坚持集体所有权的基础地位,将承包经营权一分为二,引致出新的经营权。农民拥有承包权的前提下,经营权可以进行市场化流转。但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却表现出一些不可回避的风险与问题,特别是传统农业地区,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新一轮的农村土地改革进程。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当前我国传统农业地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实困境,通过困境中的主要风险表现形式,进一步开展成因分析,发现症结所在,并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助力农村地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12,(9):11-12
当别人外出务工、抛荒土地的时候,葛浩新却下定决心包地种粮。多年来,他依靠科学技术,谱写了年产粮食超万吨的种粮传奇。"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葛浩的农业发展之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一部分土地出现了抛荒。1998年,葛浩新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承包闲置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葛浩新把周边100多亩闲置土地整合起来,当年就赚了几万块钱。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葛浩新承包的土地也从起初的100多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导下的“股田制”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解放,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紧张,人均耕地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经营制度下,农户承包责任田地块狭小,造成土地经营的细碎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13.
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促进农村社会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从性质和流向上划分,主要包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征收即强制性所有权流转。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村土地流转是特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是解决当前耕地抛荒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化、降低农业人口比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刘江萍是农四师六十三团六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连队农业生产一线承包土地。1999年团场出台了土地租赁经营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由于当时农产品价格不景气,职工看到种地没"钱"途,纷纷将地力不好的土地撂荒。这时有着长远目光的刘江萍看到此种情况,便多次和丈夫商量把无人耕种的撂荒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的"两会",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发表提案议案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两会",适逢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号角,中央一号文件新鲜"出炉","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土地·产权建立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无人耕种,大量撂荒,造成农业资源浪费等问题,省政协委员、南充市政协副主席陈宗君建议,县、镇(乡)、村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远郊撂荒普遍高于近郊两倍以上,旱地撂荒占撂荒  相似文献   

16.
武胜县乐善镇黄角湾村70岁的李均华老人,独守一片荒地。他的两个儿子都觉得种地不划算,所以到外省打工去了。土地撂荒了6年,农具已长满了铁锈。据武胜县农业局针对全县撂荒耕地的调查,该县的撂荒耕地达3.2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11,(6):58-58
背景:张某是一名村干部。由于近几年在外打工挣的钱比在家务农多,他看到,村民好多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好多年不回来。村民承包的土地有的被抛荒,有的让自己亲戚耕种。由于村里人多地少,有的人好几年没有分到土地,对外出打工的人抛荒土地有意见,要求村里收回,分配给没有土地的人。请问.村里有权收回抛荒耕地吗?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21,(1):87-98
土地流转现象正普遍发生于当前乡村社会。受劳动能力分化和务工市场发展的影响,青壮年农民率先脱离农业生产,农民家庭农业劳动力出现断层,高龄老人不得不依靠流转的方式完成"土地—养老资源"的转换。而具有农业生产优势的中老年农民则在农业资本化、涉农政策的负外部性、土地细碎化的多重影响下,被迫逃离收益日渐减少的生产环节。由此,农民开始重新调整生计模式、土地预期和不同类型土地的使用方式,并形成了对稳定地租的强烈依赖。普遍发生的土地流转虽然是农民主体的自发性选择,但却包含着现今农业生产条件下"小农被迫终结"的必然性。因而,需要重新审视现今小农生产的外部环境,并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政策作出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情景:M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以玉米、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由于种粮不挣钱,甚至赔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大片农田被撂荒抛荒。为了使农民增产增收,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力求走出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的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劳动力尤其是优质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使得农村出现了空心化,农业生产的老人化和女性化.工业化过程不但吸收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而且占用耕地与水资源.目前,农业生产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不足,耕地撂荒,可耕地面积减少以及灌溉水资源的匮乏.另外,我国人口在未来20年里还将继续增长,这无疑增加了对粮食的刚性需求.其次,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此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也将改善,这将增加对粮食的额外需求.因此,虽然我国目前粮食产量还能得到保障,但是在粮食增产面临挑战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双重挤压下,我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